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

时间:2022-09-26 14:15:57 情感文章 投诉 投稿

父母在

  如果有一种情叫情系千里

父母在

  如果有一种爱叫海枯石烂

  那她不是感情

  便是父母情

  也许在现代社会,“父母在,不远游”变成了一个伪命题。一拨即通的电话,每分每秒的微信,时速三百的高铁,现代化的一切决定着,两座城市的距离早已经不能再以路程公里来衡量。“远”早已经是一种状态,不在父母身边,一切都是远方。

  跟大家讲讲王奶奶吧。

  每周六会去敬老院陪老人聊天,这样便认识了王奶奶。王奶奶是位九十多岁高龄的退休教师,一个人在老年公寓,虽说没什么大问题,但基本的生活自理需要靠护工阿姨帮忙。我记得以前陪奶奶说话,尽管青协这边专门交待不要提及老人的家人个性是子女,但是那天奶奶的情绪好,自己主动讲起了她的孙女,我倒没有打断。奶奶喃喃吐语,“美国人是坏人,它欺负我们,当年我们抗美援朝,它是坏人”,“我的孙女此刻留在美国,她不回来,她不回来,美国人坏,美国人真坏。”还没等着我去安慰奶奶,奶奶却又讲,“我的孙女厉害呀,她好聪明,年纪轻轻就到美国去了,美国人争着要她。”是因为年纪大了吧,之后的聊天中,奶奶基本上就重复着这几句话。

  我不记得那天的阳光怎样,但我记得奶奶激动之余,费力地挥动着她的手,而幅度并不大。九十岁的高龄,奶奶的整个面部向前方仿佛要蜕成一摊,但她还是像个小孩子一样,见到人就高兴,双目炯炯,不失生命。我明白奶奶为她的孙女很自豪,同时奶奶个性挂念她在美国的孙女。

  这天同样的志愿者服务,我们走进王奶奶的房间,见着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士坐在奶奶身边,陪着奶奶说话,奶奶的脸上的喜字显而易见。简短介绍与熟悉后,知是奶奶的孙女,一句“您们之后聊”便自行告退。

  如果剧情不出意外,奶奶的孙女就应是很快就回美国了。而下次再去看奶奶,奶奶就应还是会重复着那几句话的。

  所以,“父母在,不远游”并没有被证伪。“远”的不是距离,“远”的是永远不可能改变的,父母对子女那长长的挂念。

  我曾说过,我不害怕分别,因为总还是要重逢的。但是现实的感受不会说谎,爸爸送我去车站的分别,心里不揪,那必是假的。害怕的从来不是新环境的未知,害怕的从来都是与爸妈告别后,对家里的“置身事外”。总感觉在与父母快分别的那几天,能够清楚地数出父母头上的白发。也是在那几天,觉得俗套的“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是十分的深沉,吃不到妈妈做的面条,一切地方都是他乡,跟不着爸爸的背影,一切游历都是流浪。

  是我太多愁善感,可能王奶奶并没有这种种碎碎念,可能爸妈也没有这么放不下我。

  我记得夏夜的一次散步,闲聊中,爸爸说“你个大丈夫,咋贼矫情,还记得高中我送你去学校,你他妈还笔直地站在那里,非要看我的车完全驶离后才进校门,你是在学朱自清的《背影》吗,有意思吗?”我明白爸爸是觉得我心软,故意刺激我。但其实那时不仅仅仅是“放心不下”家里,更多地是由于自己成绩不出色的满心愧疚,还有由于高中生活不顺的心理依靠。但是前天,爸爸在微信里发了个“那天送三宝去学校,晚上回来婧婧也去上班了,家里就剩下我和你妈。爸妈个性期望你们飞得越来越远,爸妈永远都支持你”,然后配了张土月饼的照片。是在昨日,妈妈给我发来微信,说“这天去你姥姥家,你大舅问我说三宝呢,我说走啦,你大舅说咋一暑假都没有见你。所以,下次再回来,你务必要去看看你的舅舅们。”

  啰嗦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说,放不下的,还是会放不下。亲人,随着时间的沉淀,只会越来越挂念,是不可能有洒脱的。每每念“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时,是我最想拥有无数财富,用最粗暴的方式来证明我获得了成就,以“衣锦还乡”的暴发户心态,想象着为父母带来荣耀的场景。啰嗦了这么多,无非是这几天个性想家,但很怪的又不想回家。

  倔强的翅膀,想飞的梦想。谁敢说自己尽了孝心了?但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年轻又怎甘心安于陪伴,不出去闯一闯呢?我想我该承认,陪伴爸妈是我给不起的奢侈品吧。再大的雄心壮志,我心里期望一切平凡就好,幸福就够,细数到最后,顾及的还是家人,还是爸妈。我明白,而且我也明白爸妈心里也念着,我飞得越高,走得越远就是在孝顺他们。

  到最后也没写出个一二三四,但我还想再说几句。

  妈,下次回家,我还是会和您拌嘴。

  爸,下次回家,我还是会逞能跟您比喝酒。

  妈,下次回家,我必须去看舅舅们。

  爸,下次回家,再分别,我会走得更远。

【父母在】相关文章:

父母的作文01-03

给父母的信10-11

感恩父母10-07

送给父母10-06

父母的寄语11-10

给父母的作文03-08

感恩父母02-17

给父母的短信11-02

给父母的一封信感恩父母03-03

感谢父母散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