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的戏,好听散文

时间:2022-10-06 07:35:51 短篇散文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这儿的戏,好听散文

  七十多岁的岳母来我家小住的时候,晚上去得最多的就是到净土寺塔广场听戏,一连去了好几次。回去后她把听戏的感受告诉岳父,她说她在家里看得最多的是鸡、鹅、鸭。那儿的夜晚,广场上到处是人,是歌声。个个穿得漂漂亮亮,人人露出开心微笑。还有,不花一分钱可以听到好戏。这儿的人像日子过不完似的。平时不大喜欢听戏、也不大出远门的岳父被她这么一说,也高兴地来城里玩了几天,在净土寺塔广场连续听了三个晚上的戏。回乡时,他说了一句:这儿的戏,好听!

这儿的戏,好听散文

  岳父母所说的戏,与传统意义上的戏不同。地点不在剧院,也不在室内,在市民广场;没有舞台,平地就是舞台;演员没有戏剧表演服,穿的是平常衣;没有道具,如果说有道具的话,只是一个简易耳麦和小小的扬声器;没有老生、武生、花旦、青衣什么的;戏不是一个完整的戏,是一段一段的,且段与段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也不是一种戏,而是多个剧种,有时还穿插一些经典老歌。

  戏班子一般十来个人,大家自发、自愿、自觉,因共同的爱好,为了“快乐自己、愉悦他人。”这一目标走到了一起。这些人大都在五十岁以上,退休者居多。三五个拉二胡的,其中一个是体积较大一些的低音胡。还有敲木牍、打竹挞的,这木牍声一头清脆,一头沉闷。穿插在二胡的和音里十分好听。缺少了它,似乎二胡就缺少一种张力、一种穿透空间的神韵。拉二胡的人坐在护树的木板上,形成半圆,脚前放一个扬声器。敲木牍的人用一张小凳坐在一侧。拉二胡的其中一人是领头的,拉什么调,听他指挥。他一拉定了调,其他人就跟着拉。那些唱戏的爱好者,戴上耳麦,背着扬声器,一个接一个地唱。

  有唱戏的,自然就有听戏的,听戏的大多是中年人和老年人,年轻人也有。听戏的,有的有备而来,自带小凳坐在那慢慢听,一直听到曲终人散,他们是最忠实的听众。大多是散步的,他们漫步走到这儿,听见唱戏的声音,觉得好听,就停住脚步围观。有时里三层外三层,场面热闹。我不大喜欢听戏,总觉得戏的节奏太慢,一句话要唱半天。以前也陪妻子看过戏,听到伤心处,仿佛那心就被一种无形的东西狠狠戳了一下,情不自禁潸然泪下。跳广场舞的间隙,我也常去听戏。有些戏调儿好听,静静地用心去欣赏,真让你的心舒舒的、痒痒的。

  听戏的人越多,唱戏的越带劲。他们唱《智取威虎山》、《白毛女》选段,唱《天仙配》、《孟姜女》选段。他们还编新词用《逛京城》的小调唱身边事,颂身边人。有时也来几首经典老歌,如《洪湖水浪打浪》、《手拿蝶儿敲起来》、《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听者喜闻乐见。唱戏的虽说是业余的,若唱京剧也是有板有眼、抑扬顿挫、字正腔圆,有时还吼几声,赢得听众热烈的掌声。若唱黄梅戏、淮剧、京剧等也是韵味十足,听众“像是搔着了痒处一般,从丹田里吼出一声“好!”(梁实秋语)有时听一段苦戏,大家屏住呼吸、默不作声、似乎空气都停止了流动,只有心在流泪。如果唱戏的人声音唱不上去,听众也给予掌声。这绝对不是喝倒彩,是鼓励的掌声,用掌声填补不足的嗓音,让唱者的窘迫在掌声中消逝。总之,“只要能听到一两段韵味十足的歌唱,便觉得那歌声让人如醉如迷,全身血液的流行都为之舒畅匀称。”

  在这里听戏最自由、最轻松、最惬意。你站着听也可,坐着听也可(坐在护树的木板上)。听的时间长也可,短也可,一切随性。只要你带着两个耳朵用心听,那些美妙的曲调会不自觉地荡涤你心灵上的尘埃,过滤你不安的心境,让你的心接地气、接民气。如果你听累了,也可以把目光移开,欣赏一下别人的舞姿。或者抬起头看一看闪闪发光的、与西塔(镇国寺塔)遥相呼应的净土寺塔高耸在深邃的夜空里,倾听从太平盛世流淌出来的动人乐章。此时的你,心会一下子宽广、激动起来。

  在电子、网络娱乐纷繁缭乱的今天,听戏是下午茶,是心灵鸡汤。你越听心中越充盈着这古老传承和民族瑰宝的馨香。

【这儿的戏,好听散文】相关文章:

绚丽舞台的独角戏散文10-06

戏里的青衣,看不穿的灵魂散文10-10

一场注定悲情的戏网络散文10-06

我在这儿等着你,恭迎你的到来散文10-06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10-08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随笔(精选15篇)08-09

戏确实好看10-06

因戏相遇10-06

《臧戏》教学反思07-22

这儿真作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