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短美文,好词,好句,好文。

和尚坟散文

时间:2019-10-30 09:49:16 短篇散文 我要投稿

和尚坟散文

  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始建于隋(陏)代。它的与山门连为一体的屏风墙上,是四个由赵朴初书写但不题款的大字:陏代古刹。为何明明隋代,却将“隋”字写成“陏”字呢?这个原因,要由我们的古代历史来回答。

和尚坟散文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他的父亲杨忠,乃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北周王朝的开国元勋,战功赫赫,官至上柱国,封为随国公。杨忠死后,杨坚承袭父爵,以随地,也就是湖北随州,作为起势发迹的根据。

  随,这文字是中间有个走之。打天下开国,肯定要走。等到立国了,开始守天下,那是不必再走了的。并且,不能让既得的天下走掉。于是,以承袭了随国公从而成为开国皇帝的杨坚,将他创建的朝代,名之为:陏。他不走动了,要坚守天下。

  虽然,陏文帝杨坚,是个历史上甚为难得的好皇帝。陏朝,是个经济发达的朝代,主要因为杨坚治国有道。然而,杨坚教子无方,使陏朝短命。不想走的朝代,在炀帝杨广的统治期间,走向了唐朝!

  我们中国的古代,“文”和“武”,是很多见的。周朝有文王、武王,汉朝有文帝、武帝,三国有魏文帝、魏武帝。历朝历代都有“文帝”“武帝”,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必须知道,“文”“武”都是帝王的谥号。谥号是帝王死后,新继位的帝王请大臣们根据先帝或先王生前的品德、行为,按照谥法规定,给予称号。按照谥法规定,谥号可分为表扬、批评和同情三大类。属于表扬的,“经纬天地曰文”,意思就是,善于治理天下的帝王,可以谥之为“文”,就像汉文帝刘恒、隋文帝杨坚,都是以善于治理天下而著称的。“威强睿德曰武”。意思是说,声威强盛而又明智的帝王,可以谥之为“武”,就像周武王姬发、汉武帝刘彻、魏武帝曹操、晋武帝司马炎,都是以声威强盛著称的。

  声威强盛,是会用武用威压人的,因此,古代的文帝,基本上是较为善仁的。但是,炀,这字的本义是烘烤、炽热,属于很不好的谥号。《谥法》: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

  不足四十年的陏朝,先后两个皇帝,一文一炀。很明显的,文之善治,被炀于夭折。

  唐朝建立之后,认为“陏”是个不吉利的文字,为了作出标记,将“陏”改成“隋”,很接近于“惰”,跟“堕”同义。并且,与“堕”几乎同样的由三个部份组成,只不过形似于“工”的下部,移到了“有”的中部。从“陏”到“隋”,多了的“工”,乃是以炀为工!

  国清寺在天台山南麓,天台县城北面七华里。从县城的北门头向东北顺着大马路到了三角坦,路两边的地名,下松门、和尚坟等等,接踵而至。

  三角坦,因为县城通向东乡以及三门县的大马路,岔出了北山公路。这个三岔路口,是一块三角形的平坦之地。

  下松门,因为天台县城至国清寺的古道乃是万松径。六七华里长的古道两边栽种的古松树恐怕不止一万株,全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被砍得只剩下国清寺前几十米内还有几株粗大的。松径之间,会有如门之处,是很平常的。所以,它不止一处,有着上、下之分。

  和尚坟,顾名思义,一座和尚的坟墓。这块地方,最早的人文建筑,是有了一座僧塔。

  和尚,又称和上。这个称呼,在民间,是指佛教的僧人。但在佛教徒中,是指寺院的最高领导住持。住持俗称方丈,又叫做堂头大和尚。因此,最惯用的乃是:方丈和尚。

  那么,和尚坟是国清寺古代方丈和尚的塔吗?就像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塔林,属于历代住持的安息之地。这个答案,说来话长。

  隋代之后的唐代,在李忱做着宣宗皇帝,李漼做着懿宗皇帝的时候,浙江东部爆发了一场声势较大但又为期较短的农民起义,就在李忱刚死,李漼刚刚即位之际。义军的领袖是嵊州人氏,姓裘名甫。他摆出皇帝的架子,铸了“太平”之玺,年号罗平,意欲君临天下。

  大中十三年(公元八五九年)十二月,贩私盐的裘甫因为朝廷加重了茶盐酒的税收,在宁波象山组织一百多人,发动起来,进行造反,攻下象山县城。大中十四年正月,裘甫的队伍好几次打败了明州(宁波)官兵,攻下剡县(嵊州),发展到数千之众。

  浙东观察使郑祶德调集浙东所有官军,并招募新兵五百人,由正将沈君纵、副将张公暑、望海镇将李珪率领,去包围义军。袭甫立即撤出剡城,开赴三溪(新昌境内),将义军的一部份列阵于溪北,主力埋伏在溪南,再把溪水的上游堵住,让义军佯作败退去诱官军涉水前来追击。官军不知是计,就追了过来,义军决壅放水,伏兵齐出,乘机掩杀,打得官军几乎全部覆灭,三位将官被击中毙。

  义军壮大至三万余人。按照一千人一队的划分法,裘甫将兵马分成三十二队,给自己封为天下都知兵马使。咸通元年(公元八六零)三月,裘甫分兵攻打衢(衢州)、婺(金华)、明(宁波)、台(临海)等州,夺取了唐兴(天台县)、上虞,随后又向东南沿海地区发展。一时声威大振,几乎整个浙东地区,全被“罗平”大旗飘漫着。大唐王朝大为震惊,派遣王式率领大军前来镇压。

  王式,山西太原人。以门弟之荫,官至监察御史。任浙东观察使镇压裘甫,此后担任武宁节度使。临终之前,官拜左金吾大将军。

  在王式受命之时,裘甫率军北上余姚,杀县丞、县尉,东破慈溪,进占奉化,抵达宁海。四月,王式率兵进屯越州(绍兴),分兵两路向东、南齐进。裘甫分兵迎抗,三十二队兵马分成三十二路。王式以一应多,一撞上裘甫的兵马就全力以赴。起义军犹如鸡蛋碰石头,小股的游兵散勇遭遇大批量训练得步调一致的正规部队,很快就败得落花流水,失掉了宁海城,在宁海西南的南陈馆丧失万余人,沿着天台山黄罕岭(新昌县沙溪镇境内)向西北方向逃遁。

  裘甫一连打了三个月的败仗,在那年六月,退到剡县,被王式大军包围。一场围城的激战,持续三日三夜,官军进行了八十三次冲击,起义军就连家属也都参与了战斗,最终抵抗不住。剡县城破,义军惨败,裘甫被俘。王式将捷报送到朝廷,朝廷下令将裘甫就地正法。

  话说裘甫攻占唐兴县城之后,看中了隋代大刹国清寺。因为,国清寺众多的建筑和宏伟的规模,非常的让裘甫满意。于是,他占领寺院作为大本营,驱逐了寺僧。当时,正是正定物外大和尚担任国清寺住持(方丈)。

  正定物外大和尚,中国佛教天台宗第十二祖。俗姓杨,福建候官人。生干公元八一三年。先是台宗十祖道邃大师的弟子,后从台宗十一祖广修大师修习止观,深得奥旨,传于门人元琇、敬林、慧疑等人。光启元年(公元八八五),圆寂于国清寺。

  裘甫的占领国清寺,先是拿好话跟正定物外说:我们只是借用贵寺。正定物外说:佛门乃尘外之地,岂是干戈刀兵之可以逗留。裘甫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占了寺院再说。正定大和尚眼看寺院沦为匪窝,于心不忍,在方丈室闭关。

  裘甫开始驱逐寺内僧人,先从方丈正定物外大和尚赶起。但大和尚打坐于方丈室内,怎么赶呢?裘甫就聚众在方丈室外喝酒吃肉,与妇女嬉戏。正定物外不为室外的嬉闹所动。裘甫让喽罗们把正定物外押了出来,用刀子架在大和尚的头颈上,让他与女人亲热或喝杯酒或吃块肉。大和尚闭上眼,运气发功,双手合掌向前一推,竟架在头颈上的两把刀像是机关弹簧跳了起来,两个喽罗拿不住刀子竟掉在地上。裘甫吃了一惊。大和尚念了声“阿弥陀佛”,无事般的回方丈室打坐去了。

  原来,国清寺的第一任住持智越大和尚,武艺高超,神力无双。国清寺因此代代有人习武。物外大和尚乃是内家高手,因为是以练内功辅佐修行,大和尚品德之高超,深受百里方圆民众的赞誉。

  裘甫怕拿物外大和尚开刀会使老百姓不满。便杀了许多僧人,把国清寺数百僧众驱逐得寥寥无几了,却不再去惊动正定物外。

  后来,裘甫的.大本营转移到剡县,国清寺只是个据点了,裘甫更是不再在国清寺内居住。等到裘甫失败问斩之后,物外大和尚重新招僧。国清寺很快地住起了几十名老僧。

  王式得胜,班师回朝。裘甫的余党七零八落地做着强盗、土匪或贼,偷偷地扰乱着上虞、余姚、象山、剡县、唐兴等地。唐兴县的一股土匪共有四十多人,见国清寺还只有三十名不到的老僧,便重新要占寺为窝。

  正定物外大和尚只好再次显露武功,站在土匪们的面前,两手平举着折断了一根直径达二三寸粗的木棍。有四名匪徒扑上去攻击大和尚,大和尚只是一个转身,还没让人看清使了啥拳脚,四名匪徒就被扔出一丈多远,倒在地上爬不起来。

  土匪们自量不是物外大和尚的对手,这是占不了寺院的。就退到寺外,以寺前大塔(隋塔)为窝。寺前大塔高二十余丈,九级六面,砖砌,中空,有木梯连通每一层。土匪们每层都住,四十多人刚好可以住得比较宽余。

  那时,国清寺外起码三四五里地面无人居住,一片荒寂。僧人们无事不出山门,整天到晚焚香拜佛打坐念佛,口不说闲言,心不想妄念,土匪的过来骚扰,都只是匪、僧双方知道,这个消息一丝毫儿也没传出去。

  但唐兴县内知道裘甫的余党还未完全彻底的清剿干净,因而加强警备。土匪们也不敢去骚扰县城。便使得唐兴县令压根儿不知道土匪们竞盘踞在国清寺前的大塔里。

  隔三岔五去四乡八村作些侵扰,能偷的偷些,能抢的抢些,毕竟乡村皆为不富不裕之地,偷抢的收获总是很有限,土匪们经常没饭吃。于是,有人退伙了。时间一长,四十多名土匪只剩下一小半,更是经常挨饿。他们只好再次来打国清寺的主意。

  通过半公开半不公开的入寺侦探,土匪他们发现僧众们每天都是下半夜四更时分起来,到大殿里去做早课。与此同时,大厨房开始煮稀饭,等到大殿里的早课结束,大厨房正好烧好了稀饭,要打三碗稀饭放在盘子里端进大殿去供佛,僧人们继续在大殿里念供养咒然后礼佛。这个时候,大厨房里空无一人。

  而从做早课开始,看门的老僧离开门房去大殿随众课诵。这更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土匪们可以僧不知佛不觉地进入寺院,等到大殿里念供养咒的辰光,就去大厨房偷稀饭吃。他们深怕惊动物外大和尚,所以,不敢为了吃稀饭,大张旗鼓的做强盗去抢去夺,不妨降低一个层次,做起了贼,去偷。

  于是,第一天的稀饭被偷吃了个净打光,大厨房的饭头和火头顿时傻眼了,通报方丈大和尚。大和尚这边让伙夫赶快再去煮稀饭,这边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一大锅稀饭会好端端的没了?只剩下一些粘在锅底的汤糊片儿。

  第二天、第三天,继续如此,国清寺合寺僧众个个愕然。看门的门头是个老僧,他意识到问题必定是在寺外。他抽了个空,走出山门,在寺外转悠起来。转到大塔下,闻到塔中有异味。入塔一看,里面有着很新鲜的被人住过的痕迹。他逐层上去察看,最上面的二层,堆放着十七八条棉被和草席。

  门头老僧顿时想起好几个月之前,土匪们前来侵犯寺院而未遂这起事件。便猜了出来,这座隋代大塔已经成了土匪窝。也就是这些土匪,这一连三天,来大厨房偷稀饭吃。

  这些土匪,实在可恶。老僧回到门房,越想越气。再次走出山门,到大塔里去,将顶上面二层的棉被扔下来,放在底层,用火石打起火来,点燃了棉被,烧成了一把熊熊之火。

  熊熊之火先是烧了棉被,然后烧着木梯。老僧心里说:把梯烧掉,土匪们上不去了,就是没法再能住得下去。却没想到,木梯烧掉之后,大塔的内壁被火烤得厉害了,塔砖驳落,竟掉下好多块雕着佛像的砖块。老僧方才发现他已犯下了一个很大的罪过。

  土匪们一直都夜里住在隋代大塔里面,白天一大早就离开。他们怕这个固定了的据点会被别人发现而报告官府。官府一旦知晓,就会派兵来捉。

  他们一般都是在周围一带进行隐蔽式的活动,或扮成猎人到山上弄点野兔野鸡,或去四乡八村寻找可偷可抢的目标,或是比较安全的实施偷抢。他们等到天黑了,方才回到大塔。只见木梯已毁,上不了塔。他们的据点显然是不宜继续占据了,只好另外去谋求藏身之处。

  门头老僧回到寺内,去方丈室向物外大和尚呈上驳落下来的塔砖,汇报了事情。物外大和尚说:明天,你不用再看门了,去大塔下面跪拜忏悔,你何时忏悔得心地洞明而有所得,何时回来再让你看门。

  老僧遵照大和尚之命,从此,每天跪在大塔下忏悔。日子久了,来国清寺点香拜佛的人们看见老僧老是默默地跪在大塔下,就将老僧称呼为“愚僧”。

  有一天,老僧刚开始跪拜忏悔,只听得“嘭”的一声,塔内有什么东西掉下来撞在地上。老僧心里一惊,入塔察看,乃是又有一块雕着佛像的塔砖掉落下来,竟在撞到地面的时候,塔砖打破了,破成了好多块碎片。

  老僧大哭起来,边哭边说:我竟僧行未成,却先毁佛,阿弥陀佛,我的罪过实在太大了。

  他在大塔下对着破碎的砖片跪了四五个时辰,跪到日头已西。再对着砖片叩起头来,直叩得额破血流。到了天黑了,他在大塔前的祥云峰中采集了许多干枯的树枝、野草,总有上百斤吧,在大塔北面几十丈外堆成一团,他盘起双腿坐在柴上,点起火,以肉体接受炽热之火的自焚,向大塔谢罪。

  过了两日,偶尔经过大塔边的附近村人发现老僧已死,入寺报与方丈。物外大和尚出寺来看,见老僧尸身焦黑,只是被火烧死,尚未被火化。就命僧众多搬几百斤干柴过来,点起一把烈火,将老僧的尸身火化至尽。

  等到烈火烧得熄灭了,一片灰烬之中,有一些晶莹发亮的星星点点。正定物外大和尚仰起头,穆然合掌,很是悠扬地念了一声“南无(那摩)阿弥陀佛”,向僧众们说道:这是舍利子啊。僧众将灰烬中的星星点点拾捡起来,共有一百另八颗舍利子。

  半个月后,国清寺前四里处的树林之中,新起了一座塔,塔面刻着“国清堂上愚僧之塔”。塔里埋着一百另八颗舍利子。

  因为愚僧不是国清寺的子弟,但已在国清寺常住了好多年,一直看门,僧众都是以他的职事称他为“门头”,竟不知了他的名号。

  后来,愚僧塔逐渐湮没。那个地方,便只留下了“和尚坟”的地名,至今还在三角坦南面的下松门附近。

【和尚坟散文】相关文章:

1.坟前思亲散文

2.坟前思亲散文

3.

4.

5.

6.梦见坟

7.梦见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