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1-03-17 12:32:05 心得体会范文 投诉 投稿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合集六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合集六篇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

  一、对于学生良好的姿态,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点我太有体会了。

  刚到三年级上课,感觉这个班的学生坐姿还不错,基本上坐得比较端正。但有一个小男生很文静,很内向,他叫小昊,“佝偻”着背,“蜷缩”着脑袋,几乎看不到脖子了,他坐在第一排,特别扎眼。还有他平时站也站不正,背不直,还有点歪。于是我便教育他们一定要坐得端端正正的才行,这样对身体的茁壮成长有好处,有利于身体健康,也能长得更好看。每次上课都会教育他们坐好,并特别提醒小昊抬头,再抬头,一定要抬起自己的头,别怕,加油,一定要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做个昂首挺胸的帅小孩,时常从各方面往鼓励他,让他更自信,更活泼。起初,几天过往了,一点改变都没有,我很失看,觉得我的教育没有什么用啊,他完全当成了耳边风,开始变得没信心了,可能是我太着急想转变他吧。

  过了一周了,忽然有一天,我神奇地发现,小昊坐地特别好,特别端正,脖子也长了!那种惊喜,是完全发自内心的,我想大声地告诉全世界:“我——成——功——了!”我的教育真的没有白费,好有成就感啊。我及时地鼓励小昊,表扬他是全班最棒的,不然他会害羞,不好意思往改变。小昊开心地笑了。小昊更有信心了,我也开心了。每次见他都坐得很端正,我还教育他们平时也要有好的习惯,不管坐,立,行,都得要有正确的姿态,俗语说:“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就是这个道理,从小要养成好的习惯,终生受益。

  小昊的改变让我实在太欣慰了!每次他都坐得好端正,脖子好长,好看多了,人也精神了。这时,以前比他坐姿好多了的同学都一个个被比下往了,真是不比不知道啊。我不得不叫其他同学向他学习了。以前看着坐姿还好的同学现在比起小昊来,总觉得差远了,是得改改了,由于小昊坐得太标准了,太好了!我以前觉得自己不论坐姿,还是站姿都还不错,可现在有时候看着小昊,我不由得要想想自己站得够好吗?可不能比学生差了,下意思地提醒自己站得直一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嘛!实在,小昊从应该向我们学习,转变成了同学学习的榜样,也是值得我学习的榜样。同学们与小昊一起成上进步,我与同学们也一起成长,并有幸监视与见证孩子们的成长。

  二、教师要经常与孩子们谈心,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了解他们的一些想法。

  有空的时候,我很乐意往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或者往教室里看看他们在玩些什么,听听他们在聊些什么,和他们一起聊天,他们很乐意跟老师说些家常,跟学生在一起聊天很温馨,也更能了解他们内心的动态。他们也更亲近老师,更喜欢听老师的话了。

  三、培养他们的学习爱好。

  尽量把课堂变得活跃些,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感。让知识更贴近生活,更有趣味些,这样学生更轻易接受,并对学习产生爱好。

  四、说好普通话。

  为什么一定要说好普通话呢?由于学生的模仿能力超强,他们特别喜欢模仿老师。再说了,老师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很多的,在一起时间久了,潜移默化中,学生受老师的影响很大耶。你的普通话不好,学生能说好吗?普通话说得好,学生更愿意听你的课,也会更加佩服你,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和学生一起努力说好普通话,起好示范作用真的很重要!加油,加油哟!

  这是我的一些深有感慨的体会,如有不足,欢迎指正。好让大家更好地探讨最佳的教育之道!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

  我们学校全体教师参加了刘XX教授的《教师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合》讲座。刘教授精彩的发言深深地吸引了在座的每位教师。大会中主要从二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讲解。

  一、 有效教学论

  二、追求有效的教学

  刘教授层层深入、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们在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以及有效教学的内容。我认为开展有效教学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意识的教师。意思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树立一种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运用理论解释、解决问题的意识,而不能总是依赖经验主义,把理论束之高阁。因为一切教育教学理念都是死的东西,如何使他具有生命力,关键还是教育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否灵活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下意识的运用它,检验它,并发展它。这样一个理论才能成为活的理论,才能为我所用,进而实现理论的价值。我们开会学习有效教学不只是为了接受它一些理念,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这些理念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发展这种理念,使实践更加有效。

  (二)、做一个踏踏实实的学习者。我深刻体会到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勤奋学习,充实自我的重要性。作为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提高人文科学的素养。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因此,我们平时要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充电,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做一个踏踏实实的学习者。

  (三)、尽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贴近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首先强调的是三维目标的实现。通过教学,学生更加喜爱这门学科,而不是无所谓甚至越来越反感。通过教学,学生掌握这门学科的学习方法,形成这个领域的能力。通过教学,学生系统而熟练地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及其相互关系,并能应用于实践,以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有效教学源于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和科学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是否得当是影响教学效果好差的直接因素。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是影响教学效果好差的间接因素。 教学设计可以是一节课的设计,但更多的是一个阶段、一个主题、一次活动或一项研究内容的设计。教学设计重在整体规划,更多的是系统的分析和策略的选择。它强调的是整个学段的完整和完美,而不是一节课的完整和完美。

  第三,有效教学出发点和归宿点在学生有效的学习。从教学过程四个要素来看,学生不是普通的听众,而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发展的过程。教师不是简单的讲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支持者。教师要避免以讲代学的误区。教材设计是围绕学生的学进行的。

  第四,有效教学能否顺利实施取决于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有效教学要需要家长的配合。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3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受前苏联凯洛夫的教学认识影响较深。教学主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双基,这就形成了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各种层次的学生也因自身素质不同,使得上课与教师合作机会不同,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来组织,学生只是消极参与。

  1.数学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数学观念

  数学观念是人们对数学的基本看法和整体认识,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数学教育只有把落脚点放在形成学生的数学观念上,才能将教学活动真正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问题解决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摆在了教学的突出位置,注意观察、归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规律,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把数学观念的培养和教育纳入到了数学知识的学习、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教育等过程中去。对此,学生中出现了这样的一些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数学就像连环套”;有的学生认为“学数学有用”;有的学生认为“数学问题有魅力”;有的学生认为“善于联想就学会了数学”;有的学生认为“数学让我学会了思维”;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教学中使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可以采用”。数学教育本质上是理性思维的教育,它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因此,不能把数学仅仅看成是计算和推理的工具、科学技术的基础,而且要考虑它对于形成尊重真理、讲究科学的思维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进而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作用。这是基于观念层面上的数学教育,是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

  2.铺垫师生合作交流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失败,不仅受着认识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着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因素时时刻刻都渗透在教学的一切环节中,它悄悄地微妙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马克思就曾经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哪里有成功的教育,哪里就有爱的火焰在燃烧,炽势的情感在升华。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因素。正如《学记》所指出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应具备高超的理解力,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交流渠道,去接纳和呵护每一位学生,做每位学生的良师益友。为此,教师首先必须了解你所教的对象----学生,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马明老师说过:“不了解学生的教学本质上不是真正的教学。”深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应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潜能特征等诸方面出发,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其次,教师要主动地,有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由于任何真正的认识都是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因此,尽管这些想法是幼稚的或是错误的,但却具有一定的“内在合理性”,从而我们就不应该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而应认真地去分析,理解它产生的原因和发生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措施有针对性。通过心理交往去影响他们,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及独立思考的性格。只有这样,才能铺垫好师生合作教学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负担,从而激发起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持久的动力。

  3.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

  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制导着认知学习.实践也证明了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会压抑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解决教学”十分重视数学学习过程,除了研究学生智力方面的因素,如认知、理解、应用等规律外,还重视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信念、态度和情绪等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内在动机来引导学生学习。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正如和学生谈话中所述:现在这种忧虑没了、我很喜欢这样的老师;越来越希望有更多的做庄机会;你甚至可以给老师提意见;选择恰当方式,灵活把握契机,教师的情感注入才更加有效。从学生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找到反映教师情感注入的影子:老师要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如:我们是数学天才,我们有学数学有天赋;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创意性的问题用“精彩、精辟、有创建”等语言加以鼓励。这种情感的注入,在对待优秀生和后进生的教学策略方面也有所体现:有的后进生认为学不会可以不学、提供一些课外读物或安排我们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享有做不做数学作业都可以的特权。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c.r.rogers)认为,真实的问题情境和活动是最能引起态度和个性情绪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利用情感对认知学习的制导作用,来驱动、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就常常会有异常的表现:我们会发现“高招”,让老师都吃惊;引来一片赞许;不时赢得同学们的称赞,也常令老师兴奋不已。总之,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学认识结构和系统建构过程,在强调自主探索和学生理解性思维活动的同时,加强教师情感的注入,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式学习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4.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系统化了的常识.”从本质上讲,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模式和秩序的科学,数、形、关系、可能性、数据处理等,是源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学把握,并反过来不断地接受客观事实的检验和矫正中发展起来的。而数学过程则是在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模型、理论和方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建构过程。“问题解决教学”的四个环节的教学过程,是基于不同教育功能和不同建构策略的实践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和经验,通过对业已形成的数学知识进行加工、改造,向更高层次推进,并反作用于更为广泛的现实,对其作出解释和应用。因此,“学数学有用”,参与过程建构起来的“数学有点‘生动’了”,历尽数学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深谙“善于联想就学会了数学”。以“课题”形式组织课程内容,着眼于系统认知结构的整体建构,更加趋于信息的条理化,适应学生思维存储和提取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

  5.重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再创造中学习

  以现成的体系来教数学,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内也能向学生传授较多的知识,但也存在种种负面影响:数学枯燥、数学神秘,数学是书上写的、老师讲的等.很多学生单纯靠记忆学习数学,使数学学习失去应有的魅力,表现为:靠意志无法抗拒大脑的排斥、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知道学数学很重要但学不进去。发现是一种乐趣,是人的天性.我国新的课程标准的研制强调科学过程、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能力。“问题解决教学”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以“课题”的形式组织教学,倡导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让学生在再创造过程中学习,使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我认为,为学生提供适合再创造的学习材料,有了一些数学观念和方法的铺垫,有了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即使是普通的学生也能够创造出数学(一般指原创的模拟)。通过再创造能够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解释现象的数学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数学体系的建构和形成过程,体会数学的精神。数学是研究模式的科学,是基于思维的推理形式和方法建构而成的,因此,数学教学应重视知识的系统结构,重视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过程、问题的解决策略与方法。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要涉及学生数学学习的知识目标、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而且要涉及后人在前人的基础上的发展。这不仅是数学教学的手段,而且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6.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过去,片面追求“升学率”,盲目搞“题海战”。使学生不堪重负,使他们从厌恶数学到讨厌数学教师,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育要以人的全面、主动地发展为目的,因此,我们必须解决当前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怎样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怎样克服“差生”的学习障碍,防止成绩分化?怎样针对“优生”特点,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拔尖人才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单靠课堂教学无法完成,开展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拓展。首先,学生之间的学法差异,可以在第二课堂中进一步因人因情做好指导,包括:传递解惑、帮助理解、树立信心、方法矫正、学习反省等,激励学生思考,逐渐加强学习。其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拓宽数学知识面。我们在倡导素质教学的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包括:组织学法、数学史讲座、开展竞赛、调查活动、成立数学研究和小论文撰写小组、模型制作、墙报编辑小组、数学讨论小组等。如在数学讨论小组活动中,对数学中出现的典型疑难问题先由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提出解题方案,再在小组内讨论、辩论,集思广益,形成讨论合作之学风。这对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十分有益,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如,在开展竞赛讲座中,师生共同钻研和解答疑难数学题。在师生的共同配合下,竞赛活动要搞得有声有色。

  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是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了解自己,尊重他人,既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又善于表达和交流,是当代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标志。合作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合理分工、有团队精神、民主决策等,而发展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需要提供适宜的机会、环境,满足主体展示自我的愿望。“问题解决教学”强调用问题启动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几率大大增加了。另外,以合作小组和书写课题反思性学习报告的形式,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讨论、交流和表达的机会,这种多边合作互动,有利于激发集体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群体创造意识。 ?

  当然,教学改革中提出的数学“合作教学”,不只是在课堂上多一些学生间、师生间的讨论和对话,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使他们懂得如何尊重别人,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在分享成果当中既能肯定他人,又能表现自己,从而培养一种公平友好的竞争精神,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新挑战。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4

  这一年来,在学校领导和老教师的关心和帮助下,不断地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在教育教学方面也有一些心得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以身作则,树立威信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待,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己首先做到。这样,学生才能信服,才能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威信,才能给学生以榜样的示范作用。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学认为:“教学活动既是以传授知识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的情绪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每一节课都是师生双方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在工作中,我以真诚、平等的心态与学生相处,我的真心换得了学生对我的诚意。在孩子心中,我不仅是老师,更是一位可以信赖的大朋友。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对我讲,学习和生活上有了困难愿意向我寻求帮助,课堂上,在对联知识的探索中,课堂气氛既严肃又轻松,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甚至已经下课了他们也经常围着我问这问那,从孩子们的神情和言谈中流露出他们对知识的喜爱与渴求。在实践中我也体会到,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激发学生产生自信、自强、奋进向上的决心。

  三、教学形式要多样,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老采用一种教学形式,这样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没有新鲜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除了利用多媒体教学外,在上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会将全班分为若干组,每组有小组长,进行比赛,比速度,比成功率,比美观,这样,学生们在“玩”中就自然学到了东西。教学经验表明,经常变换教学形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四、教师要学会倾听

  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倾听本身就是褒奖对方谈话的一种方式,是接纳对方、尊重、理解对方的具体体现。你能耐心听别人倾诉,就等于告诉对方你的态度,无形之中会提高对方的自尊心、自信心,加深彼此的情感交流。因为倾听能使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内心需要;倾听,将使我们教师更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内涵深厚。在倾听中师生理解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就有了灵性。

  经过这一年的教学工作,我的教育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不断提高自己。今后还将立足实际,开拓进取,不断前进。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5

  从事教育行业并不是我最初的选择,但是从踏入教育事业的第一天开始我就下定决定要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追求更好教育的愿景中去。老师是一个光荣但艰难的职业,因为老师需要传道解惑需要教书育人。而教书远远不是传授课本知识那么简单。教书是一种不断积累教育心得体会不断推翻陈旧的思想不断地结合实际的摸索过程,教育需要完全的耐心和爱。我很荣幸成为了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并且拥着着一批批我爱着的学生。

  在从教的这些年,我把我每天的所获都写在一个本子上,当做自己的教育心得体会。不论是第一天的紧张和不安还是现在的从容与大方,我都欣然接受这样的自己,因为我让自己每一天都在进步。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并不容易,我也在每日的生活中尝试着与老师和同学们探讨,改进教学方案,思考着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引导学生让他们的未来有更好的发展,这些都让我的教育心得体会越来越充实。

  我喜欢这样的生活,每天和学生和书本呆在一起,享受着纯粹的知识的洗礼,享受着满校园的朝气蓬勃,和青春向上。也许我的青春早已远去,但我眼前的这群孩子们青春尚在,我不能辜负这些孩子们的期望,我会努力地把自己的知识倾力传授给他们,我想看着他们一步一步走到属于自己的未来,我希望用爱和希望成就他们的未来。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6

  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当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二,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

  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三、“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 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觉得撇开教师这头,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我这几年一直教低中年级,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影响教学进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低,或者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课堂要有效,老师一般都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练习。而低中年级的数学课,计算是贯穿全过程的。如果计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练习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谈了。有时候,还只能放慢上课速度来照顾全体。所以,我觉得在低年级,抓好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合集六篇】相关文章:

教育教学培训心得体会11-27

最新感恩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11-27

高职教育教学反思范文07-09

《学前教育》心得体会范文03-04

实用的继续教育教育心得体会范文集合五篇02-02

实用的继续教育教育心得体会范文集合三篇02-02

实用的继续教育教育心得体会范文汇编八篇02-02

实用的继续教育教育心得体会范文汇编六篇02-01

实用的继续教育教育心得体会范文汇总四篇01-31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1篇)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