愿做那一株遗世的莲

时间:2022-10-06 18:53:56 美文欣赏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愿做那一株遗世的莲

  在水乡工作的朋友多次邀请,要我到他那儿去看莲,说是七月下旬、八月上旬正是赏莲采莲的最佳时光。想起陶渊明笔下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早已心生向往。最后安排好了工作,我们一家三口满心欢喜地出发了。

  水乡其实并不遥远,当车驶过约一个半小时后,摇下车窗,就仿佛闻到了莲的清香。远远望去,在大片碧绿的稻田里,不时镶嵌着一两块长方形的荷塘,开满了粉的、红的、白色的莲花,微风过处,如少女们在群众舞蹈,风姿绰约,裙裾翩翩,耀如繁星,内心不禁涌动起阵阵欣喜。

  朋友直接把我们带到了湿地公园。说是公园,却没有挂牌子,远远的就看见了渡口边横着的七八只小船,在大片大片青碧的苇塘里,显得个性突兀,没有莲,也没有想像的碧波万顷。

  “从那里上船吗?”朋友点头。

  一行人尽管疑惑着,但还是高兴地上了船。船主立刻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件救生衣,要求穿好衣服,两排坐好。于是卸缆、撑船、发动马达,小船在并不宽阔的芦苇涧中出发了。我有点怀疑来到了孙犁笔下的白洋淀。

  随着船行,穿过芦苇丛,一片一片的荷塘徐徐映入眼帘。大大小小的荷塘长长的连成片,直到构成越来越大的片片湖面。中间青黑泛着波、闪着鳞光的是湖水;两边碧绿的荷叶你挨着我、我挤着你,仿佛夹道欢迎的老乡;碧绿中高擎着粉红的朵朵荷花,兴高采烈,是他们在欢呼我们的到来了!

  船驶进了一片茂密的荷叶林中,船头的荷梗向两边分开,依次匍匐下水,仿佛被小船践踏了一般。我正要惊呼“不要破坏她们”,朋友说:“没事,你看后面。”扭头观察船过之处,荷叶荷花顺序起伏,依然挺立,仿若初见时一般,心中立刻舒了一口气。原先,我心中圣洁的莲,居然还有这么柔韧。

  “妈妈,有莲蓬!”

  一会儿就听到了儿子激动的声音。

  “多采摘一些,尝尝看,甜不甜?”朋友说。

  “哎呀,这采莲蓬还是平生第一次呢!”我也如儿子一样激动和兴奋,立刻在船沿边的荷林中搜寻起来,哇,果然看到了一枚!眼疾手快的我迅速抓住了莲梗,使劲地拉拽起来,可就是摘不下来,而船还在向前徐徐游行,此时的我急得恨不得要冒汗!就在最后一刻,那枚莲蓬最后被我硬生生地拽了下来,然而就在我得意洋洋地兴奋之际,莲蓬顺着手的用力方向顺势飞出!空留了一个握莲的姿势和一脸的遗憾,惹得一船人哈哈大笑!

  朋友告诉我,摘莲蓬用不着那么大的力气,只需轻轻扭转蓬蒂即可折断。如法炮制,果如其然!原先,就是简单的采莲,都还有技巧!

  将莲米剥开,放到嘴里,一股淡淡的清香立刻从舌边弥漫开来,青青的、脆脆的、淡淡的、香香的、甜甜的!

  一船人边采、边吃、边赏景,迎面拂来的是荷风淡淡,满湖的莲花如婷婷玉立的舞女,在阳光下如宝石般闪烁,竞相秀出最漫妙的身姿。盛开的若一张张皎洁的笑脸,轻轻一抖即是满湖的秀丽;半开的如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佳人,微风一拂立刻荡漾出那掩饰不住的娇羞;还有那朵朵蓓蕾,含苞待放,婷婷玉立,另一番别致清韵。清风微拂、娇花照水,碧波涤荡、欢声笑语,在这水乡的微波里,我如饮了酒一般醉倒,仿若早已变身为一株莲,置身这湖光碧水间,正菡萏呼吸,不知是梦是醒!

  我想,前世,我定是这样一株莲,今时今分,定是寻着前世的记忆,正在回溯这漫长的尘世光阴。不然此情此景,何以让我如此沉醉!

  小船继续划浪前行,即来到了一处画舫。朋友说,已经在此定好了午餐,特地让我们尝尝本地原生态的美味。

  不必说那鱼米之乡的水特产,油炸小野鱼、清炖泥鳅、油焖大虾,单说那金黄酥脆的荷花饼,持续花瓣原型,俏生生地躺在绿花白瓷的菜盘中,就是一幅惹人怜爱的画;绿白相间的清炒荷梗,拈来放在嘴里,立即香脆生汁;嫩爽滑口的清炒藕带,脆嫩耐口的炒菱角巅,还有老冰棒冰莲米,更是从没有吃过的野味,给唇齿留下了这独一无二唯美的记忆。

  以前,我常吃滑藕片,还用荷叶泡过茶,却没想到荷花能够吃,就连藕梗都能够成为鲜嫩的美味,此番真是大开眼界。

  席间,又有清风拂来。顺着来路,我的眼光掠过湖面,看着远处那在微风中起伏致意的莲花,心中又有了别样的情愫。如果,前世就是一株莲,那么我是不是也贡献了自我的所有,为这天地间付出了别样的情怀?如果,今世,我能够不忘初心,坚忍不拔,用满腔的情爱温暖别人的心灵,让迷失的灵魂找到回家的路,让缺失的家庭找到幸福的根,那么,我是不是仍然还是天地之间的那一株莲?

  就做一株莲吧,今生,来世。

【愿做那一株遗世的莲】相关文章:

那一株杂草作文05-24

那一世的月光10-06

此生愿做这样的女子散文10-06

愿做一棵红枫散文10-06

生活,我愿做打不死的小强10-06

有关愿你一世安乐无忧散文10-08

我愿做一颗小草作文03-08

我愿做一棵小草优秀作文10-06

青春遗忆美文10-06

青楼遗梦美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