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镇影评

时间:2021-04-29 18:07:28 专题观后感 投诉 投稿

狗镇影评

  狗镇影评精选(一):

狗镇影评

  人性挽歌——《狗镇》

  对于人性善恶的论题,我们从来都不曾得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因为总有一方面会坚持着人性本善的观点,因为作为人类本身不可避免的不愿给自己一个丑陋的外壳。

  我们时常会听到某位名人或贤者来到一个僻塞贫穷的小村落,感概一番那里的民风淳朴,不像外面繁华世界那样人性沦落,充斥导陋。那么真的是那个与外界隔绝的村落的人们具与不一般的崇高品质吗?

  在看完冯提尔的电影《狗镇》后,我想你就应会得到相应的答案。一个贫穷、与世无争的狗镇,居民们在一成不变的平淡生活中延续生命。当一位被警察所通缉的姑娘格蕾丝闯入狗镇平淡的生活后,平静被打破,一切在不经意间发生了催变。最初居民们对于收留格蕾丝需要承担的风险包有排斥的态度。然而格蕾丝透过为每一位居民的工作得到了普遍认同和理解,被收留了下来。但是当第二次通缉布告出现后,风险再次增加,于是居民的态度又开始发生变化,格蕾丝便透过加倍的工作来取悦他们。渐渐事情开始变得顺理成章,人们开始向她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并且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不满,最初的感谢态度也消失了。查克甚至以告发作为要胁强奸了格蕾丝,随后越来越多的男人理所当然地向格蕾丝发泄性欲。小镇的居民开始奴役格蕾丝,最后连一向无偿帮忙格蕾丝的汤姆也开始想要占有格蕾丝,对人性的绝望为狗镇带了杀戮。

  这样的电影令我压抑,这样的题材过于沉重,但却引出一番思考。我想起了吴思先生的《血酬定律》中以前提到关于我的家乡宁波发生过的一件事,清末时,鄞县的农民为了“清平粮价”和“恢复盐界”向官府提出了申请,最后民众闹事,烧了宁波和鄞县的衙门。而最后在两项请示被官府理解,农民的要求得到满足。作为领头的发动者和组织者便作为农民罪过的承担者,而被农民所牺牲,出卖给了官府。

  从中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民众始终是理性的趋利避害集团,他们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只有自身的利益方才是永恒的。当他们的利益得到满足,而作为最初的发动者便失去了利用的价值,理所当然的成为以前过激行为的替罪羊而被牺牲。

  同样来看电影《狗镇》中发生的一切,作为狗镇的居民,他们最初对于有可能带来危险的格蕾丝是排斥的,因为她的存在有可能损害他们的利益。但是当她主动为每位居民劳动,于是居民又觉得相对于他们承担的这份危险,这份报酬是值得的。但是随着通缉布告的再次出现,看起来承担的危险程度似乎已经增加了,于是居民们的态度又开始发生转变,于是格蕾丝开始支付更高的报酬,她的劳动量开始翻倍。

  当一切慢慢变成一种潜规矩,居民们也开始需索无度,每个人都开始心安理得的指使起可怜的格蕾丝,甚至于强加给她某些事情,因为作为格蕾丝命运的主宰者,他们之间已不存在平等的地位了。当格蕾丝打算逃离,他们再也不愿意像最初那样让她轻易离去,而是禁锢她。当狗镇的居民们开始拥有了权力,他们便加乐意于让自己处于更加优势地位,格蕾丝恰好是他们权力的使施对象。

  作为汤姆,他是最初唯一愿意无偿帮忙格蕾丝的人,但是并非他真的无偿,他期望得到的报酬就是格蕾丝的感情。另一方面汤姆又是一个软弱的理想主义者,他总是简单地去理解镇民,最终他为格蕾丝所带给的帮忙推荐全都以失败告终。当最后汤姆仍然作为狗镇的一员,不敢为格蕾丝而与狗镇对抗。甚至当他看到所有的狗镇男子没有像他那样付出却都轻而易举得到了格蕾丝,心理上的失衡令他最终也沦为和其他狗镇成员一样的人性沦落者,最终他选取了出卖。

  最后,格蕾丝发现其实狗镇的居民和她的黑帮父亲的暴力团伙并无太大的区别,差别在于狗镇的居民是懦弱而丑陋,他们想做坏事没有胆量,更想借别人的手来完成心中所想。于是在一场杀戮后为本片谱写了一曲人性的挽歌。

  那么再回到本文开始的问题,贫穷僻塞的村落的人们为什么显得淳朴而善良,这是因为那里与外界的沟通较少,加之贫穷,使得在利益格局上没有太多的纷争,加上缺少诱因,使一个小世界里平静而淡泊。这并非是那里人性品质的高尚,如果有机会将超多利益引入到平静的世界中,那么很可能激引一场巨烈的变化,高尚的品质会突然变得脆弱而土崩瓦解。

  有时候忍不住审视自己,我是不是真的能持续得住原则,当大环境的压迫扑面而来,利益的诱惑闪着光茫。我也忍不住唏嘘不已,一切原非想象般容易。

  狗镇影评精选(二):

  《狗镇》--完美与堕落的距离有多远

  小时候,语文课本告诉我们人世间再苦,也总有一个世外桃源式的地方令人“豁然开朗“,而长大后,美丽而又有灵气的女孩如果落单到了某个小镇却总能掀起一阵腥风血雨。为何天使的降临反让人类主动化为兽类?热心的善念如何转换为理所当然的索取?个体在整个环境的驱使下究竟能守住几分良心?是人类太贪心?还是对自己残破人生的破罐子破摔?走近《狗镇》,人性的善恶直至结尾的爆发也不能令人舒畅一分,以暴制暴的方式让人想到了上帝惩罚埃及人的“十诫”,可当整个狗镇的人们都死在了为净化世界这个伟大使命上时,恶念也好堕落也罢,仿佛又都不重要了。片尾以众多普通的照片配合着欢快的音乐提醒着人们也很可能不仅仅仅是一个导演的危言耸听,这样考验人性的故事往往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影片虽然时长将近三个小时,节奏却一点不慢,个性是占据超多背景的旁白以及人物之间的对白既快且带有相当多的戏剧感和独特的表达模式让人有些目不暇接。在极度简洁化的舞台之上,导演尽可能的忽略掉了一切日常用品,而鲜活傲慢的小镇居民死于枪击之后地上画下的唯一一个生物‘狗’却活了过来,小镇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狗镇,反倒少了伪装。虽然还是有些为狗这种生物抱不平,作为人类最好的朋友最忠诚的动物却被拿来形容人性的低劣和阴暗,即便导演给出了“狗改不了吃屎”这种本性难移的说法来证明小镇居民的下贱和人性骨子里的本恶,但还是忍不住为狗抱屈,三个小时下来,能够说它是全片唯一一个让人喜爱的喘气的生物了,包括妮可基德曼饰演的圣母式的格蕾丝。狗明白报恩,而人类习惯忘恩负义,所以当它真正成为了“狗镇”,才真算是抬举了。

  是非善恶在人心底本应有个天平,只是仅仅忙于生计的人们将之视作奢侈品、甚至垃圾品,日渐饥渴的心灵最后弥漫起遮天的沙尘暴遮住了心眼。小镇上的汤姆自命清高以哲学家的身份无数次给小镇居民传道,事实上他确实最虚伪懦弱的一个,因为只有他亲手给了格蕾丝最大的期望又亲手毁灭了它,在格蕾丝第一次被强暴而他却唯唯诺诺无所作为时骨子里的懦弱便展现的一清二楚,更不用说之后的种种背叛欺瞒和不知悔改。可从本片来看,不论太多或太少都成了错,格蕾丝的理解和原谅无形中成为了最大的纵容,他父亲和她最后的“傲慢”之争是全片的精华所在,父亲的傲慢因为看透了人的劣根所以凭借自己的权力和势力肆意践踏,在他眼中这都是最不值得被拯救的畜生;而格蕾丝的傲慢则来源于她品性中的博爱,她认为小镇人做出了那么多丧尽天良的事是因为本性,而自己不就应因为他们的本性而去怨恨,其实这和他父亲视人如狗的眼光没有什么区别。所谓以万物为刍狗才是天地最大的仁,还是给站在权力或任何事业的巅峰上的人听的,只有他们能够站在天的姿态看待苦苦挣扎的芸芸众生。

  初看到影片的全透息很难不让人联想起《魔法圣婴》最经典的片尾一幕,导演拉开了床帘让观众亲眼目睹了真相,而本片是绝对的有过之而无不及。格蕾丝在遭受着非人的遭遇时小镇所有人还在安之若素的生活着,或许想着如何在奴役格蕾丝上找到自身的优越感,或者想着用更多的谎言来让自己心安理得。背景下的非白即黑最终在惩罚和审判之下变成了鲜血的红色,纯洁与肮脏本不是世界的唯一色调,弱小和无知也不是人类毁灭的原因,傲慢才是。虽然黑帮最后带着复仇性质来“除暴安良”,可却透露着对无政府主义的蔑视,谁明白究竟是夏娃受到了蛇的诱惑、还是蛇的出现恰好成为夏娃隐藏想法的一个借口呢,只明白单靠个体的自律和道德感去维持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行是绝对不靠谱的,这也是法律和权力存在的好处,它给试图以知错然后快乐成长的人们一个清醒的教训,即是惩罚。而透过格蕾丝在小镇人们眼中的地位逐渐变化想必有《西西里》的必须借鉴,想到那里不免觉得真像个绝妙讽刺的笑话,金城武以前为过期的罐头抱屈,那么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又想没想过淤泥的感受呢。

  只有低微的人才会应对他人的脆弱而高高在上,带着施舍和傲慢做着残忍的事,甚至连原谅都不曾思考得到。很难想象面壁者悲哀的想到自己要拯救的大部分就是这种人时的会是怎样玩味的苦笑,毁灭本身就是一种救赎。不论是圣母式的格蕾丝遗弃了狗镇,还是狗镇离开了世界,这个世界总算因此平静一些了。

  狗镇影评精选(三):

  先说《狗镇》这部电影的场面处理手法吧。因为我相信导演竟然把布景设置得极其简约,在一个篮球场大小的地方用粉笔画出地图,道具都是大萧条时期的模样。一个舞台,简单的布景,向你展现了一个的小镇-狗镇。哦,其实我看不出它的破落,我看到的就是一些用线条在地上勾画的平面图。这些线条勾勒出了每个人的住处,街道,教堂,没有一棵榆树的榆树街,甚至狗镇的唯一的那条狗,也是画在地板上的……当这些在我眼前以全景出现时,那种感觉就像是,怎样说呢,像是造物主在上方俯视自己自己的造物。看这种舞台剧电影的时候,一开始确实有些不习惯,因为镜头里出现的大部分是人物,台词很多,背景的物体很少,因为除了人物有象征性,导演布置的背景也有很强的象征性,很难想象得到那些出现的道具象征的是什么。《冬去春又来》的画面很美,水中的寺庙,苍山环抱,仿佛一个清秀的隐逸者。影片里还有会出现猫,公鸡,青蛙,蛇等动物,因为这些动物有很强的宗教象征性;而《狗镇》里,这种象征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因为电影里所谓的“建筑物”都是以白线分割的区域而已,而电影里的人物都在那个区域里移动。有些屋子只有门,有些只有窗户,而还有一些屋子只有家具。《狗镇》的导演/编剧是丹麦籍的拉斯·冯·提尔,

  他的大部分电影都是舞台剧形式的,而且布景很简单。因此他的电影总是让观众忽视外在形式,更加关注人物和情节,《狗镇》也不例外。还有,我觉得这样做是因为导演想制造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增加虚空的气氛。在这方面金基德和拉斯·冯·提尔很相似。

  电影《狗镇》的结构很像话剧的结构,电影分成9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主题,交代了大致情节。虽然《冬去春又来》存在分段问题,却没有明显提出来的,这个有观众来感觉出来的。因为金基德把《冬去春又来》分为五个段落,就是《春,夏,秋,冬,春》。《冬去春又来》安静,虚空,四季轮回,年复一年,生命的又一个轮回。季节有更替,人也离不开生老病死。在这方面《冬去春又来》比《狗镇》优胜很多,因为《冬去春又来》里的结构融入了资料,给电影添加了另一种色彩,是电影有了很浓的哲学味道。但是《狗镇》不一样,因为影片的段落被导演很清楚地提了出来。还有一点是《狗镇》里会出现超多旁白,交代了村民的背景,这个给这部电影添加了话剧的色彩。《冬去春又来》虽然用了不真实的门,但是这所谓的门所象征的及所起的作用比《狗镇》的门深奥很多。所以《狗镇》偏向于话剧,而《冬去春又来》更偏向于电影。

  在镜头处理方面《狗镇》很有特色,因为影片里的很多镜头都是手持拍的,而且影片里出现的很多镜头都有很强的象征性,在这方面《狗镇》和《冬去春又来》很相似。《狗镇》的第一个镜头,就是第一章开始时的俯拍的长镜头,除了交代了狗镇的位置和外景(其实大部分都是以白线分割区域),还象征着上帝的眼睛,窥视着狗镇,好像暗示着即将在这个村里发生不好的事情。狗镇本地的人物们一个个地出场,那里的镜头大部分是全景为主。拍摄方式是手持摄像机,略有些摇动,但不明显,因此电影里没有出现固定镜头。电影一开始用的是暖色调,到了狗真的人们开始歧视格蕾丝时,导演开始用昏暗的冷色调了。最后的一个镜头也是俯拍的长镜头,这呼应着影片的第一个镜头,象征着所谓的上帝一向窥视着狗镇里发生的一切。这种手法在很多影片中出现的,例如《美国丽人》,《壁花少年》等。但是这种俯拍的方式那里运用十分好,到达了导演所想表达的好处。《冬去春又来》,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部电影,画面朴素,节奏舒缓,你的情绪和思考会随着情节的展开而自然升华,寓意深刻。看完最想留下的就是这句话:伤害,只能用大爱来修复才能解脱,得到平静和幸福。而《狗镇》里的大部分建筑物都由白粉笔画出来的,所以它的镜头里的画面有

  一种缺失感。这种视觉刺激上的缺失,除了给了你让你使这部片子更好看意外,还将其想要表达的好处更加的凸显出来了。没有复杂的背景来吸引眼球,那么你的大脑大能够不浪费精力去处理过多的视觉信息,而转向了对故事的关注。

  再就是回到《狗镇》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及其中心思想吧。因为电影《狗镇》的故事情节和想要表达的思想确实需要你去消化:它充满了隐喻,冲突,变化。没有一件事是无用的,没有一个细节是剩余的。就在这一览无余中你会慢慢发现隐藏的肮脏,缓慢的,走向故事的高潮。电影里,格蕾丝从老大手里逃出来,在危难之时被狗镇居民收留,她善良隐忍真诚的对待他人,为他们做事,表现出自己软弱的一面。开始时狗镇里的人们好好对待她,但是之后他们变了。应对软弱的她,他们人性中恶的一面最后暴露了出来,她变成了任人宰割的人,变成了“动物”。当老大回来要带她回去的时候,她让老大杀光镇里的人,再把镇烧掉,让狗镇消失。原先善良的人们看到比自己可怜的人的时候,就开始比谁贵谁贱。影片里提出了人的本性,讨论了哲学问题。《狗镇》里提出的是人的变性,拷问着人类的灵魂,提醒着我们人类的本性。人性诡异、黑暗,还有多变。善,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当条件改变的时候,人性也是不知不觉中随之改变,人们却往往疏忽了这一点。这也是为什么人当贫穷时好学,有钱了就开始享受。如果没有法律从外界约束,如果缺乏自省的内在精神,善很容易滑向邪恶的深渊。就像《狗镇》里的人们一样,忘了自己的本性,看到比自

  己弱的就开始欺负。因此,最可怕的就是人们“正大光明”的做着罪恶的事情,却不以为耻,却以为自己做千真万确。因此人的本性是影片主题,导演把目的放了怎样表现人性和它的改变。导演将观众逐步带入,让观众身临其境,让观众跟着主人公受辱,最后让主人公代观众复仇。这点上《狗镇》跟《冬去春又来》明显不同的,因为《冬去春又来》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跟佛教有关的,伤害只能用大爱来修复才能解脱,人只能这样才能得到平静和幸福。《冬去春又来》用很少的对白,相对固定的空间,少数的人物,整体色调唯美到不做作。《狗镇》也能够说是在一个固定的空间里拍摄的,但是影片里出现的人物比较多,看起来好像做作。因此《狗镇》故事比较难懂,就这样说吧,若想要理解这部电影,你得站在故事中每个人物的角度去看带这个故事,每一个人物,甚至动物–那条叫做摩西的狗。《狗镇》是由复仇结束的,这也表现了西方文化的另一个面,而《冬去春又来》是有救赎和慈悲结束的,这两个结尾成了明显的比较,这两部拍片子也算是分别展现了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区别了。

  最后说一下我的观后感吧。我喜欢《狗镇》这部电影的导演的处理故事情节和布景方式,干净利索。电影和话剧的融合,而做的这么细致,真的让人惊奇。电影主题也很好,人的本性问题算是人类永恒的讨论的问题,因为哲学本来就是很吸引人的。本片将人性之恶的相互触发,将恶的消解与生长的死结展现的令人心悸,而强烈的带入感很有感染力。尤其是现代,此刻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某种程度的高层了,但是大部分人们为了物质上的需求而不得不放下了精神上的需求了。傲慢的人到处都是,所谓的真正的善良人也可能不存在了,因为善良的人们被这个丑陋的世界“同化”了。

  狗镇影评精选(四):

  这不是真实的人性,这至多只是反映了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部份。但是“狗镇”这部电影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和对人性最阴暗一面的反思。

  “狗镇”上的人们是卑鄙下流,恩将仇报,见风驶舵的一群人。女主人公为了逃离黑帮的追击,来到狗镇,她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换取在那里自由的生活,但是我们看到的是狗镇上无耻的一群人的回应。我们姑且称女人主人公为A,从居民对A在劳动中犯一点儿小错不够宽容,到有意刁难A不许她走别人都走得路,到责怪A原本一片好心的帮忙行为,到小孩子有意得罪A来满足自己受虐的心里,之后又告发自己受到A的体罚,再到小孩的母亲有意要把A最心爱积攒的瓷人儿一一摔碎,这些都是人性小丑恶一面的揭露;随着故事的发展,由于警察的告示给居民带来了心里上的压力,镇上的居民一致要求增加一倍A的工作量却减少她的工资,到镇上的一些男人寻找机会占A的便宜,利用到警察抓捕的威胁强暴A,直到最后把A沦为性工具来发泄,甚至到送货司机在帮忙A逃离狗镇的过程中,拿了A的钱,又乘机占了A的便宜,却还是把A送回狗镇的无耻,再到小镇居民统一把送货司机送回来的A带上沉重的铁链和铁环限制其行动,到最后A深爱的那个男主人公把A出卖交给了黑方老大,居然还为自己做出卖的辩护。这一切都是对人性丑陋的最深刻揭露,而这些丑陋竟集中到一部片子里来了。

  在那里要谈谈男主人工B,表面上他和A相爱,实际上他是居民中最丑陋的一个,他对居民无情的剥削A的劳动力不闻不问,他为了使A留下,诬陷她有偷东西的嫌疑,使她带上重重的铁枷锁,之后还对A说了一句:这个镇上只剩下我还没有占有过你了这样的话。由此看出他在对A态度上和那些强暴A的人的心态是差不多的,而恰是A提点了B“爱是需要顺其自然而不是胁迫”。最后B出卖了A给黑帮老大,或许因此能够拿一大笔酬金,揭露了他所做一切都是为了财。

  但是黑帮老大居然就是A的父亲,他的一句话点醒了A:“他们做得足够好吗?如果在这种状况下,你还谅解他们,那才是你最大的“傲慢”,人犯了错误是就应需要得到惩罚的”,之后A想明白了,让狗镇永远消失,并亲自杀死了B。但是这样的“狗镇”还有很多很多,他们的影子也时常在我们自己或者周围人身上看到,我们要做的就是明白“丑陋”的代价,用这部片子的狗镇上居民悲惨的结局来时刻鞭策自己的品性。

  狗镇影评精选(五):

  从《狗镇》看拉斯冯提尔的反启蒙与基督教思想

  拉斯冯提尔是一位电影哲人,有着深厚的宗教哲学其次才是戏剧艺术素养,这一点毋庸置疑。

  我不想透过他那种九章一序言,极端后现代的舞台设计去分析什么,因为我认为这部影片的核心在他试图透过这种类似舞台剧的极为后现代的画格子的布景来表现出他深邃的勇敢的直接的思想内涵。

  剧中的狗名叫摩西,那户人家的儿子们的名字从摩西到阿克琉斯,剧中有一个盲人,一个嫖妓者,一个带着七个孩子嫁过来的妇女,一个黑人,一个残疾人,一个牧师和他父亲,一对兄妹,两个经营商店者,大钟,名为榆树街却一棵树也没有的街道,几乎涵盖了一些人间的要素,包括贫富,男女,不公,道德,民主的方式,心理学的方式,经济学的方式,也就是启蒙运动认为能够解决人类问题的方式。后窗的夕阳光辉,那一片红色的光辉充满着宗教意味,而正好下午五点塔尖投射到某点的光线能够看见苹果树,在某个点能够看见则能够理解为导演的一种叙事技巧。

  第一次汤姆和格雷斯偶遇,格雷斯偷走了狗狗摩西的骨头,她毫无保留的交出,而汤姆给了她面包,并且说服她吃下。最重要的第一个问题出现,根据摩西五经,神与人建立关系的凭借就是面包,到了启蒙时代才被解释为骨与血,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解释之下,人与神的关系,涉及到意志和本能的一种随时可能是魔性的危险而可怕却摄人心魄的`关系被稀释为清汤寡水的“人道主义”。所以到接近最后的对峙时刻,格雷斯问汤姆你怕不怕你的人性?注意她说的是人性,人道主义,汤姆落荒而逃。现代怎样了?最美的女子格雷斯,代表着美,优雅,高贵,怎样能把自己交给这种最后连自己仅存的人性都如此惧怕和恐惧的下流之辈呢?是因为她心里被狗镇的美所征服,她觉得那里美,当审美或是品位发生了变化,意味着权力结构的变改,贫穷,破败,真的是美的吗?她有如一个身患重病的人,灼热的眼神,对荒凉和破败充满了喜爱,这场漫长和痛苦的认识和治愈之旅令她经历了很多,最终康复和决绝。

  而现代人所信奉的神的一个最大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对人的身体的一种动态操控”,尽管这种技术性操控经常性的因为失误或是错误而发生意外,比如著名的亚伦之子的死亡,乌撒在运送“约柜”之时不慎触摸以至于死去,皆是因为人群根本就不懂得或是忘记了,在摩西五经里面明文指出是要用挑子送的而不是车,注意一个十分清晰的事实,在影片中那个嫖妓者用货车运送着格雷斯,是货车。脱离了本原的人们把宗教出卖给了伦理,宗教的失败的表现就是被道德所代替,诗篇的祭献品的追问,问是牛的肉还是羊的血?所罗门王和大卫王早已经不明白摩西五经的本原,据说是十三世纪著名经师的迈蒙尼德斯从本质上是亚里斯多德式的的同化者。正是因为人们的无知,无知的愚蠢,所以他们一再做错事。

  按照哈勒的施莱尔马赫,所谓宗教就是“对无限的感觉和探求”而启蒙运动的强悍力量面前,宗教大法官一致参与了把宗教出卖给异教的直觉。所以才会有牛肉羊肉之类的祭献品,本原则是面包,那是基督唯一理解的食物。此刻,在赤果果的血与肉的权力新象征下,完成了大众对神的重新阐释即“对人的身体的动态操控”。之后在这个问题上最著名的该是福柯了,注意影片中的格雷斯的体力劳动和付出,她的身体的不停被操控,被劳作,这皆是权力运行的结果,而之所以这种权力能够横行其道,乃是因为格雷斯迫切需要一个“承认”或是人群的“同意”,二者皆是现代性的最深刻后果和最招牌主题。

  基督教素来极度反对性欲,而认可和鼓励纯洁的婚姻,但是本能的和意志的行为最容易引发魔性,结局就是人们需要寻找各种理由和借口把自己假扮成神,要求对“采种,种植的尊重”而这个句式与后启蒙时代的基督教是如出一辙,要求“感恩和谦卑的尊敬”,这尊敬最后被迫用肉体来衡量和表达,而那个逐渐性意识觉醒的男孩识得情欲亦识得恶,他要求格雷斯狠狠打他的屁股否则告诉他妈妈她打他,若是打他则不告状,这个段落的确能够被理解成盲目而阴暗的性欲或是情欲是人间一切恶和谎言的直接推动,赤果果的权力的结果,又一次实现了对身体的动态操控,而肉体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度基督教的词语,这是多么响亮和凶猛的一记耳光!

  而那个拉着货车的嫖妓者则利用格雷斯对他的生活的不幸福的理解和同情趁机强奸她,原初的摩西十诫,汝不可奸淫!而启蒙把一切淡化为需求,需要,得不到需要的人是可怜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人只是生活中乐趣不多的可怜人,道德被以功利的身体嗜欲的满足程度和钱财的获取程度来衡量,身体绑架了灵魂,而失去了灵魂的维度的身体注定必将沦为畜生!注意格雷斯使用的那个词语,“快乐”,“你的生活中快乐不多”,这是地道的彻头彻尾的洛克边沁或是穆勒式的幸福和道德,古典的幸福是美德,修为美德和习惯于美德,现代的启蒙后的幸福是金钱的获取和身体嗜欲的满足,一切以身体为准绳,身体的满足,生活的快乐,为了这身体的嗜欲和生活的快乐的合法性,人注定沦为畜生,因为身体本不该是第一位的,遗忘了古老的十诫或是翻转了圣哲的智慧或是权力的根基的结局就是狗镇。十分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拉货车的嫖妓者在向格雷斯索取以性为形式的费用时,一边说服她一边说服自己,是格雷斯自己,注意是她自己教育他,他的人生乐趣不多,快乐不多,所以他如今能够心安理得毫无负疚,这也是基督教在启蒙后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被表达为一句话,使徒的一句名言,“你所得的,是你要的”

  无知而愚蠢的人们一旦拥有权力便开始各种精心算计,各怀鬼胎,无比虚伪,形式上都是现代的民主制度的投票议会等等,宗教被启蒙之后,民主制度出现,经济学出现,心理学出现,伦理学出现,汤姆把这些产物一一表演一遍,结果就是人们生活在狗镇而且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像狗。她们的无知和愚蠢无法忍受格雷斯,他们无法忍受她原谅他们的弱点,他们把她变成一头畜生,能够用来劳工和泄欲,这个已经不仅仅仅是动态的对身体的操控而是把人以某种被无知者稀释和误解了的罪名变为动物,任何可怕的事情都会发生在她身上,人道主义的清汤寡水注定就是被贴上标签的人绝对得不到任何人道对待。

  拉斯冯提尔也在追问,人们怎样了?

  海德格尔以前反复强调,现代性的最可怕后果之一就是任何词语都被降格理解和使用。当能指和所指严重脱节,榆树街上其实根本没有榆树,任何事情都会发生。

  人们不停误会格雷斯,一如人们一向不停曲解和误会基督教,人们的无知和愚蠢使得他们一无所知,而启蒙和现代民主使得他们自以为明白,所以灾难和杯具不可避免。

  世人从来不明白美为何物却善于利用美,世人对任何事情都一无所知却有诸多意见。

  汤姆试图去阐释这个世界,但是他只是一个自认为的作家,他想把所有一切皆作为观察人性的道具或是工具,利用别人的伤痛和肉体去实现自己的智力提升,去阐述这个世界,既然他已经没有潜力去教化人们去说服人们,唯有神才能观看,这个卑贱的篡权者篡夺权力之后一步一步的用着民主制度,用着心理学,用着伦理学试图杀人,而他对真正的权力者的女儿视而不见,他试图利用她的美,尽管他对这美一无所知。

  真正权力者的女儿被现代和启蒙所蒙蔽,她被他们试图呈现的那种荒凉之中的努力的美所迷惑,期望原谅一切,期望世界更好,但是这是本该神去承担的职责和拥有的权力,若是你做出这些事情你不会原谅自己,但是为何别人做你就原谅?!你认为自己能够到达别人根本无法企及的道德标准,天底下还有什么比这更为傲慢?!这也是对基督教的一句追问吗?

  里面还有一段耐人寻味就是汤姆他与他能看透的女人上床却不与格雷斯上床,他看不透她,她神秘而难解,但是当村民把格雷斯锁起来成为一个人人有份的动物,他立马觉得自己还没有过,自己很吃亏,无知而愚蠢且孱弱的人们是多么容易多么轻易却利用锁链捆缚美进而强暴她啊

  光线变化,格雷斯发现狗镇不再具有迷惑她的美,他们是如此丑陋,所以她决定狗镇消失世界将会更美,而汤姆惊叹这一切这强大的阐释要求当作写作素材,阐释,这个词语是十分可怕的,毕竟,在一个被任意阐释的世界上,我们的栖居不太可靠(里尔克)他的愚蠢,贪婪和卑贱令以前伪装的各种消失任何魅力,他如此丑陋,格雷斯决绝开枪击穿他的后脑勺和以前的自己告别,和汤姆告别,和启蒙后承诺的完美的或是美的民主制度,心理学,伦理学,所有一切告别。在最后的时刻,神实现了自己强大的正义,丑陋的孱弱的全部被毁灭,唯有狗留了下来,狗狗对着格雷斯叫,因为她以前偷了它的骨头。。。。。

  。格雷斯能够用这样一场痛苦的学习而康复痊愈和决绝,治疗好自己的傲慢,或者说是对孱弱者的原谅和同情,因为她发觉世界若是失去了强者的意志和智慧只会万劫不复,自然决定了弱者不该成为统治者,所以启蒙后的世界灾难深重,只要狮子仍在大地行走,便不知孱弱为何物。。。。

【狗镇影评】相关文章:

狗十三影评03-21

《当狗爱上猫》经典影评04-12

《谈婚论嫁》影评04-20

《大厨》影评04-16

《食客》影评04-07

《战马》影评03-29

《立春》影评03-24

随波逐流影评03-22

斗牛影评01-09

门徒影评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