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短美文,好词,好句,好文。

月夜独语散文

时间:2019-11-23 09:25:46 短篇散文 我要投稿

月夜独语散文

  关于生命的话题一直很沉重,当一个生命诞生到终结,总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于是,每天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度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学会了敬畏与感恩。生命的厚重中掺杂了太多表象的,内心的伤痕。世间万物相辅相成,在给你问题的同时,也一定会给你一个需要的答案,只是那答案需要你自己去寻找……

月夜独语散文

  (一)生命

  提到生命总会有一种沉重感,这种超乎其寻常的言语,总会在心底翻转一时。世间从一种微生物到庞然大物的出现,生命的行走无时无刻不在潜行着。

  那些厚重的情感赋予生命超强的能量,一个人精神支柱的支撑可能就是尽显于此,看过很多精美而又有深意的短文,那些鲜活人物的背后,都与自己顽强的生命有着不可割舍的情节。

  一个生命的诞生和一个生命的终结,往往给人带来的情感是一种反差,很少有人能像孟子这般将人离去的悲凉,转化为一种超脱的感悟,那些欣喜就是一种物归自然的表现。

  敬畏生命——是一种海的度量,将远山置于不曾涉及的地方,静静地、静静地、看着日出和日落,余辉映射下的光芒会将点滴的心情烘干,仰视的角度会茫然间变得如此和局,偶尔会有点帆飘逝,忽远忽近,这些带着使命的行程,是否会停留在那个明代规模空前的航程的时段。敬畏会由此而生。

  感恩生命——懵懂的岁月早已远逝,但是一种怀旧的情怀却永远的沉积在了心底。赋予我生命的亲人,您远去的生命再度让我想起,那条悠远的山路,在那些泛着青苔的路上,留下了昔日往事,那些含着薄荷冰片般的味觉在舌间翻转。陈杂交错的思维,或许剩下的仅有遗憾了。生命的厚重,或许仅仅是一种零碎的臆想,而此刻,我宁愿攀附其间,久久的久久的凝视这定格间的须臾。

  我从山中来,待到山中去……

  (二)灵气

  “做事要有灵气,用人要有豪气,交往要有义气……”这段话细品颇有感悟。一种灵气的蕴藏可能与地域有关,要不人们通常怎么会说“人杰地灵”,那么这些外部因素的充斥和蔓延是不是主导因素?

  灵气:从单方面理解,应该是指人对外物的感悟和理解能力。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种解释,或许由此而生发出来的意象多数是好的吧。就我本人而言,那些富有灵气的人和物毕竟会招惹自我的吸引力。鲜活的外表,滚动的思维,以及那些掺和着身体内在的涵养而放射出的光芒,这种感觉一时用文字是难以描述的。

  一次,和一位朋友聊天的时候,说到了文字。文字原本是一个人对自己内心思维的剖析,或许也可以说是展示自我想法的一种渠道。那些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有时候要比一个人的优雅着装更能捕获人心。但是文字若是失去了灵气,那么这些文字可能就失去了其中的意义。

  文字的灵感多半是一些生活情感的碰撞所造成,还有一些就是间接的从一些文字中来感悟生活,感悟自我。我个人而言,比较偏重于第二点,那些文字背后的感悟,远远要比自我的提炼要深刻的多,所以如此,我把文字灵气的来源就会转驾从书本中的获悉。

  若说一种文字对另一种文字的惺惺相惜是属于灵气的体现,那么这些外在因素的存在多少需要时间的转化。人自身所具备的灵气又从何体现那?外在的灵气多少与娇小玲珑和气度非凡有着一些牵连,还有头脑的聪慧,睿智……或许,我所涉及的意象有些牵强了,但是那些富有灵气的人总是让自我时时又仰慕和崇拜之心。

  一个人内在的灵气,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轻易的外露,因为这种灵气是通过事物所需或所求而随之渗透出来的。在《香菱学诗》这段文字中,我们能感觉到香菱的痴与通灵。这些对灵气的感悟,或许也可描摹为:如同一张尚好的宣纸,在滴入墨汁时就会顺着纸张的经脉而渐渐渗入,手腕运笔及泼墨之间会达成默契,终究将心与墨两两双合置于其上。

  受一种好灵气的熏陶和感染,那么自我也会沾染些许的,不管是外援还是内在那些需要自我多悟、多感。权当在自然界中去吸收天气之间的精华,其天地之灵气吧。

  (三)面子

  早在看季老的文章时,明晰的记得其间就提到“面子”这个词,具体记不清提及这个词语到底是因什么由头?可能是出于对文人有关“面子”的论述吧。只记得,季老说:在英文里这个词语是不好翻译的。看来,“面子”应该是中国人的专用词了。当时只感觉,自我对此词特有感怀。

  所谓“面子”从它的引申义来讲,无外乎指的是一些表面上碍于情面的事情。人们常说:您的脸皮真薄,一说就红。不知如今再回味这话的时候,是不是还含有褒义,还是带有贬义的感情色彩?由此,我会想到,有些词语的产生它也是由一定的时代背景做铺垫的,若是脱离了某种境遇这个词语或许就会失去了创词者原有的意味。

  若言“面子”我想应该是从两点出发。(我所指的是:情面)一方是:考虑到自己的面子。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对方的情面。昨晚,深夜一个朋友打电话来说,刚刚赴了一场如坐针毡的酒宴。我想:鸿门宴?非此哪来的如此境地?说来也是常事,她赴宴的'主是领导,领导家中有事自然就随波逐流而迎合去送礼了。其中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因前几天嫁女,朋友并没有去迎合。由此,这些礼节上的纠结就应运而生。两人相逢的尴尬场面也就可想而知。或许,当你顾及到别人面子的同时,也在想着自己的面子。往礼与失礼一时之间有了莫不可分的关系。

  早在春秋末期,我们最崇拜的圣人孔子,曾经与卫灵公的夫人南子相见。据钱穆的《孔子传》中载:“孔子不得已,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一个是花容月貌口碑尚不好的美人。一个是让人敬仰的学者。不知这里的“不得已”是不是也是碍于情面?总之,“子见南子”这个典故却永久性的流传了下来。古往今来,这些情面上的事情,不仅只有中国人是最注重的,要不怎么会有俄罗斯总理普京送本国工人手表一事哪?我想:普京当时是不是也曾考虑过,自己这块价格不菲的手表,送与不送都会境地两难吗?

  不管是一种表象,还是心底内里的想法,任何时候面子都是存在的。记得还有一句俗语:“脸皮薄,吃不着;脸皮厚,吃个够。”呵呵,看来要想实惠一点,在某些方面还是不要碍于情面。还有一些情形有些情面是不可取的,如:碍于情面上的奢侈浪费、一些所谓的江湖义气、就是所谓的显摆、霸气了。

  (四)伤痕

  将一块精美的物品在手中翻转、把玩、经意间不曾脱离手心。心底丝丝的眷恋无溢于言表,历经数年的磨合,成就了一时的欣悦。这种感觉,如同静待风尘瞬间吹熄那已久的繁华。霓虹闪烁,斑驳陆离,患得患失,无从久存的景观,留下来的多少是些许伤感,就如同曾经写着字迹的叶片,早已顺着潺潺的河水急速而下,无从寻觅。

  一直以来,自我潜意识中就有一种认识:再完美的事物总有些许缺憾的存在;再唯美的故事也有不真实的成分存在;再亲密的关系也会有疏离的一天。这种想法,不是因心的低沉倍受煎熬或随着光阴的消失而黯然无光。你会觉得:等待潮起之时就意味着潮落的到来,目送冉冉朝阳之时也意味了落日的降临。陡然之间心里仅有的一点念想也会被点点的伤痕所禁锢,所掩埋。物体上存留的伤痕,不管是人为或是自然所赐,多少会让人产生些许遗憾,因为这种存在不是人人都所渴求的。

  物体的破损或许可将其转嫁于另一种物体之上,得到一时的快慰,然而心底残留的伤痕却久久不能抚平。此刻的外援,显现的是如此的无奈、孤助。由此,自然万物的存在给自我的那份孤傲,找到了一处排解之地。放眼四望,将心与自然默契融合,汩汩的溪流顺着心底一丝仅有的气息漫漫扩散。默念风的力量,迎合着树木的生机,吮吸着自然间那的丝丝灵气,沐浴在自然枫林间,仰观杉树的挺拔,回望古柳那虬枝盘曲之状,阔叶舒展,漠视良久,将久违的未曾开启的心扉敞开。

  片刻的惬意,就融汇在这息息相生,生生相伴的自然天宇中。若一首唯美的音乐,高奏其旋转的音律;若水面上低旋的水鸟般若即若离;若水中盛开的睡莲般妩媚多姿。张炜曾说:“人与这个世界真的是一次长恋。”权当世界中的万物是其主流,亲近自然,走进自然如同与其谈上一场唯美的恋爱,如此的这般美妙绝伦。或许,这种畅想能将斑斑伤痕抹去,即便有残留的余痕,只当也将其释怀了。

  (五)需要

  对一种概念的诠释总会生发出些许的想法,过于笼统会觉得解释不到位;而过于慎密的话又觉得赘述有余。什么样的解释才能会让人易记、清爽、入心?估计我这种多虑的思维是出于自我想法的一种自我理念罢了。“需则欲要,然要了未必就是所需。”想来,这种潜心已久的话语,也就是在这里权当默念,没有必要去深究和考证。

  昨晚,将息入梦的我,被朋友的一个短信惊醒。说是自己被烦事绕心,很难入睡,看来此晚将会是她的不眠之夜了。从来不喜欢对别人的事情寻根究底,不管是关系亲密无间还是疏远有度,或是别人的郁闷是出于情感的还是被世俗所累,总会觉得别人的隐私多少会带着些许的苦涩性。原本自我的控制能力就比较差,怕深受其影响,于人于己都是一种莫名的伤痛。或许,在数人眼里会觉得这是一种冷漠、静心、理性的表现。熟知,这种心境的处理形式只是受自身能力的操控。

  记得人们通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我。往往不能战胜自我的人,做起事情来就会瞻前顾后、多虑有余。但是我能确定,朋友此刻是需要外援的,只是我这个外援的能力多少要打折扣,看来需时则未必就能如己所愿,特别是归属爱的需要。

  刘墉写过一本小记《超越自我》简洁而又易懂的讲述了,与其子女讲述自我为人处事的经验之谈。于此,如诸葛亮的《诫子书》、《周公戒子》、傅雷所写得《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或许,一些有思想的人,总是喜欢将自己的经验之谈以文字的形式来沿袭并传承。思忖的初衷都是想教诲着未曾觉醒,懵懂如初的意识。此刻,所需的人并不曾意识到自己是真的需要了,却将自己置身于某种超限度的境地之中。所以此刻外来的需是一种模糊的概念,需和要没有达成谐和统一的关系。顿然,它失去了原本的理念,而摇摆不定。由此,你将会束手无策、夜不成寐、辗转反侧、心神不宁、思忖若般。

  一个人思想上的需求若不能得到急速的宽慰和满足,从内因来讲是一种心理自戕的体现。(自我观点)需与要总是会有不谋而合之时,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上的需要,按我之理:想就会有所需,所需了就会要,无论得到的过程长与短,但都需要自己努力去争取,在争取的过程中独享一份生命的真谛。

【月夜独语散文】相关文章:

1.月夜魂散文

2.月夜写景散文

3.月夜写景散文

4.月夜魂散文

5.月夜牙买加散文欣赏

6.月夜牙买加散文欣赏

7.月夜散文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