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时间:2022-12-03 18:19:33 雪桃 专题观后感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通用20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血战钢锯岭》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通用20篇)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篇1

  他只身一人,曾无数次在枪林弹雨中穿行,曾无数次体力不支而倒地,又曾无数次依靠那不破灭的毅力顽强地站了起来,只是为了多救一个人。

  他就是二战中只身一人救了75人之多的美国军医——戴斯蒙德。道斯。而今天,我观看了这部由真实故事改编的《血战钢锯岭》,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油然而生。

  谁也没有想到,影片中那由救生绳组成的简易滑降装置,会拴紧75人的生命。

  最令我震憾的地方是道斯竟是在零武器,赤手空拳的情况情况下,在炮火满天、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钢锯岭救下了那75人的。

  他说:“我是一名军医,是为了在战场上多挽救一条生命,而不是杀人,那怕下一秒我会变成一具冰冷的尸体,我也决不会用枪去对准那些妄图想杀我的敌人。”

  他说这话时十分镇定,就像这是一件十分普通的事一样,但我深知它并不普通:允许别人轻易夺走他的生命,也决不允许自己去夺走别人的生命,也决不妄图去夺走别人的生命!

  这是为什么?难道只是对一条生命最基本的尊重。是的,我小声地对自己说到。回想起我们现在,相比道斯,我真是自愧不如。

  最近这几个月的新闻几乎都被一个主题所承包——学生跳楼事件。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些年轻生命消失的原因都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这些人大多数为中学生,步入初中,学习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大,本是灿烂的笑容,由于家长和老师的无限期盼,变成愁眉苦脸,终于在顶不住压力时暴发了,但他们却选择了一种最愚蠢的方法——自行寻死。但他们哪里知道,风雨过后便是彩虹,他们历经磨难后,面前便是一条光明大道。

  可惜,年轻的血液还没有沸腾,就变成得冰冷,这样值得吗?不尊重自已的生命也就罢了,但你想过没有?你们的父母为了你们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当他们一想到自己的'宝贝儿子、宝贝女儿会拥有大好的未来,却因为一时糊涂就一命呜呼。那流的不是泪,而是血。那伤的不仅是你们的身,而是父母的心啊!

  是啊!宠了一辈子,爱了一辈子,付出了一辈子的掌上明珠就这么没了,谁不心痛啊!你们知道吗?你们这么做也是不尊重他们的生命!难道你们忍心吗?如果不忍心就请你好好地活下去吧!

  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才会让我们的天空变得更明亮、蔚蓝,才会让我们的未来充满美好而走向成功。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篇2

  平时很少看战争片的我今天陪室友看了刚上映的燃片《血战钢锯岭》,故事改编自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戴斯蒙德·道斯是一名虔诚的---、军医,体格瘦弱,性格内敛,坚决拒绝在战场上拿起武器。在冲绳战役中,戴斯蒙德不断冒险把伤员从战场上拖回进行治疗,最后拯救了75条人命。

  影片中反复在强调倔强的道斯不肯碰枪不肯杀人却执意要进入战斗的前线救人,中途被误解、被殴打、被控告但非常执着于信仰的他,在老兵父亲的帮助下,终于跟随着队伍去了战争前线。

  战争的残忍、血腥、还有尽可能还原战争现场氛围和恐惧紧张的心理活动程度让我好几次都抓住了室友的胳膊不敢看荧幕,但同时又一次一次的被战争年代里的精神与信仰所震撼。不禁想起一句话“生活本来就是不易的,当你觉得容易时,一定是有人在替你承担着那份不易”,如今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科技发展的越来越快,生活也越来越方便、快捷,这是由多少战斗与牺牲换来的安逸,我简直无法想象,也开始渐渐理解,为什么我们的爷爷奶奶辈总是非常渴望在自己还能动的时候能再去天安门门前再看一眼毛主席,这是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信仰,就好像在影片中钢锯岭最后一战前,所有的士兵都坚决等着道斯做完祷告后再上战场一样,那些士兵也和其他人一样,一开始都很不理解他的信仰,直到被他感动,被他在累的精疲力尽的时候还想着“我还可以再救一个人,再救一个”,然后冲到日军的扫荡圈里,不知不觉一个晚上赤手空拳救出七十多人所感动和鼓舞。

  信仰似乎已经逐渐地消失在大众的脑海里,如今的拇指时代下,越来越多的人患有“媒介依存症”,过度沉溺在媒介提供的浅层阅读,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而渐渐地减少了社会行动力的积极性。小编从不否认科学的.力量,但是它仅仅只是改善我们生活的工具,而不是让有着独立思考的我们成为它们的奴隶。《奇葩说》中有一集,针对人工智能和VR技术,黄执中就这样说过“真正的末日,并不是核弹炸完的一片荒芜。真正的末日是这样的,所有的人类都戴上机器,麻木的躺在椅子上,不肯醒来。”而《美丽新世界》中也告诉过我们,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当然,历史是可以缅怀的,而更多的是为了吸取教训和珍惜当下。科技,让这个时代不断地进步,而信仰,让这个时代发生奇迹。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也不要忘了信仰。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篇3

  得知此影片是很偶然间看了预告片,短短的几分钟,瞬间热血沸腾,尤其是在安德鲁·加菲尔德脚踢雷的那一格画面。虽然这部影片是由真实事件改编,但是内心深处对男主人公的传奇经历,还是有那么一丝的质疑。在加上梅尔吉普森,这位我曾经非常喜欢的演员,接下来就要去影院一探究竟。

  在故事的开始,平铺直叙。道斯成长在一个普通家庭里,父亲是退伍军人,母亲是一位虔诚的教徒,还有一个哥哥。

  从家庭开始,父亲的第一印象,就是酗酒,打自己的妻子,对于孩子的教育也只是皮带而已。父亲的镜头最多的是墓地那俩段。第一次是自己在墓地缅怀自己死去的兄弟,第二次是向自己的儿子诉说战争的无情。墓地里埋葬的是与父亲一起长大的朋友,一起参军然后失去了生命。父亲在得知大儿子要去参军的时候,向他诉说起了其中的一位朋友。眼中流落的是对朋友的缅怀,表情也是非常痛苦。整体对大儿子说的一席话,我认为想表达的只是,军装穿在身上固然很帅,但是战争是无比残酷的,不想儿子将来像死去的朋友那样悲惨收场。而这时是我开始同情这位父亲,雨果·维文把父亲的那种颓废表达的淋漓尽致。而在得知道斯也要参军,与儿子在墓地有一番交谈,也算是父亲初次向儿子袒露心声,在那一幕我觉得这位父亲是那么的无助,同时对他之前的所作所为也消除了芥蒂。而在得知儿子要上军事法庭,面对秘书显得局促不安,在被拒绝一次之后,加上要救儿子的迫切心情,能感受到拿出了一位老兵的尊严。而在法庭上,这位老兵带着昔日的荣誉有点类似恳求的话语,道出了自己为何而战,也赢的了军事法官的尊重。通过整理衣角的这些细节,还有说话的语气。我觉得雨果·维文把这位老兵同时是一位父亲给演活了。

  而对于母亲的印象,最多的是母亲对于孩子的包容,对于丈夫的理解,对于整个家庭的支撑。面对道斯用砖把哥哥的头打伤,她拦住了要揍道斯的丈夫。得知道斯有喜欢的女生,母亲也全力支持。虽然丈夫会对她用暴力,而对道斯也只是说,你不知道你父亲以前又多温柔,是战争改变了他。这位女人用爱去包容她有战后创伤的丈夫。

  对于道斯的兄弟,没有太多的镜头,有的也只是小时候他哥哥对父亲流露出的恨意,还有就是在得知大儿子要参军,对大儿子的不舍。

  关于道斯的爱情,对于战争主旋律而已应该算是辅线,也有可能是导演不擅长。除了女主角真的很漂亮之外呢,其它没有太多的镜头描写。除了一幕,就是女友去监狱看道斯,不小心说出了一句做做样子,拿下枪。说完瞬间就有非常懊恼的表情,能看得出虽然女友很爱道斯,但是某种程度上对于道斯的信仰坚持还是一定的担忧。

  关于兵营,这段描写对于道斯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兵营是道斯对于内心的一段历练和对自己信仰坚持的重新认定。从刚开始与战友非常和谐,在到与史密提的训练竞争,直到拒绝拿枪开始,一切都变了。史密提出言侮辱,战友在夜半三更的时候围殴道斯,在到中士各种刁难,在到队长直至连长对其打压。只想让道斯放弃,退出。其实,理由很简单无论如何战友的后背不可能交给一个不拿枪的家伙来守护。而道斯的心态就从抗争到愤怒在到平静的坚持。最后在父亲的帮助下,终于作为一名医护兵上了战场。

  整部电影,时间最长的就是战场的镜头。冲绳岛战役作为二战最残酷的战役之一,在日美共死伤数十万士兵的情况下,才得以结束。而电影把其中血腥和战争场面拍得很不错,简单粗暴直接。迎合大众,满足了观众对于战争画面的想象,让观众觉得战争的场面应该是这个样子。

  对于刚踏上战场的道斯和他的.战友来说,第一次冲击就是从前线下来的一车又一车的尸体,还有整车带着毫无生气表情而言的伤兵。当他们即将爬上钢锯岭之前,海军炮轰了一遍,史密提面漏忐忑的说了一句,没人能在这么猛烈的炮火中活下来。而第二次冲击恰恰是在这么猛烈的炮火下,日军还能在阵地中进行强烈的抵抗。而在战场上史密提与道斯也打开了心结,可能面对枪林弹雨能一起面对的也只有身边的战友。然而,在匆匆占领阵地的第二天清晨,就遭到了日军的强烈反扑。道斯,开始在战场上拯救战友。当战友都从钢锯岭撤下,面对史密提的尸体时,道斯迷失了。从电影中不难看出,战争的残酷,能摧毁任何事物,强壮如同“好莱坞”一身完美肌肉线条,到了战场也变成了胆小鬼。没有任何的鄙视,因为任何人都会害怕。胆小鬼的话“好莱坞”最后也不能反过头来去救中士,史密提死在道斯怀里的时候也还说着自己害怕,然而史密提作战是那么的勇猛。

  当道斯听到远处传来的一声“medical“,顿时感受到了信念的指引,开启了开挂的传奇经历。一步一步的迈向满是硝烟的战场,一个又一个的拯救着自己的战友,从容冷静的躲开侦查的日军士兵,口中不断的念叨在救一个。是信念支撑他完成之一切。当他救了中士的时候,中士都没想到是救他的是道斯。(当中士对着要过来救自己的好莱坞喊道,别过来孩子,对这个角色就没有那么多恨意了)在把所以的队友救下来的时候,道斯是那么的疲惫。当战友用手拍到道斯的肩膀,观众也不难看出道斯的脆弱。道斯喊了一句别碰我,因为他还不知道他已经脱离危险。而这一幕,与在兵营道斯被围殴的时候何其的相似。无论他完成多么伟大的壮举,同时他也是脆弱的。而此时面对道斯的一张张战友的面孔上只有对道斯的敬重。

  第二次冲上钢锯岭,是在整个先头部队对道斯充满信念的情况下进行的,直到最后一次拯救战友用手和脚打飞雷而受伤。道斯被抬下战场,而被抬下钢锯岭的那一刻我看到的他脸上的安详。

  观看完整部电影,发现内心的那一丝质疑已经消失殆尽,不会去质疑道斯所做的一切,因为他有足够多的信仰去帮助他完成这件壮举。

  其实也不需要对比,一部电影能让观众觉得好看觉得感动,我觉得这部电影就是好的。在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等影片,在兄弟连电视剧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看到一部好看的战争电影,无疑血战钢锯岭是一个好的开始。

  另外,我觉得安德鲁·加菲尔德真的很认真的在揣摩这个角色,在片尾有采访故事原型的那段,安德鲁·加菲尔德连主人公的嘴角都模仿的很到位,尤其在笑的时候,有种乡村的感觉。

  最后,希望梅尔吉普森能拍出更多好看的电影。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篇4

  如果没有真实色彩的基色,那么其实《血战钢锯岭》看起来更像是一部以战争为引夸张的布教电影,但一切因其真实而不同,那源于信仰的坚守在修罗鼻地狱中诞生的生命奇迹,不仅对反战以深刻的着点,更作出了对信仰真挚的诠释。

  一个不愿拿枪上战场的士兵却在战后荣获荣誉勋章的故事,乍听起来不经令人感觉尤为荒诞,但梅尔·吉布森却以此为切入,将那段本已被尘封于历史的传奇,化作了这部感人至深的《血战钢锯岭》。因出于对宗教虔诚的信仰和过往所留下的阴影,电影的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拒绝触碰任何武器,却又因对祖国的一腔热血报名参军,遇上了这样的士兵,相信所有人都会如电影中他的上司那样啼笑皆非,在软硬兼施劝其离开军队无果后,也只能让他作为一名如其所愿的医疗兵上了战场。

  就前段铺垫来说,电影为了营造亲情、爱情、友情,又要突显男主戴斯蒙德信仰的坚定,不免耗费了过多的时间,使观感上稍显冗长,但随着战争的来临,透过登陆冲绳时看着败阵下来的残军到直面战争的作战,电影也开始发力,步步为营的将战争的残酷无情以极佳的渲染,一部好的'战争佳作,永远不在于有着多么宏大的场面,更不是让人去热血沸腾,而恰正如这部电影所呈现的观感,为人如坐针毡感受着在战争面前个人的渺小与人性的泯灭,而这时的戴斯蒙德宛若一道微弱却又永不熄灭的微光,照亮驱散已战争的阴霾。

  真实的奇迹远比电影本身来的更为震撼,当不经令人质疑于一个并非刀枪不入的血肉之躯如何穿梭自如于战场,挽救着一个又一个生命时,翻开历史的真相戴斯蒙德所挽救的生命甚远比电影中报出的数字还要更多,正是这种真实和梅尔·吉布森对于这一故事出色的还原,使电影所塑造的并不再是何般主旋律化的美式英雄,亦远非仅止步于宗教的范畴,电影的意义更远超于梅尔·吉布森昔日的《勇敢的心》,对生命的尊崇与敬畏,构筑了其最为有力的深度。

  信仰能改变什么?即便在今日看来,源于宗教的信仰,其实尚远不能阻挡战争惨剧的发生,但当电影结尾处,在已然年迈真实的戴斯蒙德·道斯身上,依然可以看到他对信仰的执念,让人感概或许信仰的力量并不能照亮整个世界的阴暗,但其却能完成个体灵魂的升华,愿战争不起,和平永固。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篇5

  这就是奇迹!

  听闻多方赞誉,看完之后,果然实至名归。若是不写点赞美之词,实在过意不去。

  电影开始正式放映前,便已打出字幕提醒观众本片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见此后我立马提醒自己,看完此片后要去了解下真实故事到底怎样,不然又会被误导。毕竟改编之后的故事与真实事件南辕北辙的情况并不少见,所以看此片除了感受梅导打造的视听盛宴之外,我对核心剧情一直存了半分怀疑的心思,尤其是看到戴斯蒙德以一己之力多次往返在战场之中救下了好几十个战友时,那份怀疑达到了顶峰,然而看到影片结尾的事实真相之后,惊得我目瞪口呆。

  真实故事居然还比电影来得夸张和戏剧。一直到现在我都无法想象真实战场中的戴斯蒙德是如何在如此危险的战场上救下了那么多生命。谁能想到这个看似羸弱的普通人竟然能造就这种奇迹,说他是英雄也匹配不了他应得的赞誉。

  整个电影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前半部分非常自然流畅地展现了戴斯蒙德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和爱情,尤其是对两人之间的恋爱经历发展得如此顺利如此美好,格外虐狗。后半部分则展现了戴斯蒙德为坚守自己的信仰而拒绝拿枪,但在战场上冒着炮火和敌人查杀竭尽所能救下了数十条被困战场的生命,赢得了众人极大地尊敬。

  影片中导演对战争场面的刻画非常用心。听说为取得更真实效果还专门炸了一个农场作为影片中的战场,并不遗余力地呈现出了战争中残酷乃至恐怖的`一面。在刚接近战场时就看到了一拖又一拖车的尸体从前线运出来,血肉模糊,堆积如山,而幸存的士兵一个个目光空洞,面无表情,好似已经把灵魂葬送在了战场,离开的只是一具具躯壳而已。还未真正进入战场,从这番场景中亦可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无情。等正式开战之后,呼啸而过的子弹,血流满地的断臂残肢,炮火洗礼之后尸横遍野的焦土,再配上极为逼真动感的音效,仿佛已把观众置身于真实战场之中。面对漫天的枪林弹雨,怎能不让全身紧绷心惊胆战?人的生命竟如此脆弱,在化为战场的修罗地狱之中不堪一击。梅导把战争的血腥暴力残忍乃至恐怖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粗暴写实,打造出一种极其强烈的感官刺激。看完之后,多半会让观众对战争也生出了几分恐惧之感。

  除了对战争场面的再现,导演对剧情节奏和走向的把握也极为老道,一步步地埋下伏笔,与后面环环相扣。影片开头两兄弟爬山的镜头暗示出戴斯蒙德体能并不差,难怪他人虽瘦小,但参军后体能训练成绩反而挺优秀。后来戴斯蒙德和哥哥打架,差点把哥哥误伤致死。又因为阻止父亲时走火差点伤人。这些经历都为他对敬而远之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那么这部电影导演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呢?除了反战,我觉得明显更多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信仰的坚守,尤其是身处困境之时。

  当战争已经来临之时,戴斯蒙德无法在家继续自己的安稳日子,便决意奔赴前线成为一个救人性命的医务兵。然而这份救人的初衷和他不杀戮的信仰一直都在现实中备受考验。

  影片中当戴斯蒙德运回一个伤员时,另一个医务兵对戴斯蒙德说你难道不知道伤员要分类,伤太重明显救不活的就不用救了。戴斯蒙德当即说,都没救过怎么知道救不了!(具体台词记不清了)他对每一个生命都是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珍惜,甚至不分敌友。但这份尊重和珍惜正是基于他对信仰始终如一的坚守。戴斯蒙德刚入伍时面对长官的责罚和队友的欺负,明知极有可能进军事监狱也不愿拿枪,即使装装样子也不行。因为他很清楚,事已至此,拿枪和杀人已经没有区别。妥协第一次便会有第二次。他这份始终不为所动的决心着实让人动容,但在上战场之前他在众人眼中也仅此而已。然而,没想到的是他在战场上的表现极为惊艳,堪称奇迹。当敌人开始反扑,己方部队撤退之后,他依旧不愿离去,冒着炮火穿梭在战场之中尽己所能地救下每一个活着的伤员,不论敌友,即使炮火停歇亦是如此。从白天到黑夜再到白天,坚持不懈,真真彻彻地贯彻了自己救人的初衷,坚守了自己不杀戮的信仰。不仅如此,他在战场上也暂时成为了战友们的信仰所在,因为他用行动表明大家可以依靠他,他不会抛下任何人;和他并肩作战,让人心安;战场上有他这种医务兵,鼓舞人心!

  但更加鼓舞人心的是,若是平凡如邻家男孩的戴斯蒙德也能创造就这种奇迹,那何况芸芸众生中的我们呢?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篇6

  工作了5天,周末可以放松一下,和同事一起去看了一场电影。

  美澳合作的《血战钢锯岭》无疑是近期电影中少有的战争片,亮点也颇多,他反映了战争和人性,人性在战争中的挣扎。由梅尔·吉布森执导,安德鲁·加菲尔德、卢克·布雷西、萨姆·沃辛顿、文斯·沃恩、泰莉莎·帕尔墨和雨果·维文主演。故事改编自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他因为在冲绳岛战役中勇救75人生命而被授予美国国会荣誉勋章,同时也是首位获此荣誉的在战场上拒绝杀戮的医疗兵。

  影片讲述了一位参与了冲绳岛战役军医的故事。戴斯蒙德·道斯,幼年与兄长哈尔打闹时,抄起一块板砖打伤了哥哥的头,之后信仰力大增,在与萝西·舒特相恋后响应号召参军,戴斯蒙德·道斯坚持本我勿忘初心,拒绝拿枪的他却坚持着自己想要服兵役的念头,他酗酒的父亲拉下老脸向上司求情他才不用在军事法庭继续自己的下半生,在钢锯岭一战中凭一己之力救死无数,包括之前对他侮辱的士兵与他意见相反的.长官,还有被炸的半死不活的日本人。

  他懂得信仰,而天主教中比较重要的一条在于尊重,尊重每个人,不光是教徒,更是一个人应该做的。尊重,说起来很简单,但究竟什么是尊重?从影片中来说,尊重是救治曾经对自己拳脚相加的战友,成功帮助他们逃离战场、是救治曾经想要把自己从军营里哄走的下士、是举枪忍住冲动没有杀死从小就开始酗酒打骂母亲的父亲。

  电影最后,道斯成功的获得了众人的尊重,在战争中受伤的道斯获得了众人的救助,炮弹炸飞了他的圣经,他大声呼唤,士兵把圣经交在他手里,他把圣经捂在胸口,露出了笑容。算不上多意味深长的结局,影片在讲一个得不到别人尊重甚至被人称作是疯子的人,如何坚持本我勿忘初心,赢取别人的尊重,世人也应该心存尊重。

  人生如水,人生如歌,在长夜漫漫的人生过程中,我们需要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去创造属于我们美好的未来。我们要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社会中做一个堂堂正正的自我。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篇7

  演而优则导的梅尔·吉普森最新力作《血战钢锯岭》太好看了。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基本上还原了真实情况。

  故事讲的是在二战时期,拒绝带武器上战场的军医代表戴斯蒙德·道斯(安德鲁·加菲尔德扮演)在冲绳战役中,救出了75名受伤战士的传奇经历。

  导演梅尔·吉普森曾经是美国超一线的知名演员,他的代表作有早期的电影《勇敢的心》和《爱国者》。在当演员时期,他的演技好得没话说,是人们公认的超一流的知名好演员,在后来他做制片人和导演后,他的作品《无脸的男人》、《哈姆雷特》和《天荒情未了》也是大获好评,大家都拍手称赞。

  他的这部电影作品《血战钢锯岭》真实的描写了当时二战中冲绳战役的惨烈,在枪林弹雨中,战友们纷纷倒下,死的死,伤的伤,尸横遍野,狼烟四起,一片惨不忍睹的场面。梅尔·吉普森对战争场面的刻画非常的走心,也非常的下功夫,没有把敌人丑化,也没有过分渲染己方的战士是多么的坚不可摧。他为观众还原了一个真实可信的战争,在这种状况下,手无寸铁的道斯冒着牺牲的危险,拯救出了75名受伤战士,一次次的营救行动是那么的惊险,而他却没有退缩,而是总在说一句话:“再让我多救一个吧。”这是怎样的.精神啊,太让我敬佩了,此时此刻,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禁的留下了一行热泪。

  从道斯自愿参军,再到他在军营里受到军官和战友的鄙视、不理解,他毫无怨言,通过他的所作所为感动了军官和战友。上了战场后,他第一个冲上钢锯岭,义无反顾的救治伤员,在战场上,他还抢救出了几个日本伤员,他的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太让人钦佩了。战争结束后,美国杜鲁门总统亲自给他颁发了奖章,他是第一个在战场上没有携带武器,没有在战场上杀死敌人,而得到这枚勋章的人,简直是太伟大了。

  梅尔·吉普森导演善于拍摄大场面,这对于他来说很拿手,在大场面的拍摄中,他还会抓住一些小细节,在把男主角弱化后,更好的表现出了战争残忍的一面和人性善良的一面,这样矛盾又对立的情节让他把握的很好,没有一点瑕疵。

  我觉得这是我看过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之后最好看的一部战争片了,没有之一。相信梅尔·吉普森导演今后还能拍出更多这样的作品,创造票房奇迹,好期待哦。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篇8

  我观看了《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观影中我震撼不已,观影后我难以忘怀。

  这部电影为我们描述了战争的烽火岁月:二战时美军与日军在冲绳岛上展开激烈的战斗。美军虽然装备精良,可日军拥有100多米高的钢锯岭,它成了阻碍美军进攻的天然屏障,于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拉锯战开始了。美军进行了数次冲锋,但都无功而返……

  多斯,一个信仰教会的青年,他不顾父亲的劝阻,像许多美国青年一样,怀着满腔的热血参了军。与众不同的是,他参军不是为了杀人,而是拯救战场上的生命,多斯是个虔诚的教徒,他相信杀生是罪过,所以他坚决不碰枪,这让旁人感到不可思议,也让我惊讶:一个即将奔赴战场的士兵,怎能不拿枪?这更使得教官恼火万分,多斯也被战友嘲讽为“傻瓜多斯”。此后他竟然宁可冒着被军事法庭审判的.危险,也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在一番周折后他终于成为了一个临时军医,我不禁疑问:就他那身板能顶住战火吗?!

  多斯的第一场战斗开始了,几天后他所在的队伍登了岛,在黎明发起了冲锋。在舰炮的掩护下,一群英勇无畏的士兵爬向了钢锯岭。刚上岭,他们便遭到了猛烈的攻击,有的士兵还没来得及找掩体,就在“哒哒哒”的机枪声中倒下了。炮火中,血肉横飞,除了枪炮声、轰鸣声,就只能听到士兵的凄惨叫声,这让我看得惊心动魄,暗想:这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哪!而这冷酷无情的战争机器,却轻而易举地夺去了他们的生命!

  在惨烈的战斗中,多斯也目睹了生命的消逝。他亲眼看着最好的朋友倒下,那一刻,多斯的眼里现出了泪光,他被熏黑的脸忍不住地抽搐着。虽然很恐惧,但多斯还是鼓起勇气,冲到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救助伤员。看到战友的痛苦呻吟,多斯心痛不已,含着泪为他们治疗,心中默默地祈祷。乱石嶙峋中,尸横遍野。多斯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抢救自己的战友!在日军强劲的反击攻势下,美军迫不得已地撤退了,留下了多斯与被抛弃的伤员,我真为身处险境的他捏了把汗!

  在一片狼藉里,多斯还在搜寻伤员。他用生命编织成保护网,把一个个战友送下了钢锯岭。好几次他险些被敌人发现,虽然自己也负伤了,但他还在想:让我再多救一个!

  让我再多救一个!他将平常嘲笑他的战友送下了山崖;让我再多救一个,他把昔日看不起自己的军官送出了敌人的魔爪;让我再多救一个,他从死神怀里抢下了70多条生命!看到这儿,我不能自已,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这么一个普通人的信念顽强、坚韧的使人难以置信。

  战斗胜利了!多斯也体力不支了。在废墟中,他被惊诧不已的战友们救下了钢锯岭。

  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也许是坚强与虔诚塑造了多斯,又或许,是多斯证明了坚强与虔诚。

  我思考着:在生活里,我们也会遇到许多看似难以逾越的钢锯岭,也有很多的烦恼,但是如果拥有了多斯的精神,我相信再大的挑战也只能是过眼烟云,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因为与之相比,生活中的小困难又算得了什么?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能救下这么多人,也许因为我是个‘傻瓜’吧,但我总相信,我能再多救一个!”90多岁的老人多斯笑着说。在这平和而坚定的叙述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信仰的巨大力量!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篇9

  看完血战钢锯岭,有很多的感受,这部剧是我到目前为止看过最好看的战争型电影了。首先,我是个不喜欢看打战类型的人,对于打打杀杀,动刀动枪一类型的我都敬而远之。故而,在网评很好的局势下,我仍然没有去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也不得不说,我挺后悔的。

  这部电影大部分讲的都是关于士兵戴斯蒙德道斯的故事,讲着他从小到入伍当兵的事情。

  这部电影是由梅尔吉布森执导,安德鲁加菲尔德、卢克布雷西、萨姆沃辛顿、文斯沃恩、泰莉莎帕尔墨和雨果维文主演。

  以前不太关心这些,现在开始,会慢慢去关心影片的演员和导演,一部好的影片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这部影片改编自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讲述他拒绝携带武器上战场,并在冲绳战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战友的传奇故事。在影片的最后也是有真人记录的,当真人出现的时候,我是泪目了。因为看完了才能真正的去体会到,那个士兵究竟经历过什么。

  影片于2020年11月04日在美国上映,2020年12月08日在中国上映。 2020年12月,《血战钢锯岭》被选为2020美国电影学会十佳电影。2020年2月,该片获得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音响效果奖,最佳剪辑奖。

  该片在豆瓣上的评分也是很好。

  以下说说我自己的.感受。

  影片中男主道斯,是个有信仰的人,因为他坚定自己的信仰,所以他坚决不使用枪,也不会去杀人。因此他的坚持在别人眼中,就是不为战友考虑,不在乎战友的生死。

  在所有人都不理解他的时候,他的父亲及妻子都默默支持了他。从小他就恨透了自己的父亲,还差一点开枪打死了他。可是最后,还是自己的父亲在军事法庭上解救了他。这一点也是很感动的。

  最后,道斯上了战场。故事到这里,其实有些无以言明。因为战争始终是残酷的。道斯险象环生,在所有人都撤离了之后,用自己坚定的信仰,一次次返回那危险之地营救自己的战友。

  这样的行为是会得到别人的刮目相看的,至少他的上尉用行动感激了他。

  战争最后胜利了,令我觉得影片很好的地方有一个细节。在描写敌人的落败情景时,很好的尊重了对手。用一种有尊严的方式,结束了这场战争。

  值得大家去看。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篇10

  今天特意去看了一下朋友推荐的《血战钢锯岭》,虽然评价很高,但是名字实在是太有那种抗日神剧的感觉,所以期望并不高。意外的是,除了开头十分钟,整场电影看下来,我的眼泪就一直没停过。并不是影片故意煽情,相反,她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虽然从小到大看了很多部关于战争的影片和电视剧,但是里面包含了太多的家国情怀,令我不太能感受到战争中真正残酷的一面。相反,看到敌人被杀,我会情不自禁的有一股兴奋和热血沸腾的感觉。在战场上,没有人认为杀人不对。但是《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没有主观的刻画谁对谁错,通过最长,最血腥,最真实的战争场面的镜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可怕和残忍。

  电影的主角叫多斯,影片中多斯的上司因为多斯入伍后不愿意碰枪而质问他:如果你的家园和亲人正在遭受敌人的威胁,你还是不愿意拿枪反抗吗?你要做胆小鬼吗?多斯说: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其实很简单,反抗压迫的战争是大势所趋的,多数人会自觉自愿的加入其中,就像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民心所向。但是如果一场战争的本质是某些少数的'当权派为了谋取私利或维护自己的统治而发动的,就算这些当权派打着再高尚的幌子,民众也会心生反感。这就是为什么一直会有很多人去反思一战和二战。这也是为什么影片中多斯的父亲背负着典型的幸存者罪恶感。

  出于童年家庭的悲剧,多斯产生了强大的动机:我不能只自己活下去。正是这种动机使多斯在险恶的战场上仍然不放弃救助每个战友的信念。除此之外,多斯在入伍后不碰枪的这种坚持也令我非常敬佩和感动。能够在各种环境中做到最优化选择的人只能算精英,但是像多斯这样能够在逆境中坚持的人才是伟大的人。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篇11

  观看《血战钢锯岭》,几次眼泪夺眶而出,最后想大哭一场却忍住没好意思。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全片无一句多余的话,庄严,圣洁。“上帝总会把最重要的任务交给那些最天真的人”,还想再看一遍。” 我的一位学霸朋友感慨地说:“这是一部让我从头哭到尾,却更有勇气的片子。”我的一位男同事说:“这部电影很好诠释了战争的残酷和什么是坚定的信仰,在战场上弥漫着恐惧,听到第一声枪响,你想的只会是回家。..”

  于是我带着忐忑的情绪,怀揣一包纸巾走进了影院,最后却一张未用因为那眼泪不是从眼眶里哗哗哗地流下,而是从灵魂深处一颗颗沁出来的 ——#原来世界上最坚不可摧的东西竟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信仰不得不佩服老美洗 脑的手段。

  再无耻的事在老美嘴里说出来就是那么的'闪光。

  只不过稍微有点脑子的人也不会信这些鬼话。

  试想一下一个不会杀人的战士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战士?

  要是人人都象主角般庄严、圣洁,那五角大楼可以改成修道院了!

  不过洗 脑多了也有负作用,美国军人是世界上战后心理综合症最严重的,没上战场前一直被洗 脑美军人是如何的正义、博爱,如何的拯救人类,结果一上战场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所以有相当一大部分美国退伍军人会终生受到良心的折磨。

  所以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美军从来就不是什么正义的化身,他们所到之处只有毁灭与虐杀。

  最后总结一下据说是真人真事的《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篇12

  观影之前,妈妈说,这是一部关于信仰的电影,随着一声声炮响,我仿佛被带入了另一个时空。

  电影中,列兵多斯因之前少年时的经历,不肯拿枪。面对长官时,他说:“我上战场不是为了杀戮,而是为了营救。我来参军是为了尽我对美国的责任,但我不能拿枪。你们能让我做任何事可不能让我拿枪。”他面对法官时说:“我是来参军的,我有权享受法律的保护。我报的军种是医疗兵,不是步兵……”法官最后表示他对于多斯信仰的尊重:“医疗兵多斯,我同意你不携带武器进入那地狱般的战场。”

  我真佩服他的.执着。葱段少将口中可以听出他们面对的战场如同地狱,如果他们是为了上帝而战,那么敌人就是为了撒旦而战。但他却铤而走险,不带任何武器走上了战场。

  他们刚进入战场时,还比较顺利。但到了第二天,能够行动的人全部撤离时,多斯开始自言自语:“你在哪里,上帝?我听不见你的声音,你到底想让我干什么?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你在哪儿,上帝?”此时,他既痛苦又难过,他最好的战友战死了,所有的人都撤退了。但所有的伤员和他仍在战场上。炮火仍轰炸着每一寸焦土。他牙一咬,心一横,再度冲进了硝烟弥漫的战场。可偏偏这时,日本的扫荡者来了。几名伤员奋起抵抗,可终因寡不敌众,纷纷被杀死。多斯明白了:只有抢在鬼子前面,才有可能救下伤员。为此,他没日没夜地救治伤员,用绳索绕在大树上慢慢把他们吊下悬崖。在没有力气时,他就说:“上帝啊,请让我再救一个,再救一个。”一天中午,他正要救助伤员时,日本鬼子发现了多斯。他一个骨碌就阴差阳错的翻进了一个大草堆后面的洞里。结果这个洞是直连日军地下通道的!他蹑手蹑脚地走过许多通道,把它们都记了下来。几次与鬼子插肩而过,因躲避及时、动作灵敏额才得以幸免。所以他第二次登钢锯岭时,才能轻车熟路地带领大家把地道炸了个底朝天!

  时至今日,列兵多斯地意志和他创造的奇迹仍是不可复制的。因为是他扭转了二战冲绳战役的局面,扭转了世界的进程!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篇13

  电影故事讲的是男主角戴斯蒙德参军并参加战役的过程。电影之所以有灵魂是因为电影有一条暗线:男主角的心路历程。他不杀人的信仰从养成,到被误解,再到被尊敬的过程。我虽然看梅尔吉普森导过的电影很少,但是很喜欢《勇敢的心》。感觉他很擅长塑造特别轴的人,那种无论外界如何阻挠都坚持自己的角色,这是他的电影让人感动的地方。

  如果你说这部电影是个恐怖片,我觉得不夸张,电影中的恐怖氛围做的`不亚于温子仁的那种恐怖片。首先钢锯岭的描绘就很吓人,在士兵们上去之前电影给了一些特写:在钢锯岭被打败的士兵们的尸体被卡车一大批一大批的拉下来,还有上一波人对日本兵的表述。前面做足了伏笔,这场恶战来的还是猝不及防,我们脑子里可能想象了一千种战争的场面,但都没有眼前的震撼,血腥倒是其次,“真实”是我更想用的词。

  这部电影的真实归功于梅尔吉布森和制片人们,他们选择了质感更优的2D。如果电影是3D的话,电影就趋向于华丽了,但这种严肃的历史题材适合真实感而不是单纯的视觉冲击。虽说电影充满了爆炸,但和迈克尔贝的爆炸不一样,前者是倾向于为电影里的剧情和细节服务的,而后者是倾向于给人欣赏的。像《血战钢锯岭》这样的电影相对更深入人心。打个通俗的比方:看迈克尔贝的电影就像看德国队和阿根廷队踢球,而看梅尔吉普森的电影就像看中国队和韩国队的。

  如果这部电影在强调个人英雄主义,那就浅了,相反,这是一部反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首先,电影虽然男主角是军医,但是电影讲的是一个团队的力量,整个战争所有人一起分担恐惧和伤痛,才有了最后的胜利。而且电影是以一个“辅助”为主角,而不是拿枪的人们。

  推荐大家去看这部电影,我和小伙伴们都边哭边看完的。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篇14

  血战场面记者看得“毛发竖立”。

  其实真正的血战场面集中在电影开场一个半小时之后,《血战钢锯岭》保持了好莱坞战争巨制一贯的水准,真实还原二战时期钢锯岭争夺战的惨烈战争场景,实拍感强烈,看不到太多CG的技术感,因此呈现出来的是最为血腥残酷的人间炼狱画面。如果你还对《拯救大兵瑞恩》的登陆战场景印象深刻,其实,建议你还是回忆一下伊斯特伍德镜头里的硫磺岛战役吧,看得我毛发竖立,坐立不安。

  虽然铺陈很长,但剧情与之后关于信仰和“再救一个”的主题也非常匹配。要知道梅尔·吉布森与编剧兰道尔华莱士的上一次合作,就是收获了五项奥斯卡奖的《勇敢的心》。向死而生、勇气和信仰的主题,再配合对残酷战争场面的`刻画,虽然没有“几个救一个”的《拯救大兵瑞恩》来得更奇崛,但一个救75个的历史事件,也绝对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史诗。奥斯卡风向标“评论家选择奖”上,该片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在内的七项提名。

  几位主演都足够强,雨果·维文饰演的老兵戏份不多但堪称黄金男配,而“超凡蜘蛛侠”加菲尔德诠释的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据说得到了原型人物亲属的认可。而在电影里,这位漫威英雄出身的男星洗尽铅华,实话实说,在导演中心制的时代,尤其是在梅尔·吉布森这样风格化显著的导演手里,加菲尔德成就了自己迄今为止最棒的一次演出,而且毫无疑问,该片将是他整个演艺生涯的代表作。

  这部电影在北美评级为限制级,当然主要是战争场面非常残酷,但据说在国内上映只删减不到30秒,这在引进的战争片中实属罕见电影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电影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看评分,《血战钢锯岭》在北美上映后IMDb评分飙至8.6,昨天豆瓣评分也是8.5。记者不是针对吴宇森,大场面他真的不行。细节,太多的真实的细节,其实对观众是一定的挑战。在对于战争双方的平等视角上,梅尔·吉布森也秉承了前辈的价值观,真正残酷的是战争本身。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篇15

  他是英雄,上级军官口中柔弱的“玉米杆”,却是战场上的孤胆英雄,在血与火的考验中,荣立二战作战史上的赫赫战功。他被授于美国国会荣誉勋章,同时也是首位获此荣誉的在战场上拒绝杀戮的医疗兵。

  这样的英雄值得仰慕,当一个人为心中的坚守而忍辱负重,不懈努力,哪怕误解重重,也不埋怨辩解,心存宽容,这已经非常难得。更何况,在出生入死的时候,全然忘记个人安危,全身心地投入抢救生命中,这个人就应该大书特书。全人类对于英雄的认同感是相同的,这才是影片《血战钢锯岭》得以拥有大批影迷的真实原因。

  影片最后这样评价多斯:你为国家所做的贡献远超其他人。

  当你坚持你的信仰,并为之付出,请相信,它一定可以感染身边的人。当钢锯岭下的士兵接下一个又一个受伤的.战友时,道斯就已经拯救了他们的信仰。那些曾经对道斯不屑一顾的人,那些被道斯从钢锯岭上抢回来的人,我想,他们都明白了——任何人都没有任何权利要求你改变信仰。道斯告诉我,信仰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它不应该被埋藏,被嘲笑。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忠于吾心,忠于信仰,所有不可能都将成为可能!你所相信的,就是可以达到的!心怀信仰的人常常能创造奇迹,每个人的信仰都值得被尊重。也许,没有多少人能理解你的信仰,但最终所有的人都懂得了你对信仰的执着和坚守。当你怀有信仰,那就不是笑话,那就是你!

  一个人一旦拥有了信仰,就会拥有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体现在永不放弃的行动,拥有信仰的人十分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追求,也使得他无论面临任何挫折和困境,都会百折不挠,永不言弃。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篇16

  上个星期,我看了一部火到爆的电影,那就是《血战钢锯岭》。

  影片讲述了一位参加冲绳岛战役的医疗兵的故事。多斯是这部电影的男主角,幼年与兄长哈尔打闹时,抄起一块板砖打伤了哥哥的头,之后信仰的力量大增,在与罗西谈恋爱的时候响应号召参军,多斯坚持自己原本的信仰,拒绝拿枪的他缺坚持想要服兵役的念头,他酗酒的父亲拉下老脸向上司求情才使他不用再军事法庭度过余生,再钢锯岭一战中凭借自己的力量救了七十五人。

  他懂得信仰,而基督教中重要的一条在于尊重他人,尊重每个人,不光是教徒,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应该日此。我们要向他学习。

  信仰这个东西,不只只是宗教那么简单,它更多的是代表一种精神。信仰所催生出的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得到了上天的眷顾,才让多斯在这种孤生之力的情况下拯救了那么多的生命,才使得多斯是一个懂得使用善良的人。

  信仰使人睿智,信仰使人谦虚,信仰使人善良,信仰高于多斯的性命!

  这部影片教会了我要坚持初心,坚定自己的信仰,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不要气馁,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每一天,成为更好的自己。

  信仰不只是一种信念,更是体现人的高尚的'情操。看你是否坚持不懈地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怕困难,奋勇向前,拼搏到底,就像老师常说的:真正的勇者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但是能依然快乐地面对生活。

  不管以后的路有多么艰难,我也会在逆风中勇敢地挺过去,就像影片中主人公多斯一样,渴望知识,想把所有的知识全部印在脑海里。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篇17

  观看《血战钢锯岭》,几次眼泪夺眶而出,最后想大哭一场却忍住没好意思。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全片无一句多余的话,庄严,圣洁。“上帝总会把最重要的任务交给那些最天真的人”,还想再看一遍。” 我的一位学霸朋友感慨地说:“这是一部让我从头哭到尾,却更有勇气的.片子。”我的一位男同事说:“这部电影很好诠释了战争的残酷和什么是坚定的信仰,在战场上弥漫着恐惧,听到第一声枪响,你想的只会是回家。..”

  于是我带着忐忑的情绪,怀揣一包纸巾走进了影院,最后却一张未用因为那眼泪不是从眼眶里哗哗哗地流下,而是从灵魂深处一颗颗沁出来的 ——#原来世界上最坚不可摧的东西竟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信仰不得不佩服老美洗 脑的手段。

  再无耻的事在老美嘴里说出来就是那么的闪光。

  只不过稍微有点脑子的人也不会信这些鬼话。

  试想一下一个不会杀人的战士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战士?

  要是人人都象主角般庄严、圣洁,那五角大楼可以改成修道院了!

  不过洗 脑多了也有负作用,美国军人是世界上战后心理综合症最严重的,没上战场前一直被洗 脑美军人是如何的正义、博爱,如何的拯救人类,结果一上战场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所以有相当一大部分美国退伍军人会终生受到良心的折磨。

  所以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美军从来就不是什么正义的化身,他们所到之处只有毁灭与虐杀。

  最后总结一下据说是真人真事的《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篇18

  电影《血战钢锯岭》的主人公以二战时期的医疗兵德斯蒙德道斯(Desmond Dawes)为原型,讲述了二战太平洋战争中伤亡最大的冲绳战役中救出75名伤员的英雄道斯的`故事。

  影片开头讲述了道斯的成长环境和她与多萝西舒特的爱情故事,让人觉得是一部战争爱情片。

  电影进行到一半时,道斯因为自己的信仰而拒绝拿起枪。作为一名步兵,他在战争中没有用枪,也没有杀敌,听起来很可笑。格洛弗上尉和霍维尔中士对此感到惊讶。他们说宙斯是个懦夫,劝他回家。格洛弗上尉甚至公开表示:任何人都不应该指望道斯在战场上救他们。这句话伤人,刺痛道斯的心。晚上,道斯被其他士兵打伤了。当葛问的情人队长时,他说他睡觉不老实。这一切都让人觉得他极其懦弱。但是,谁能想到,懦弱的外表下,却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和一颗无畏的心。

  钢锯岭的第一天,美军成功打下一块。但第二天凌晨,美军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日军大面积进攻,造成大量伤亡,迫使美军撤退。当每个人都选择离开时,道斯留下来了。在日军的炮火下,他一个个从悬崖上垂下,以他独特的绑绳手法和不可或缺的大无畏精神,救下了那些奄奄一息的人,包括一直希望回家的霍维尔中士。

  作为一个军人,他从来没有拿过枪,也没有杀过人,但他抱着让每一个军人回家的愿望,坚持多救一个就是一个的信念,救了75个人。他从未毁灭,但他的拯救比毁灭更有意义。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篇19

  这是一场关于冲绳岛战役的片段,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是一个真实的人物,真的可以说他是一位神一样的人物了,在战场上,他不杀人,不拿枪,只是救人,而最终获得了美国国会荣誉勋章。

  主人公因为信仰抵制拿枪,但是我是真的不明白主人公是不是真的理解战争的恐怖,我不质疑他的胆量,因为一个人在那样的一个环境下,敢于坚持自己的信仰,即使面对法庭的责难也坚持自己的信仰,这不是一般人的勇气,因为从众是作为一个人必然有的心理特征,能够拒绝这份诱惑便是一个人足够强大的表征。但是我真的是不明白面对战场这样的“地狱”,如果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他简直就是把自己放到敌人面前任意宰割,如果连自己都保护不了,他又凭借什么去救人呢,不过徒然送上自己的`性命。虽然他自己很幸运,不但没有牺牲,而且就下了75个同胞的性命,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这么幸运,是不是每一个有信仰的人这样做都是对的呢?如果是,那么战争可能从来就不会爆发了。

  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不知道电影是不是用来宣传信仰的作用,在我看来就是这样。我从不否认信仰对于一个人,甚至于一个民族的影响,因为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有很多这样的人和事。但是仅靠信仰是无法完成一场战争的胜利,我从觉得他的这种对信仰的坚持在这种场合下,显得那么的幼稚。如果他只是作为后方的医疗兵我觉得没有问题,不用直面敌人,不用考虑你死我亡,只是单纯的救人,尽可能的救人,这个位置才是符合他的信仰的地方。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篇20

  这部影片给我的感觉就是震撼,在我现在的词典中,只能用这个词语来形容。

  一开始以为多斯会在战争中放弃信仰,拿起枪,但是没想到的是他一直坚持了下来,而其中那个之前一直和他作对的战友却在战争过程中一直保护着他,让我为之感动;在战争中,所有人都自顾不暇的时候,有那么一个人愿意为你拼搏,帮你一把,难怪战友情那么深刻,经历过生死,其他的东西都不算事情了吧。

  而多斯的爸爸出现在庭审中时,更多的是心酸,就像他自己所说,为国家付出了一切,却连一个参加庭审的资格,虽然最后还是将信件上交了,但是那是参加了一场极其惨烈战役的结果,那另外那些并没有那么多功勋,却也为国家战斗的人该是如何心寒。

  到结尾时,他们称多斯为战士,那是当之无愧的,但同时他的妻子也是让我敬佩的',因为战场无常,但她却始终支持他,支持他的信仰与坚持。

  其实没有想到过这部电影竟然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这给我的不仅仅是震撼,也是震惊,没有想到真的有人可以如此这般。

  多斯的爸爸说:我坚信国家的宪法,也正是因为坚信,才让我为之战斗;多斯亦是,坚持自己不拿枪的信仰。他们说,如果人在世上没有信仰的的东西,那么自己将不知道如何继续活下去。现在很多人很多事,正是因为没有信仰吧,因为没有信仰,所以无所顾忌;因为没有信仰,所以没有坚守,这个应该是我们时代所缺失的一些东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