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元宵晚会的观后感

时间:2021-12-10 13:08:57 专题观后感 投诉 投稿

央视元宵晚会的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央视元宵晚会的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央视元宵晚会的观后感

  央视元宵晚会的观后感 篇1

  “打赢防疫阻击战,振奋人心传真情”,以这样的主题开始了今年的元宵晚会,晚会虽短,但最感人至深。面对疫情严峻的考验,面对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元宵特别节目改变了以往的晚会模式,与全中国人民一起,为冲锋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和与病毒全力抗争的患者默默祈祷,祝福。

  而我们,也最想向冲击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致敬,他们是最可爱的,最令人尊敬的,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大爱无疆,什么是舍己为人,就像节目里朗诵的那样:“这世上哪有什么英雄,那是因为有人需要,有人愿意牺牲才成为了英雄;假如这世上真有天使,那他一定就是你这般模样”。是啊,可能天使就是你们这般模样。每每看到你们那么坚定的眼神,那么乐观的态度,我就知道,我们离胜利不远了,就像每一个春暖花开都会如期到来。

  我们手牵着手,心连着心,一起迎接春回大地,一起凯旋而归!

  央视元宵晚会的观后感 篇2

  今年,中国人民过了一个特别的春节,也过了一个特别的元宵节。元宵节,顾名思义就是全家人在一起团圆的节日。但由于疫情严重,我国开启“全民宅”模式,让这个节日变得另有一番滋味。看完了今年的元宵晚会后,给我最多的感受就是,封城不孤城,隔离不隔爱。

  元宵战“疫”,隔不开爱。

  今年的元宵晚会是史上第一次无观众出席的晚会,这个晚会少了往常的热闹,却注定不凡。全国人民可通过手机、电视等媒体途径来观看。隔着屏幕,我们依然有看到主持人和表演者,但表演的内容却一幕幕地触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在了荧屏上,出现了一个个“可爱的人”,他们不计报酬,无论生死都在与这场疫情作斗争。即使知道要打赢这场无硝烟的战争是很艰辛的,但也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迎难而上,只为战胜它,守护好身后的我们。在这场战争中,我们共同前进。虽然你我相隔万里,但是我们的爱四处传播,谁也阻挡不了。

  元宵战“疫”,众志成城。

  在元宵节这一天,我们无论是在新闻头条上,还是在元宵晚会上,我们依然看到白衣天使走在一线,警察叔叔走在一线前,快递小哥、环卫工人也走在一线钱……他们努力克服自己的害怕,义无反顾地走在前面;他们从不抱怨,只是埋头苦干;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工作着,只为打一场漂漂亮亮的无硝烟的战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在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说,有人捐献数万斤蔬菜、数万只口罩、免费为医务人员提供饮食、接送、住宿……而在家的我们应该要好好的.待在家里,尽量不出门,少给国家添麻烦。在这场战“疫”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战斗,我们团结一心,希望能早日胜利。

  元宵战“疫”,团圆有时。

  今年的元宵节,很多家庭都不能在一起吃团圆饭,但没关系,我相信,我们将会迎来这团圆的一天。今年的元宵节,我们不求团圆,只望战“疫”胜利。其实,有谁不想回到那个温暖的家和家人团圆?有谁愿意看到家人为自己担忧而彻夜难眠?有谁不想这个病毒未曾出现过?我相信,在我们心中的答案是一样的。虽然,此时此刻的我们并不能相聚,但我们心心相印,相信这一天离我们不远了。

  “天耀中华,天耀中华,风雨压不垮,苦难中开花。”病毒虽然可怕,但只有我们众志成城,防控疫情,才能将其击败。我们既然不能在元宵之夜相聚,那就一起期待在春暖花开之时相聚吧!

  央视元宵晚会的观后感 篇3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来临,可是在严峻的疫情面前,元宵晚会临时改制,取消了现场观众设置,改成了元宵特别节目,来致敬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来鼓舞正在抗击疫情的中华儿女。

  现场没有一位观众,对于这场特别的元宵节目来说,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虽然座位席上空无一人,但是背后却是14亿的中华儿女,他们守候在电视机前,守候在手机屏幕前,一起为抗击疫情而加油助威。

  一首首鼓舞人心的歌曲,一场场令人感动的朗诵,都让人倍感震撼鼓舞,每一表演者都深知这场晚会的特殊性,都在用尽力气,认真用心的表演,不仅仅是给自己加油打气,更是给亿万观众加油,更是在给奋战在一线的工作者加油。

  杨魏玲花、董宝石、郑棋元、石头带来的说唱歌曲《出征》,让人热血沸腾,而凤凰传奇只有玲花没有曾毅引起网友们的发问,因为疫情的缘故,他确实不能来到北京来参加节目的录制,成为了一种遗憾,但是这首《出征》却鼓舞着无数人为抗击疫情奋战,令人倍感震撼鼓舞。

  陈道明、濮存昕、吴京安、徐帆等老戏骨带来了情景报告《相信》,陈道明一出口,那声音有力而催泪“朋友,在中国,在你身边,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你看见了什么,记住了什么,你为什么感动,又为什么彻夜难眠。”“非典时你们保护90后,现在换90后保护你们”。这是时代的呐喊,这是心底的助威,这是最为催泪的声音!

  这样的词句,这样的声音,让无数观众泪洒荧屏,老艺术家们的用自己的最有力的声音为抗击疫情的工作人员呐喊助威。

  张国立、郭涛、刘劲、张嘉译、凯丽等老戏骨带来的诗朗诵《中国阻击战》,更是让人泪流不止,将这台晚会推向了最高潮,字字铿锵有力,人人眼泛泪花,最后凯丽老师更是哭腔朗诵,颤抖着的声音,哽咽着的朗诵,彻底击碎了我们柔弱的内心,我们随着她一起哽咽了起来。

  “疫情就是战区,隔离不隔爱,封城不孤城,我们是战无不胜的中国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这样用心得表演,这样用心得朗诵,这样用心得祈祷,怎能不催人泪下,怎能不让人感动不已。

  随着《让世界充满爱》的唱起,这场特殊的元宵晚会结束了,但是老一辈艺术家们用生命的表演却依然回荡在我们耳边,他们用自己最为真挚的声音带给我们无限的感动和力量,他们的表演虽然结束了,但是抗击疫情之战依然要继续,在他们的鼓舞之下,我们将继续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共渡难关,打赢这场阻击战,待到山花烂漫,春暖花开,我们一起走出家门,拥抱世界。

  央视元宵晚会的观后感 篇4

  说起中国的传统文化,你可有细细品味过?你可曾欣赏过那入木三分大气磅礴的书法,可曾品味过那耐人寻味的诗词歌赋,可曾游览过那古色古香的建筑,可曾听过那声情并茂的戏曲?那传统而古老的节日你真的了解吗?我们都知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事实的确如此,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根源,我认为这“根源”有两个部分,其一是“形象”上的,是汉字;其二是“抽象”上的,是信仰与追求。而文字正是用来表达思想与情感的工具,它体现出来的,是独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

  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是以文字的形式流传下来的。上古便有仓颉造字的传说,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人们便开始使用统一的文字——小篆。统一文字的出现便利了人们的交流,使不同地域间的风俗文化有了交往,而中华文化也开始变得繁荣。到了汉武帝时期,司马迁编写的《史记》第一次将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的历史连接起来,而文化也在那一片片刻了字的竹木片上保存了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造纸术,印刷术的出现为文化传播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而汉字的字形也在悄然变化着。不算上秦朝前的甲骨文和金文,汉字大体经历了从篆书到隶书再到楷书的变化过程,流传至今,而我大华夏的文明也乘着汉字这艘船在历史的长河里乘风破浪,一直向前。

  汉字强大的生命力也通过民俗文化表现出来。“猜灯谜”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文化。一些传统节日像元宵节总少不了这一活动。所谓“灯谜”,就是写在灯上的字谜,因为想猜出谜底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仿佛林中射虎,于是又有着“灯虎”的别称。这种活动出现的原因与汉字独特的构成是分不开的。像象形字、形声字、指事字、会意字都是汉字的构字法,根据这种特点,人们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通过拆字等方式让答案藏于字里行间,可谓是妙不可言。就算原来看不太懂,经由旁人稍稍点拨,细细一想便能豁然开朗,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对联也是汉字一大特色,和汉字中的多音字结合起来竟别有一般风味!昔日有人作了一副有趣的对联:“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半支雅曲乐乐乐师之心”。你看这对联构思精妙,对仗工整,是不是很有趣?这得益于汉字独特的发音与不同读音的表意,若将英文比作条形码,那么中文就是二维码,它较之于英文显得更为复杂。

  但我认为汉字最为独特的地方在于它的书写。少有的文字书写能成为一门艺术,而汉字却自成一派。它的应用广泛,碑帖、篆刻、牌匾、尺幅、扇面……样样精妙绝伦!一笔一划,起承转合,无不体现着先民的智慧和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在汉字的构造中时隐时现。从春联、倒“福”到招财进宝,甚至洞房里的“囍”字,灵堂前的“奠”字都反映出我国古代的民俗文化,汉字就像中国古代文明的密码,是活“化石”,所以我认为了解汉字的演变就像在了解中国的历史,古老的象形文字,被镌刻在一块块古朴的龟甲兽骨上,一个字可以说就是一幅画,而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汉字可以看作是“抽象的简笔画”,研究汉字的演变不但有趣还能从中加深对它的理解。总之,书法将实用、艺术、哲学融为一体的形式就是书法独特的魅力所在。

  不管你信不信,但我想告诉你的是,我们的汉字来头可不简单。它诞生在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是四大自源文字之一,到了今天也仍充满活力,历久弥新。汉字有很强的包容性。任何外国的诗歌,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翻译成中文都不只一个版本,像什么“直译版”、“意译版”、“文言版”比比皆是,而且译为中文后,既符合原意,又有着一丝韵味。与之不同的是,中国的诗词歌赋很难准确译为英文或是其他语言,翻译后的往往过于直白,以至于失了原有意境。中国古诗词讲究押韵,常用意象来对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渲染与烘托,有些还讲究对仗,对结构和字数都有着明确的要求,所以人读起来会有独特的美的享受,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营造出一种“海阔凭鱼跃”的境界,水天一色间,有落霞的余晖,也有孤雁遨游其间,显得如诗如画,这是何等的逍遥,又是何等的孤寂?

  中华上下五千年,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也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从文字中,我们可以窥见古人的世界,也不由惊叹于古人的智慧。上古有神话,传说着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洞,嫦娥奔广寒,后羿射九日,常羊山上有刑天执干戚而舞,也有巨人追逐那仅存的太阳直到生命尽头……那时的人们有着这些奇异想象,是源于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想与之抗争的意志。这是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而他们的精神也一直深深扎根在我们的血液中。尤记昔时的竹林里有个怪异的青年,名为嵇康,他在临刑前,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响。他以雅的姿态平静的面对死亡;也记得大唐的诗仙,仗剑天涯,明月相伴,与诗酒度过年华,唱着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们这种潇洒这种风骨正是我一直不懈追求的。不畏死亡,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不怕困境,因为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老庄讲着道法自然,孔子说着有教无类,古人教予我人生的境界,从“上善若水”到“厚德载物”,也告诉我们“大道至简”“大智若愚”的道理。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现代人的为人处世都是有启发的。古人还说过,君子应自强不息,天道酬勤,行成于思。从中我们也就不难发现,古人所不懈追求的“大道”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了。

  汉字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成长,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它是民族的瑰宝,也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更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认为,它无愧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

【央视元宵晚会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2021观央视重阳晚会直播有感范文10-15

央视《榜样6》的观后感(通用14篇)12-14

央视《榜样6》的观后感(通用13篇)12-10

央视《榜样6》观后感(精选11篇)12-10

央视《榜样6》观后感(通用6篇)12-10

央视《榜样6》观后感(精选5篇)12-10

关于央视《榜样6》的观后感(通用16篇)12-16

央视2021榜样6的观后感(精选8篇)12-16

CCTV央视《榜样6》的观后感(精选12篇)12-16

关于榜样6央视观后感(通用9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