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故事随笔

时间:2021-05-04 18:53:50 心情随笔 投诉 投稿

心情故事随笔

心情故事随笔1

  今天看到这样一组图:老和尚对小和尚们说他能把那座山移到面前,见小和尚们怀疑,就解释说:"我的办法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不由得拍了下来,急于分享。想起了另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在沙漠里遭遇了沙尘暴,所有的东西都被刮走了,他生气地说:“我真是太不走运了,我现在一无所有,只有一个小苹果,吃完了还是会渴死饿死的,还不如现在死了算了。”他说完就倒下了,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还有一个人也遇上了沙尘暴,也仅剩下了一个苹果,他却有另一种想法:我起码还有一个苹果,我一定要走出沙漠。在他的不断努力下,终于走出了沙漠。虽然那个苹果干枯了,他却还是像宝贝似地捧在手里,因为是那个苹果给了他力量,让他走出了沙漠。

心情故事随笔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不可能移动山,不可能改变环境的遭遇,也可以说我们改变不了世界和社会上太多的东西,但我们可以换个心态自己走过去。

  “人生如打牌,而不似下棋。”下棋是公平的:棋子一样多,棋盘共同用,条件相同,起跑线一致,机会均等,就看谁的棋艺高。而打牌是不公平的:除了抓牌的数量一样,牌的好坏却有着千差万别。人生也是这样,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牌好还是坏,但是我们可以控制自己打牌时的心情。好心情会让你的牌技发挥得更好,结果也许是你拿了一手烂牌却赢了这一局!

  当然,改变也许是痛苦、困难的过程,就像第二个故事中的第二位主人公所经历的痛苦和困难是我们可想而知的。但这就是一个成长的必经之路,就像毛毛虫的一生,要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蜕皮,然后吐丝、结茧,总有一天要艰难地冲破厚厚的茧,承受长时间的苦痛,但苦痛之后,破茧而出,张开大大的翅膀,终将变成美丽的蝴蝶。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做自己心情的主人吧!

心情故事随笔2

  婆婆家有两棵老枣树,粗粗的树干,大大的树冠,枝丫弯曲交错,都长在院子里的西墙边。

  阳春三月,处处枝繁叶茂,花红柳绿。可老枣树总是慢半拍,好像与世无争一样支棱着干树枝一点动静也没有……不知哪一天,树上小芽萌出,长出嫩嫩的叶子,发出青青的枝条,而且越来越多。在春风的摇晃下,不几天,整个树就被染成了绿色。

  枣树开花了,密密匝匝的小黄花点缀在青翠的小枝上,引来了上下飞舞的蜜蜂“嗡嗡”作响。一场小雨过后,绿叶沾满水珠,晶莹透亮,枣花落了,地上像撒了一层金粉,婆婆不舍得扫掉,想让它多留几天……枣树挂果了,小小的果子像米粒一样;在夏日阳光的普照下,青青的小枣“扑棱棱”一天天长大。

  到了农历七月,婆婆总爱念叨一句谚语:“七月十五枣钻圈,八月十五晒半干。”枣熟了,枣皮像打了蜡一样亮亮的,有的泛白,有的泛红,有的半青半红,压得树枝弯下了腰。有人来了,随手摘一个,用手搓搓送到嘴里,“咯嘣”一咬,甘甜清脆。

  婆婆说:“生枣不能多吃,吃多了会不消化,拉肚子。”她摘了一盆新枣煮熟了让我们吃,又软又甜。丈夫说:“在经济匮乏时期,这枣可是充饥的食品,还是我们几个学费的来源。”

  收枣了,婆婆指挥我们撑一条床单,拿着长长的竹竿对着枣打起来,一颗颗大红枣滚落在床单上。邻家的孩子跑来跑去,嘴里填满了甜甜的鲜枣,笑声响彻小院。婆婆让孩子给东家大娘送一碗,给西家婶子送一碗,让她们也尝尝鲜。大部分枣要拿到集市上卖了换钱,剩余一小部分切片晒干,捎给身在外地的儿女。

  秋风阵阵,枣树叶“哗哗”飘落在地,和洋槐树一起给院子铺上黄色的地毯。早上,婆婆拿着大扫把,把带着夜间潮气的树叶扫成一堆;太阳升老高了,她再拿根小竹棍把它们扒拉开晾晒……干树叶装进麻袋,干树枝堆在墙角。

  孩子们回来了,婆婆爱用地锅煮饺子,她说:“水宽火大,一锅煮好,一人一碗,不前不后。”只见她撒一把树叶,用火柴点燃,放上干柴,手拉风箱,不一会儿,饺子出锅。

  如今,婆婆不在了,老枣树仍像普普通通的庄稼人一样,不张扬,不争宠,默默地奉献着,静静地守候着我们心中的家。

心情故事随笔3

  我这人喜欢吃鸡,什么“红子鸡”“葫芦鸡”“童子鸡”“叫花鸡”,凡碰到新鲜的,总要尝一尝。让我刻骨铭心的,却是一只普通的烧鸡。至今想起来,心里都是热烘烘的。

  那是1997年,马上要过春节了,我刚从广州回家。我原来单位的车间书记老王推门进来,裹着一身凉风,头上肩上顶着雪花,手里掂着一只烧鸡。工厂放假,大家各忙各的快一年了,他的来访,让我既意外又高兴。聊了一会儿,我就收拾桌子,准备和他喝两盅,可他说有人等他取年货,我只好送他离开。

  妻子回来,看见桌上的烧鸡说:“你买的?”“老王送的。”“车间书记还惦着你这口。”突然她又说:“该不是想让你回来吧?”她这句话让我很意外。妻子说:“你可想好了,你们单位的产品卖不出去,没啥希望。”我说:“这个我比你清楚。再说,他也是技术员出身,比我强多了,不差我这个小边卒。”

  过完初五,我要回广州了,临行,去看看老王。

  刚到巷口,碰见他提着一个保温饭盒,急匆匆地赶路。一问,是给老伴送饭,他老伴已住院半个月了。我忙打了个的,他说啥都不上车,我硬把他推了上去,一块儿赶到医院。春节住院病人没几个,医院安排好了过节的饭菜,但老王为省几个钱,冒着风雪来回跑着送饭,还跟我说是取年货,我不由得一阵心酸。

  临别,我问他,想不想还干老本行?他明白我的意思。他说:“我不能走,我要坚持到最后。”然后,他拍拍我的肩膀:“放心走吧,注意安全,困难总会过去的。”我心头涌起一股暖流,只有漂泊过的人,才能体会有人惦记着的温暖,这是心与心的交流。

  后来,原单位要试制新产品,我听到消息,婉拒了广州老板的挽留,赶了回来。尽管我是“萤火虫的屁股——没多大亮”,但也要回家发一分光,要和有信念的人在一起。此后在老王介绍下,我也入了党,现在已有17年党龄。

  我坚信:只要心里有了信念和温暖,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心情故事随笔4

  亲吻着故乡的泥土,眺望着炊烟下的村庄,我循着那缕缕炊烟,沿着蜿蜒的黄土路,推开了老家熟稔的柴门。蹲坐在厨房老灶台前,一手拉着风箱杆,一手往灶膛里添柴火的母亲,看到我回来,脸上的每一道褶皱间便充满了温馨的笑意。

  厨房在小院的东侧,一间由土坯垒砌的泥瓦小屋,案板和米面瓦瓮朝着东北方向安放,灶台临着西面的小木窗而造。灶台后墙和两边的山墙上都留有释放烟雾的灶烟洞。灶台出火口面东,一侧靠墙壁的地方安放着一个木制的风箱。灶前放着一个被磨得光亮的木头墩子,后边是堆放整齐的庄稼秸秆和劈柴。母亲如拉锯般来来回回地拉动着光滑的风箱杆,风箱唿哒唿哒地响着,灶膛里的柴火在风箱的鼓吹下,旺旺的火焰舔舐着乌黑的锅底,琥珀色的火光辉映着母亲红褐色的面容。

  古朴的风箱不知在民间走过了多少个漫长的风雨春秋。风箱大多用泡桐木、柳木分解的薄板制作。一般是1米长、50厘米宽、80厘米高的长方形木匣子,木匣子前后的中下方各有一个便于回合的小风门。里边底下一侧镶嵌着一个风匣子,风匣子中间向外鼓凸出一个椭圆形的出风嘴,出风嘴中间固定着一个长条状能荡动的木头合页,以便输风。所谓的“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就体现在这里。风箱匣里边紧贴着两壁和风匣子中间有一个推拉板,推拉板有两块相等的薄木板装置,为了确保风箱有力度,两块木板中间夹裹些鸡毛、废纸、旧布,夹合起来将四角能松动的榫孔加以固定,中间穿插上一根笔直光溜的风箱杆。风箱杆外头固定一个便于拉动的拐手柄。

  合上能抽拉的上盖,放置在锅灶内侧,如风箱不稳乱摇晃,在盖上压几块砖头或其他重东西压着。这样来回拉动风箱杆,小风门嗒嗒地响,灶膛里便火红火旺起来。

  风箱的制作,充分体现了乡村木匠绝佳的智慧。在唿哒唿哒、循环有序的风箱吟唱中,铁锅里饭菜的馨香从锅盖周边氤氲、旋转,和灶膛后的炊烟融合在一起,弥散在村庄的上空。

  风箱经常使用,推拉板松动了,母亲会适时在中间夹装些牛皮纸、布头。夏天风箱受潮不好抽拉了,她便搬到厨房外晒晒太阳。风箱沾上灰土了,便加以擦拭。风箱,好像母亲一日三餐的伙伴和帮手,叙述着农家的稼穑岁月,诠释着比树叶还稠的绵密日子。

  在异地他乡,思恋故园,脑海中萦回的便是母亲在灶膛前舒缓有序拉风箱的韵致节奏,它如一支委婉的谐曲,浸润着我的乡村情感。

  在乡村生活日新月异的当今,人们做饭大都用上了液化气灶、电磁炉,古朴的风箱已隐入了岁月的尘埃。而我白发苍苍的母亲,依然在老屋老灶前,如她苍老的呼吸般抽拉着她眷恋的风箱,那循环往复的唿哒声,犹似一支生命的咏叹调,又犹似一曲岁月的欢歌,回响在我的耳际,维系着我绵延挚深的乡愁………

心情故事随笔5

  深秋季节,回了一趟老家。自从父母去世后我就很少回老家了,可能是不愿感受庭院里的杂草和已带锈迹的门锁带给我的凄凉吧。

  打开车门,脚还未着地,从村头烟炕里飘来的缕缕炕烟时特有的那种气味就钻进了我的肺里,这,就是在城市里闻不到的家乡气味!恍惚中,我感觉这种气味是那么的遥远和陌生,同时又是那么的亲近和熟悉。我不知如何形容这种气味带给我的触动。站在风里,我的思绪飘回了中学时代……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在我的家乡,种烟是政府下达的任务,每家都会种一些。劳动力多的人家会多种一些,毕竟会带来一笔不低的经济收入。当时,我的父亲在山西工作,只有麦收、秋收时回来帮着收种庄稼,妹妹尚小,我和姐姐又都在学校读书,平日的.农活都靠母亲一个人劳作。

  种烟是极其烦琐的,施肥、打烟杈、掰烟叶、系烟叶、炕烟、拣烟……烟叶是由最底部依次往上开始成熟的,烟叶成熟季节,乡亲们都会在指定的时间把系好的烟叶送到村里的烟炕里烘干。为了区别各家的烟叶,会绑上不同颜色的标记。周末如果恰逢烟炕生火,我就会和姐姐随母亲一起下地掰烟叶。烟叶很油腻,一垄掰下来两只手又黏又黑。汗水流到眼里又涩又辣,让人睁不开眼睛,两手又不能擦拭,只能直起腰用胳膊拭去汗水。掰好的烟叶放到架子车上,我拉着车,母亲和姐姐在两边推着,把一车希望往家拉。

  烘干的烟叶呈金黄色,浓郁的烟草味直入心扉,按品相分类打包后,要送到指定的乡烟站去卖。乡亲们一般选择在乡里逢集的日子去卖,可以顺便买些用品回来。烟站工作人员大声报着烟叶的级别,声音刺激着每个庄稼人的神经,朴实憨厚的脸上充满着期待和紧张。验烟员喊出的级别低了,总会引起一阵骚动……

  烟叶里有太多乡村故事和情感印记。记忆中,我和母亲用架子车拉着水到烟田里去,看着一棵棵烟苗整齐划一地立在地里,我总是想,烟苗没有观赏性,也不可食用,有什么魔力让人们如此付出?拿我家来说,也许我们种下的,是我们姐弟交学费的钞票,是一家人衣食住行的希望吧。

心情故事随笔6

  家有小女一枚,正是豆蔻年华。

  昨日早饭间,她突然冒出一句:“妈妈,新时代是不是很快就到来了?”

  饭桌上的我和媳妇相互瞥了一眼。

  看来这个问题只有我来回答了。没回答之前我先问了一句女儿:“你是怎么知道新时代的?”

  “老师们都在学习党的十jiu大文件,品德课上老师讲给我们的。”看着女儿一汪清水透彻的眼神,我思考着怎么回答。

  “孩子,你感觉今年冬天和去年有什么不一样吗?”媳妇突然发话了。

  “当然了,妈妈,以前咱家没通暖气,现在暖气通了,我写作业也不冷了。”

  “嗯,今年好多老旧小区和咱们一样通了暖气,没有想到这么快,现在是不是有幸福感了?”媳妇问孩子。

  “是挺温暖的,这就是新时代吗?”女儿继续问。

  “还不全是,你看看那里放的是啥?”媳妇指了指我的书柜上的磁石摇式电话机。

  “那不是爸爸从老家拿回来的电话嘛。”女儿答道。

  明白媳妇的意思了,扯到我的专业上了,20多年的通信行业从业经历,是我显摆家长重要地位的时候了。

  “乖,那可不是一般的电话机,这台电话机是你爷爷年轻的那个时代,镇上唯一的电话机。那时候给远处的亲友打电话,得提前几天捎信,让对方按照约定的时间排队守在有电话的地方,等接线员接通后才能联系。哪像现在,像你这年纪的小孩子都人手一部手机……”

  “孩子,现在爸爸做的是4G通信,马上5G、量子通信就要实现,到那时候各行各业都要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快该上班了!”媳妇在旁边开始催促了。

  “时间早。”我继续说,“孩子,富强的美丽中国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和付出,你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爸,你说环保出行算不算爱国?”

  “当然算!”

  “那,爸,我今天坐公交车上学,不让你们送好不?”

  “好,给女儿个赞!”媳妇马上给予肯定。

  “爸,你也不要开车了,我建议你骑共享单车上班。”

  “好,咱家今天就立即行动啊,闺女绿色出行,我骑共享单车!” 女儿举一反三,让我倍感欣慰……

【心情故事随笔】相关文章:

随笔心情故事04-24

心情语录心情随笔11-30

心情失落随笔03-07

心情日志随笔10-14

心情痛苦随笔09-29

心情说随笔08-22

心情小记随笔12-18

心情随感随笔11-27

心情的随笔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