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传统犹如传世千年的牡丹散文

时间:2021-04-04 12:32:24 短篇散文 投诉 投稿

优良传统犹如传世千年的牡丹散文

  一

优良传统犹如传世千年的牡丹散文

  又到端午这个传统节日了,市场里有现成的粽子,也有新鲜的粽叶。这说明人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还有一部分人,愿意亲自实践包粽子,哪怕这时候粽叶价格虚高。而我也是这后者中的一员,不为其他,就为做给孩子看。任凭工业社会现成的商品满天飞,也阻止不了一些人们亲自亲手,投身传统节日的心思。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就是靠这一部分老百姓亲身亲历地实践着,也熏陶感染着下一代,如此生生不息地延续着中华民族的文明血脉。

  二三十年了,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用眼睛看到的、用耳朵听到的和用手记住的端午节。奶奶总会带着我们,做一切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事情,同时配以同步的解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耳濡目染中,传统早已深入骨髓。那种叶片特别宽大的神奇竹子,长在哪一座山里,采什么部位的粽叶香味最浓、柔韧度最合适,这些都是奶奶告诉我们的,并且,从此就成了脑海中的永久记忆。拿着一片竹叶,如何弯卷绕线塑形,包成一个漂亮的三角锥,亲自见过实践过之后,就知道了还有这么奇妙的绝活。

  从小时候长辈们的经验里,我知道了端午时节,实在是品尝竹叶香的最好时节。这时候的植物,生长势头达到顶峰,经过一春的复苏和生发,此时香味最浓郁,往后再往夏秋,又会逐渐变老香气减退。按照长辈教导的择优采摘原则,每棵竹子只会用到一片到两片老嫩合适的叶子,不像现在商贩,为了经济利益无论老幼一股脑儿剪光。合适采摘,对竹子无疑只是一个修枝剪叶的作用,不会影响到生长。对于艾蒿也是这个道理,这里面其实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也相互照顾的共生理念。

  对竹叶香的亲自品味和体验,形成了我对端午的第一层记忆。而这个时候的我,对屈原还一知半解,端午粽子纪念屈原,是上学之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请容我胡乱猜测一番,在屈原之前,人们肯定就已经知道了,用这种特别的食物烹煮方式来品味竹叶清香,不然,怎么突然想到拿粽子投江慰藉屈子呢?粽子只不过在后来与屈原投江事件联系起来之后,才被人们赋予了人文历史的纪念意义。这个跟人与自然之间,几千年的历久磨合相比,实在是要浅薄许多。当然有了对屈子的纪念意义,也使得这项传统具有了更丰厚的内涵。许多传统风俗,也是因为这样与历史著名事件联系起来之后,内涵日渐变得浓厚的,这也是我们记住历史的一种方式。

  全身心地投入过一次传统的端午节,待那清新的竹叶香、艾蒿香沁入每一根神经,也就真如体验到了天人合一的感觉一般。传统生活中的老百姓,与自然界总是那么接近,以我现在的理解,这才是所有传统的根源。我们的祖先生活在这个大自然中,久而久之和万物生灵,形成了完美和谐的互惠互利、互避其害的共存模式,其中的某一些经验和行为,逐渐以仪式的方式固定下来,这就形成了各种风俗传统。通过一代代的口口相传,荫蔽并启迪着后世。

  二

  记忆中,老家端午节的标识物除了粽子,还有艾蒿、雄黄烟、彩络蛋、香囊等。小时候,奶奶除了教我们做什么之外,还会不厌其烦地跟我们讲为何要这么做。

  每到端午,人们会用艾蒿煮水洗浴,尤其是小孩子,传说这样一年都不会生疮染毒。在端午之前好早,奶奶就已经着手开始做雄黄烟。选择最好的松香锯末屑和上雄黄药物,不惜远足买来超薄却十分柔韧的皮纸,再拿出她那传世了一辈子的整套专用工具,开始裁皮纸条、封皮纸袋、灌雄黄烟。奶奶批量操作,动作精细而娴熟。

  这里面让我最觉得叹服的,是奶奶封皮纸袋的技巧。她不是一张一张地封,而是一沓一沓地封。裁好一沓纸条后,把皮纸条的一长一宽两条边退次排列,每两张之间大概相隔半公分的距离,然后用一个扁平的专用工具,在错面上均匀地刮上面糊。再用一根和皮纸袋内径差不多宽的长竹片,置于皮纸条上,做支撑,一张一张地翻起皮纸条的两边交叠粘上。最后轻轻抽出长竹片,这样一个袋子就做好了。就这样揭起、交叠、粘上、抽出,几个简单的动作连贯重复,一会儿功夫,一沓皮纸条,就都变成了细长的皮纸袋。然后再做下一批。这真是一个精巧而高效率的方式。

  雄黄烟每年一做就会做一大篮子,用不完的,夏天也可以熏蚊子。奶奶有时会喊我们小孩子给她打打下手,其实,这也就是一种示范和传授吧,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许多事情,我们都是在这样的旁观和“打下手”时学会的。在这些训练中,我们不仅了解了传统风俗,其实也练习了手工活的技巧。这真是极好的实践教育方式。

  真到端午节了,奶奶会给叔婶几家,每间屋里焚上一天的雄黄烟,同时也督促我们割来艾蒿,给每个房门插上,传说这样蛇蝎虫毒什么的,就一年不会进屋。奶奶还讲过小孩子端午节都要佩戴香囊,里面塞上中草药,目的也是排毒驱邪。还教我们用彩绳编制彩络装盐鸭蛋,据说彩络彩绳也是辟邪的。传说中,邪恶鬼神端午期间会在人间游走,顺便顺走几个小孩,看见谁家小孩子身上有彩绳,就知道他被家人做上记号了,就不敢动他。

  这些传统习俗行为的意旨,都指向一个方面,那就是自然下人们的生存经验和智慧。农历五月一到,意味着天气渐燥,各种蛇蝎虫毒开始活跃起来,端午的这些习俗,无疑提醒着人们此时的警觉和应对措施。所以,这些还是印证着前面所说的天人和谐的生存理念。在最合适的季节,采集最合适的食物,依靠自然以最有效的方式预防病毒、避开祸害,悉心地保护小孩子,这都是人类生存所必须考虑的。

  我们智慧的祖先明悟了这些,还想着要把它教给一代一代新生却懵懂的后世,于是乎,才以几乎教条的方式,形成了各种禁忌风俗和传统。小时候,总听奶奶说,什么日子不能做什么事,什么日子必须做什么事。奶奶不仅这么说,她自己也亲历亲为地遵守。所以,我们就凭听和看,也熟知了各种传统的规定。只是小时候不理解传统,为何那么机械地约束人们的生活行为,长大后,经过思考已经了悟一切,那都是祖先的良苦用心呀!

  三

  除了这些端午的讲究,几乎在每一个传统节日里,奶奶都会跟我们讲,许多节日的讲究和禁忌。有些像教条一样枯燥,有些又像神话一样好听,可宗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让人们记住,并认真实施这些生活经验。

  比如除夕夜要把鸡舍的灯亮一夜,传说这样一年就六畜兴旺。用生物科学道理来分析,亮灯可不就是延长日照吗?现在科学证明,适当延长日照,确实能够干扰鸟类的生命活动调节,有利于鸡下蛋。祖先在尚不明了那些科学道理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许多利用这些科学知识的方法,并且也把它仪式化成传统传承下来。我学的是生命科学专业,当每次无意中发现,某种传统风俗蕴含的科学道理时,总是无比惊奇,我崇拜人类祖先的智慧。

  传统风俗有教育人们利用自然知识的,也有教育人们防虫防害的。比如小年的特别禁忌。传说小年夜里老鼠家要嫁女儿,所以,那一天都不能碰剪刀针线什么的,否则,老鼠第二年就要报复咬坏许多东西。记得小时候,每到小年那一天,家人们就相互提醒,生怕哪个忘记了,无意中动了剪刀针线,来年遭老鼠报复。而我们小孩子的注意力,其实不是在针线剪刀上,我们想的是老鼠到底怎样嫁女儿,场面到底有多么热闹,真想亲自看一看。可是,那场面哪里能看到,没办法,只有到那天夜里竖起耳朵听。呵呵,那想象的空间无限大。真好笑,现在想想,老鼠哪会嫁什么女儿呀,这可不就是用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来提醒人们一年都要小心鼠害吗?毕竟,传统农村生活粮食都是存放在家里的,确实要注意防鼠害。

  除上面那些,还有约束不文明行为的传统风俗禁忌。比如过年期间不许说脏话,传说如果说了脏话,第二年就会一年不顺。小时候,如果哪个小孙子调皮说了脏话,奶奶就会拿一张纸,象征性地在厕所擦一下,然后在说脏话的小孩嘴巴上擦一下,也就是一种惩罚。说这样就“以臭克臭,折过了”。现在看来,这可不就是教育小孩子语言文明吗?除了约束小孩子,也会约束大人们的不文明行为。比如过年期间农历腊月二十七八,夫妻不能吵架,否则就会“吵七吵八,一年吵到头”。这当然就是教育家庭和睦了,这样即使再怎么爱吵架的夫妻,到这时候,是不是也会收敛一些呢。还有教育人们讲究生活卫生的风俗。这个没有具体日期,只要是临近过年就行,必须做一次彻底的大扫除。老家俗话叫”打扬尘“。传说,如果不打扬尘,那么主管清洁的.神仙下来检查的时候,就会用手指在他们家划上记号,这样第二年一年,他们家就会受到神仙的惩罚,也就是会倒霉。如果打扫干净了,神仙的手指就划不出痕迹。呵呵,小时候,总想象神仙来各家检查卫生的情形,是不是纤纤玉指轻轻一划,看墙壁或者桌面落下指印呢?呵呵,我想这神仙姐姐,可真是要求严格呀。现在来看,一年的卫生,当然不在于这一天,此举就是以隆重的仪式,来教育人们注意生活卫生。

  想到这些,我对祖先设置这些”教条禁忌“的良苦用心,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祖先不能陪后人活到永远,却又想让他们永远记住这些,通过一代一代人的经验总结出的生存智慧。于是,就创立了各种节日,以及节日里的讲究和禁忌,还用想象奇特的童话寓言尽情渲染,再配以因果报应的神话传说督促实施。这样不管子孙后人有无文化,照做就是了。新生孩童没关系,一知半解也没关系,都会照做就行了。我猜祖先大概就是这样想的吧。

  想起来,小时候的我不懂这些缘由,总爱反驳“为什么要那么做呀”,却又慑服于因果报应的威力,不得不照着大人的话做。而如今的我,已经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虽说不会死搬硬套的照长辈说的做,但是,其中的教育理念,我肯定是会执行的,而且,现在我是心甘情愿地做这些。想想一个叛逆丫头,就这么驯服地沦落成了传统的俘虏,而且是从外到内地臣服了,我不得不佩服祖先的英明,还有他们所创立的传统的威力。在这其中,奶奶无疑做了一个合格的中继者,我知道我将来也会和儿孙们讲那些神神叨叨的传说。因为总有一天,我也会活成奶奶。

  四

  从奶奶那里听来的传统有许多,也不全是为了人们的生存,还有关乎爱和其他的。

  每年的中元节前夕,也就是农历七月十四傍晚,奶奶总要给逝去的亲人烧袱钱。就是把黄纸打上钱印,然后叠好,用白纸信封包起来,写上收件人、寄件人和日期,然后通过焚化寄往阴间。这是寄给去世亲人用的钱,包含着在世亲人的爱与牵挂。奶奶打钱印的时候,总会找个小孙子,不要孙女,说女孩打出的是铁钱,商家不要,商家要铜钱。每个阴间商户门前都放一盆水,钱只需往里面一扔,就能试出成分,女孩打的钱是漂浮的,沉不下去。听到这些,我仿佛看见了阴间生活的场景,也相信即使去世了的亲人,也确实需要我们的关爱,不然,可能就会生活窘迫。

  打钱印的工具,是一个铁制的钱凿,打出来的印记,有点像古代铜钱的模样。奶奶扶着钱凿,比准位置,由小孙子拿着个木锤子敲打。一行一行,一列一列,一张纸上要排满钱印。可以若干张摞起来一起打,但是,要保证每一张钱纸上都有钱印。打好之后,再分装折叠,每3张或者5张一折,只能用单数。分装时,如果遇上破损的纸钱,奶奶总会仔细把它择出,以保证每一张都是完好的。说实话,即刻就要被焚毁的纸钱,破损和完好真是没什么区别,可是,奶奶总是要那么认真的挑拣。这不得不说也是一种尊重和爱。

  折叠后的纸钱,每十折装一袋,封口,写字。奶奶不会写字,却记得清写什么字,还有排列格式。通常是她念,儿孙们为她写。所以,奶奶去世之后,几乎每一个儿孙,都知道怎么做这个,因为,在有意无意中,奶奶早已教会了我们。奶奶为去世的亲人烧了一辈子的纸钱,她相信亲人能收到。奶奶曾讲过一个故事,说某人给亲人烧钱时,在路上掉了一封,然后,那天夜里就听到一个声音在窗户下嘀:咕“还差一封!还差一封!”所以,我也选择相信亲人能收到。

  姑且不说焚烧纸钱是否污染环境,也不说专挑小孙子打纸钱,是否体现了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就这对纸钱的悉心处理,就已经包含着浓浓的爱,隔世的永远不可能得到回报的爱。当爱有回报时,付出爱很容易;可是,当爱没有回报,还能一如既往地付出就很不容易。奶奶还说,每次烧袱钱的时候,一定要准备一些散钱烧,这些是烧给那些没有后人的孤魂野鬼的。写到这里,我已经很感动,因为,这里面不仅有小爱还有大爱。这可不就是与人间的慈善理念是一致的吗?

  包好的纸钱也好,散烧的纸钱也好,一会儿时间,就会化为灰烬,谁也不知道你曾经对它所做的仔细操作,和所寄语的殷切心思,唯有自己知道,唯有用心参与其中的人知道。认真活,好好爱,作为再懵懂的小孩子,也可以从奶奶这每年重复的仪式中,感悟到这一点。

  除了关于爱,还有关于感恩的风俗。农村过年有一个传统,就是家家户户必须自己做一桌豆腐。这可以说是过年时,最有技术含量的一个活动。奶奶深谙其中每一步的技术要领,每年我们都是在她的指导下做这些。其中一个细节记得很清楚,就是在豆花凝结完好,即将出缸压滤成形的时候,一定要很正式地甩一把豆花在炉灶上。并且口里还要念念有词“灶师妈妈请吃豆腐仔”(豆腐仔老家对豆腐脑的土称),要念叨几遍。仔细想想,这可不就是感恩吗?“灶师妈妈”已经为你家服务了一年,烟熏火燎地为一家人烧饭,这过年了,可不就得犒劳一下吗?所以,第一口豆腐要给她吃。

  除了这个,传统中盛行的祭祖活动,也都是关乎感恩,感恩祖先,这并不是什么封建迷信。无论作为一个自然人,还是一个社会人,懂得感恩是必须的。感恩大自然,我们就不会肆意地破坏环境;感恩社会,我们就不会干各种为非作歹的事情。感恩,实在是公民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除开感恩,还有敬畏,充斥在各种传统风俗中。像上面讲到的许多传统禁忌,都是依靠人们对因果报应的敬畏之心,来督促实施。感恩滋生爱心,敬畏诞生约束。人对自然也好、人对人也好,是需要一些东西约束行为的。而传统把这一点也贯彻得很好。

  五

  一文言不尽,不管是关乎生存也好、关乎爱与感恩也好、关乎敬畏也好、关乎历史的记忆也好,许多的传统风俗,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虽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具体的风俗有差异,但内涵其实差不多。对传统,我们不该一棍子打死,也不需要机械地全盘继承。我们带上一颗心,继承其中的理念就好了。

  传统理念的落实,法律和政策,往往都不是最有效的,传统教育最好的场所在家庭。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法律管社会大事,家规管细微处的教育小事。成才主要与学校教育有关,而成人则主要与家庭教育有关。传统最有效的传承方式,就是长辈对晚辈的日久熏陶。小孩子的心灵是开放的,最容易接受外来的事物,特别是来自父母长辈的行为示范。哪怕小时候只是一知半解,总有一天也会豁然开朗的。就像昨日懵懂如木瓜、今日明悟如明镜的我一样,人总是慢慢被教化的。

  或者我可以这样打个比方,优良传统犹如那千年的牡丹,繁衍千年虽然会变异、会进化,可是雍容依旧、艳丽依旧、馨香依旧,花王的魅力,历经千年仍然能摄人心魂。写着这篇文字,仿佛穿越了一程,和祖先进行了一场跨时空的对话。在这个时刻,我终于懂了你们,我的华夏先祖!而我也仿佛看见你们,终于欣慰地笑了,对吗?继承祖先的优良传统,开创人类文明的美好未来,让我们都做努力一个合格的华夏子孙。

【优良传统犹如传世千年的牡丹散文】相关文章:

叶牡丹的花语-鲜花礼仪12-31

牡丹亭作者11-08

生活犹如一面镜子励志文章06-21

牡丹的花语含义及传说介绍01-21

牡丹的作文300字3篇05-29

牡丹的导游词1800字12-25

牡丹的作文600字4篇05-28

描写牡丹花的好词好句01-27

野牡丹的花语和传说-鲜花礼仪12-26

关于牡丹花的日记200字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