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短美文,好词,好句,好文。

我在南天叩响佛国的门散文

时间:2019-11-01 09:46:18 短篇散文 我要投稿

我在南天叩响佛国的门散文

  一、我在南天叩响佛国的门

我在南天叩响佛国的门散文

  天,蔚蓝的;云,雪白的;树,碧绿的……那座矮得称不上山的岱峰山边,郁郁葱葱的树林拥簇着一幢幢红墙黄瓦、构筑精致的殿宇,在阳光映照下,清新而耀眼。这便是王十朋为之倾心而书“泉南佛国”的所在,一个有着许多梦幻般传奇的佛家胜地——南天禅寺。

  我想,之所以称之“南天禅寺”,或许此地何处与天相接壤?只不知,那步入极乐净土的神秘之门何在?

  从车里出来的时候,我朦胧的睡意被刺眼的阳光唤醒了。在那片阳光的后面,便是经过了800年风雨洗礼的南天禅寺。这座因为三尊石佛而闻名于世的古刹,以古木参天、绿荫覆盖的静美,在蓝白分明的天色映衬下,张开豁达的胸怀迎接寻求法缘的信众。这方天赐宝地里,来来往往的芸芸众生,不论是礼佛的香客,还是观光的游者,在充溢着佛国灵光三圣前,虔诚地膜拜着,进行一次佛光洗礼。我确定自己从未到过此处,但不知因何,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冥冥之中来过此地,与之有过接触。我想,这或许便是一种缘吧!是的,人世间,没有什么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什么无缘无故的爱,一切机缘皆有定数。

  就如,我们此来。

  随着住持理山法师一路游览下来,不过一个多小时的接触,闽南佛学院毕业的理山法师在禅学以及各方面知识的深厚造诣,和她超逸与纯净的人品,令我为之折服。说来有趣,来此之前,因为是泉州少林寺方丈常定师父引荐来的,所以我一直以为理山法师该是位禅武兼修的高壮大僧。不料相见之后,却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尼师。谈笑之间,来到古朴的自在佛殿。此时,我心里忽然没来由的一番番涌动,抬头望去,那方由大清“威略将军”吴英亲书的“南天禅寺”题匾映入眼帘,大殿内“自在佛”题匾便是清代乾隆年间状元及第的福建陆路提督马负所书。在理山法师的指导下,一向膝骨僵硬的我恭恭敬敬地跪在佛前,手忙脚乱地磕了三个头。

  一道木栅栏隔开了雕在巨岩崖壁间的三尊石佛,这三尊高大雄伟、神态威严的佛像,是全省现存的摩崖造像中最高的石佛像,每尊均高6米、宽3米。南天禅寺初时叫“石佛岩”,后来又称为“石佛寺”,这些名称皆因这三尊石佛而得来的。据清朝康熙三十八年《重兴南天禅寺碑》中记载,南宋嘉定年间的一天夜里,南天禅寺开山祖师守净法师在位于山脚下的小庵里休息,突见山腰岩壁上发出三道光,连着数夜如此。守净法师认为这是“山萃众岳之灵”的征象,便开始四方云游化缘,将所得银两在三道光的地方分别雕刻了弥陀、观音、势至三尊菩萨。但是,在雕刻完三尊佛像后,守净法师准备在岩壁的左右各雕刻两尊护法,在雕韦驮胸部时,竟有“红血”自石中注出,工匠们无不惊骇,便停工不敢再往下雕作;因此故,左右护法的雕像便只是个初样。现在,还可以在三尊石佛的左右两边看到那半途中止的头像,后来寺里便另外泥塑一尊,站立于石像旁。据说,每至农历六月韦陀菩萨生日前后,身上会流出汗滴,信徒们纷纷买来扇子为之摇风散热,如此求之灵验,成为寺里非常灵感的护法和信众朝拜的对象。

  因为这些神奇,名不见经传的岱峰山,由此便成为具有能量法力的石佛山了。八百年来,南天禅寺屡有兴废,据记载,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年)寺废,随即得到重建;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殿宇丘墟,至明成化元年己酉(1465年)才开始重新建造;到了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将军吴英又重新修建,并取泉南佛国之意,并题匾:“南天禅寺”。乾隆、同治、光绪、宣统年间,南天禅寺相继均有修葺,现今的南天禅寺现存殿宇,1935年和1982年由经旅菲华侨分两次捐资重修。

  石佛前的木栅栏的门很低,人只能低着着头、躬着身才能进去。我不知道,寺里为什么将这道门做得这么低?但是,当我低着头、弯着腰进来,隐隐约约便有梵音在耳边轻绕,香烟袅袅,磬木音脆,金经长诵,仿佛佛祖普度众生使得受者顿悟。我抬头仰望着,感觉两眼酸胀。轻轻地抚摸着石佛像座下的浮雕莲花,一份透心的清凉便从手心渗入身体。在这方清澈干净、一尘不染的地方倾听禅音,心净了,神清了……一团偌大的莲花光芒四射,温情竞放,味蕾芬芳,为这个处处纷扰的世界平添了一分无与伦比的清净。

  这时,我忽然明白,这木栅栏的门为什么做得这么低。

  就如石壁上那“心”字,“心”中一点放一旁,“放下全无事,提起万般生”的题示,不正与那低矮木门相呼应吗!

  我相信一切皆受因缘支配!在这修身养性之地徜徉,自然景观托起的佛家世界,除了肃穆、宁静与超然,足以让人参透世事沧桑,人生的几多艰辛,几多幻灭,让人从中豁然开朗,舍弃了诸多尘杂幻想,然后轻轻拂去往昔岁月里的爱恨情仇。

  从冥想中回过神来。这古老的自在佛殿,三尊体型高大雄伟,神态威严的石佛雕在石岩崖壁中间,外缘浮雕一殿堂式佛龛,正中的雕像是阿弥陀佛,盘腿端坐在2米高的莲花座上,威严而又兼文静,魁伟又显慈祥。左侧的观音菩萨像,头戴花冠,右手前屈,掌持净瓶,左手上弯,手掌向外,面形比弥陀略窄。右侧是势至佛,头戴出缘云片花冠,左手前曲,手执经卷,右手上弯,手掌向外,气势雄伟,神态温和。前中有一小佛与宝瓶,身着宽袖大衣,袒胸,披巾向外飘垂。我双手合十拜了三拜,抬头望着平腴莹润、温和慈善的一石三佛像,这种三佛共一龛,背有护光等特点,这样的石雕佛像,在国内有没有,我不知道,但在泉州地区的其它地方还未曾发现过。

  这所寺院,有别致的院落,有温馨又庄严的殿堂,悠扬的佛号、浸着绿树成荫,和大自然的鸟语花香,当晚钟叩响梵音、漫天红霞之时,万物顿然清凉。法雨甘露,清世间烦杂热闹,净世间众苦之根,令众生饮甘露法雨,盛满佛国清静莲花。就如明诗人黄伯善所题刻的联文:“寂寞空门不贪金色相;慈悲菩萨原是石肝肠”。佛家为了除去千千万万个心灵隐疾,为了人世间的亲爱友善与平和,巧借这一方山石,释放着无限恒大的人生禅理,以及那缕缕隐者大成的灵光。我随着我的灵魂悄然而至,静静地等待佛门洞开,头顶里传来一声:阿弥陀佛!

  人从生命之门艰难地跋涉出来后的这一生,就注定与门结下了不解之缘,入学有校门,从这门内掌握了学识;单位有门,从门里解决了温饱;家庭有门,开启了幸福与责任……?佛法,更有八万四千法门之多,不二法门是最高境界。入得此门,便进入了佛教的圣境,可以直见圣道,也就是达到了超越生死的涅盘境界。攘攘红尘、芸芸众生,叩开这道通达安祥的门,顿让人感受到何为"众生平等"、何为"自他平等"、何为"心佛平等"!据说佛家有无量法门,而不二法门为第一法门,人一旦进入门,就是进了超越了生死的涅境界便可以成佛了。

  我想,当年王十朋所书的“泉南佛国”这四个大字,或许便为这熙熙攘攘的纷繁世界安上了一道门;从此,门内“满街都是圣人”,门外依旧潮起潮落,新浪将旧浪拍在沙滩上。

  于是,我便在南天禅寺许下一个愿,让我从此轻轻叩响佛国的门。

  二、南天之夜,静守佛国清宁

  泉南佛国,佛家净地。游客来晋江东石镇,没去南天禅寺就意味着没有到过东石。要知道,一座史迹众多的古刹,便是一个地方文明的象征,一座城镇文化的标志。而这一座有着太多传奇色彩的古寺,像一颗明珠镶嵌在东海之滨熠熠生辉。

  南天禅寺,从这个泉南佛国的南天之门,便可一窥其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当我再次来到岱峰山麓,恰逢寺里正在举办庆祝韦驮菩萨圣诞法会。寺里寺外人山人海,数百名义工和居士出出入入忙里忙外,住持理山法师让我不妨留下来,感受一下一年一度的法事盛况,也为创作积累一些素材。我确实喜欢这里的幽雅环境。记得上次拜谒南天禅寺后回去时已经晚上八九点了,信众们大多走了,做完晚课的师父们各自回僧舍去了。月朗星稀,夜鸟归林,殿外的石埕上几棵老树在清风中沙沙轻响,偶尔几声草虫啾啾,让寂静的寺院添了些动静……这样的氛围让我等停步流连。想想,若能够于这样的夜晚,靠在那棵种于一九六零年的香樟树下夜读,亦或是品茶论禅,那该是何等的惬意!只无奈于男身不便留宿女众之寺。今儿,难得遇上这么一种机缘,与许多男女义工、居士一起留在寺里,护持寺院道场,也让我一探禅境夜色。

  寺院殿宇辉煌,红墙覆地,石塔森然,诵经声在袅袅的香烟中回响,青灯于古老的石佛像旁荧荧闪烁,一派佛家圣地幽深的景象。烈日下,遒劲的古木张开繁密的枝叶,庇护着浓荫下的庭院,和浑身被汗水湿透了的义工们。明日便是农历六月初三,是佛教护法天神韦驮菩萨的圣诞日,南天禅寺将举行斋天祈福、拜千佛法会,以让四众弟子、十方善信同沾法喜、共沐佛光、培福增慧,共证无上菩提。为了这场连续三天的盛大法事,数百名义工没日没夜的在这里义务帮忙。

  古老的自在佛殿里,韦驮菩萨像威武地立于三尊石佛像的右侧,以守护伽蓝。韦驮菩萨面如童子,表示对佛教怀有赤子之心;手持金刚降魔杵,表示有能力摧邪辅正、除魔卫道。韦驮菩萨在许多寺院里都有供奉,但南天禅寺的这尊韦驮菩萨却更具有传奇的色彩。南天禅寺又名“石佛寺”,得名于寺里石佛像,这也是福建省内最大的.一石三佛像。当年守净法师在雕刻完石佛像后,准备在岩壁的左右各雕刻两尊护法,却不料在雕韦驮胸部时竟有“血”从石头里流出来,工匠们因为害怕便不敢再雕了,于是将韦驮菩萨用泥雕于三尊石佛右侧。听闻每至农历六月韦驮菩萨圣诞日前后,神像身上便会流汗。我随着香客挤进自在佛殿里,木栅栏前果然有不少香客有序地排着队,买来扇子为韦陀菩萨摇风散热。据说,如此许愿非常灵验。对于石佛磁场的强大,让我深有体会,在我前两次前来拜谒时,均有种心血涌动、双眼酸胀欲落泪的感觉。而上次,与文友雅丽来时,一进入到木栅栏里,便见雅丽泪流满面,她说自己情不自禁,仿佛回到久别的家里见到亲人似的。

  我想,南天禅寺的香火如此旺盛,与之有着必然的关系。

  寺院香客多、供养丰富。但这里的师父却不被外物所扰,依旧淡然处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去过度宣传,以平常之心对花开花谢。或许受此熏陶,寺里帮忙的义工坦然开诚,心怀宁静,不计得失,发菩提心,行善助人,让人一见便有一种熟稔的平和亲切之感。在物质追求肆意张扬的今天,人们被功名利禄压抑的精神空间却越来越狭窄,倘若能够静下心来,听听佛法,感受世俗之外的几许宁静,让禅的哲理溢满心头,从而在尘世中求取一方净土滋养疲倦的灵魂,亦不失为一种古雅而庄严的方式。

  这便是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却让我不觉嘈杂的缘故吧!

  人确实是需要有信仰,有了信仰,便有了敬畏;常怀敬畏之心,便心有所敬,行有所循;心有所畏,行有所止。没有了敬畏,就没有了思想的标尺、没有了行动的准则。按我的理解,这与佛家提倡要注重“闻思修”,净化自己身心,约束自己不去“犯戒”之理是一样的道理。记得下午来时,向理山法师讨教修行的诀窍。她说,对于一个俗家弟子来讲,修行第一步是要止恶行善,学会去除内心的五欲妄念和负面的情绪,培养自己的“定力”;有了这样的定力,才能够静心,所谓“心静自然凉”便是这种道理!就如寺内石壁上有镌一“心”字,“心”中一点放下,颇富禅意,发人深省。

  独自一人沿着寺院的小径走着,前方是一团蓊郁的树木,前任住持元仪法师舍利塔便在那片草坪后面,旁边有王十朋亲书的“泉南佛国”的摩崖石刻,我尤 其喜欢这里的清静,站在这里石壁前小亭子里,眼前一片开阔,心突然变得很清静。坐在小亭石椅上,凝神闭目,默默消化日间向理山法师请教的所得……到现在我才明白,那些喜欢拜谒佛祖,亲近寺院、静心清修的人们能够怀揣寂寞,搁浅尘世纷扰,长在这山灵水俊的佛光之地,必然会受到庇护的,久而久之之后身上或许沾上了些许灵气,精深境界自然可以达到我等凡夫俗子所无法达到的境地,唐代诗人常建在其《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诗中有这么一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在远离红尘喧嚣的寺院里修行,淡然出红尘,佛经伴时光,汲取山中日月之精华,清兴盈然。

  “步出津亭一水东,闲云断处见孤峰。白苹红蓼江天净,曲径丛林野寺通……”从明朝黄伯善的诗可见南天禅寺之美、之幽、之宁静,对复杂的现代生活略感厌倦的你我,在忙碌之余尝试一次宁静的寺院之旅,寻找心灵的平静,也不失是一种自我解压的方式。

  当天色渐暗,岱山夕照的美景却没有出现,这使得我有些失落,好在明早还有日出可以期待着。此时,灯光瞬间亮起,将夜幕下的寺院照得灯火辉煌。晚风轻送,暮鼓声声,让这座有着800年历史的古刹,显得古朴森然,充满神秘的禅境所在,等着我等细细去品悟。坐在阴凉的台阶上,静听寺内诵经的轻吟慢唱,我的心也从浮思中沉静下来。

  三、许你一世古佛青灯

  尽管车外红天赤日头,坐在空调车内自是凉爽惬意。开车的师傅技术娴熟,飞快地穿梭在来来往往的车流之间,却不觉眩晕。汽车拐进一条老旧的柏油公路,路旁阡陌田地,空气中弥漫着的香润气息,让人心旷神怡。偶尔三几只雀儿忽儿飞临树梢,一会儿又落到田头,快活的让人好不羡慕……我正沉醉在大自然的这份逍遥中,汽车又拐了个弯,师傅说声“到了”,我往外看去,一块写着“南天禅寺”的指示牌挂在拐弯处,坐在车内若不注意还真不容易发现。

  从停车的地方看,南天禅寺并不大,树林掩映一条水泥路直通法堂。但当我站在宽敞洁净的石埕上看去,一组气势恢宏的寺院建筑群顿时震撼了我:好大的气势!南天禅寺的建筑按中轴线布局,第一进是天王殿,正中坐着一尊巨大的印度红弥勒石佛像,乐呵呵的,笑对人间世事。四个角落站着四大金刚,手持宝伞、琵琶等各自的法宝,威风凛凛。天王殿后有七座七如来塔,大雄宝殿在塔后依山势建起,殿内正中供奉着三世佛石像,左右南北回廊和钟鼓楼各一座,还有几座殿宇正在建设中,东西南北遥相呼应。自在佛殿是南天禅寺有记载以来就存在的建筑,在已有800年历史的殿宇前立着铁铸的香炉鼎一只,底面直径大约1米左右,炉内香灰大半满,浓浓的香烟缭绕整个院子,仿佛向前来的每一位香客诉说它的沧桑过往。大殿是歇山式屋顶,门窗梁柱是典型的闽南木雕石刻花卉八宝图。斗拱相叠,构件雕刻精美,图形各异,有花篮斗、狮象斗、瓜果斗,形神兼务,栩栩如生。花鸟龙凤雍容大方,富丽堂皇。椽头飞花,房梁、雀替皆是龙凤花卉的金粉木雕。最引人注目的是飞檐处那生动精美的龙首木雕,蓝、黄、红相间,飞龙摇头摆尾似欲腾云驾雾,线条流畅,色泽鲜艳。

  我小心翼翼的迈过自在佛殿的门槛,当我仰起头看到这座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石三佛像的霎那,一种莫名其妙的心血涌动时,我仿佛被佛光笼罩着。佛像手指细长、身形端直、两肩丰圆、两颊隆满、目若青莲、低眉生慈,让人顿生欢欣喜爱之心,我不知不觉地伸出双手轻轻的放在石佛的莲花座上。此时,我仿佛闻到了佛香;看着佛祖,眼睛微闭、目光慈祥,他的笑容似有若无,超越了苦乐,让人顿生恭敬,而神清心净、念念向善。在佛的目光注视中,我仿佛“醉”了,双目酸胀,恍恍惚惚,感觉心中有朵洁净的莲花正在缓缓绽开。烛火星光般的在风中轻轻摆动,柱柱佛香散发着缕缕青烟,盏盏油灯在佛前开成一个花池。这一瞬间,我想起了的“缘起”之说。但这个词语,寓意太多,我没有认真去深想。我的心驻在一小朵跳动的火苗上,火苗像开口说话,欲言又止,不说了。油灯慢慢跳着舞,灯芯爆出一朵花,佛仿佛笑了一下。灯花再爆,佛直达我心。当我虔诚地对着青灯,跪拜古佛的时候,内心深处那种宁静安然的姿态就像置身于一个祥和的空间,自己有些明白了。于是,我双手合十,默念心愿,跪于蒲团,虔诚叩拜……

  南天禅寺,这座201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寺院,一盏盏青灯,一尊尊古佛,香客浅驻,香火连绵,一个晨钟暮鼓的纯粹,一个青灯常伴的净土,一个让许多忙忙碌碌中人愿意停下脚步静心聆听梵音的所在……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它、认识它的,就是这个寺院的住持理山法师。

  曾从一位居士那里知悉,南天禅寺由开山祖师守净法师及先辈祖师们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传至理山法师的手里时已历800年风雨,寺院的规模仅有自在佛殿和石林精舍这些老旧殿堂。自幼出家的她戒行严谨,威仪超凡,从闽南佛学院毕业回来后,妙湛长老的“三门常衍,勿忘世上苦人多”的临终遗言依旧常常在耳边萦绕。这个时候的她,或许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但她更愿意留在又旧又小的南天禅寺,为的就是她从小在佛前立下的宏愿,光大这个她从小视为家的人间净土。在从元仪姑等前辈师尊继承和接手管理南天禅寺后,在其主体建设和修行理念、僧众管理上,依据祖辈遵循的规矩,不让其落入世俗。

  为了心中的这一份信仰,她选择了一条艰辛又充满着挑战的路。这条路,不仅仅青灯独卧,不仅仅孤影相伴,为了南天禅寺的整体规划和扩建,她费劲心血,默默忍受着常人不能吃的苦,以一个瘦弱的女子之躯挑起何止千钧的重担。年复一年的四处奔波,春夏秋冬,花开花谢……才有了我们眼前的这幅雄伟巨作!值得一提的是,在规划发展过程中,理山法师没有将眼光放在一处、一地、一时、一人身上,而是广播爱心,无论僧俗、城市乡村、学生鳏寡,只要有求,她就必应,将观音菩萨那种“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的慈悲情怀处处示现,这正是“一盏茶品人生沉浮,百千愿怀菩萨心肠”!

  我一直想了解,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吸引力,让她毅然选择了削发为尼,让一个这么优秀的尼师放弃了更好的发展空间,而选择留在这个偏僻小镇的老旧小寺?

  面对这份令人赞叹的宏大气像,除了南天禅寺历代祖师的慈悲和智慧,这其中更有今人抹不掉的功绩。尽管在谈及这些时,理山法师说得更多的总是禅宽禅师、元仪尼师、静稳尼师等前辈师尊的功德,及感恩众多因缘。但走在这片浸着她多少心血的土地上,从那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中,无不可以解读出她的理念。在继承和发展中,理山法师依祖制循规蹈矩,但却未泥古守旧;在适当的格局内,在祥和社会、利益众生的社会实践上又有所突破和创新,慈悲与智慧等量齐观。理山法师在忙碌于寺院建设发展的同时,更是心系众生,人居丛林之远,却依然心怀大众,将弘法利生事业视为己任。人无贵贱,但文化和接受能力却还是有高有低的,如何让各种程度的信众都能够听得懂佛法呢?理山法师将最深奥的法理,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解释,恰似春风化雨将佛法传至社会、每个家庭,能让众生沐浴在佛化生活的法乐中。

  星转斗移,时光如梭,在理山法师的大愿和谆谆佛法开示下,如今的南天禅寺已成为泉南弘法重镇。我曾有幸参加过南天禅寺的一次法会,近千信众齐念佛的宏观场面让震撼不已。但据我了解,这种场面还不算大,每月初八来听理山法师讲座的多达两、三千人,最多时近五千人。

  修习佛法,在修行中学会如何取舍。人总是因为有太多的执著心、太多的贪念,所以才觉得身心疲倦。人生来去匆匆,想要的太多,只有学会了放弃,我们的心中才能真正坦然。就如南天禅寺那些古老的摩崖石刻中那个“心”字石刻,心中的一点,不知是谁故意将点刻在下面,它不正以一种独特的形式在告诉我们:放下,其实才是最真实的拥有,这种拥有就是一种淡定与解脱。放下,确实需要一种勇气,更需要智慧。也许,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一个圣洁的地方,只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忙碌着,忘记了被岁月浅驻的时光,是在消释心的能量,消磨潜在的向往。在这个以忙碌为借口的现实中,诚信缺失的碌碌中人更愿意选择自我封闭,拒绝敞开心扉;所以,我们遗忘了信念所长,信仰所归的地方。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舍得种种繁华,割舍得了那些恩恩怨怨。尽管明知人世沧桑,挥一挥手也带不走一片云彩……

  佛家有云:“得失随缘,心无增减”,此语意味深邃,令人沉思。

  青灯古佛,并非遥远。这时,我忽然明白了。一座古老的寺庙,一种美好而坚定的信仰。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茫然失措时前来求佛祖指点迷津?岁月悠悠,南天禅寺的红砖碧瓦成了多少人精神的皈依之处。于是,我洗了洗双手,然后掬起一捧水泼向脸,一个清凉的世界便透入心中,一个明亮的世界就在前方。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身处尘世之中,心存真善美,宠辱不惊、不卑不亢,就如殿前那株百年山茶花,任风吹雨打、烟熏日烤自是岿然如故,亦如禅坐语寡。

  忽然,金铁交鸣,木鱼响动,我闻声望去,古老的自在佛殿,一个清瘦的身影守着大殿,守着孤灯,守着黄卷,像那池中的那朵白莲,安静地蛰伏在池水之中,美丽也好,出尘也好,淡然也好,在这红尘之外,清静之地,与那云为伴,与月相守望,与时间为伍,在青灯古佛的世界里跋涉。

【我在南天叩响佛国的门散文】相关文章:

1.二十沉思之风叩响的流年散文

2.二十沉思之风叩响的流年散文

3.关于门的散文

4.关于门的散文

5.我在路上散文

6.我在路上散文

7.我的故乡在云端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