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狼共舞》观后感

时间:2022-07-14 07:29:39 观后感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与狼共舞》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与狼共舞》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与狼共舞》观后感

  《与狼共舞》观后感 篇1

  近几年,感觉自己对影视作品的欣赏逐渐有所变化。越来越不喜欢看生活片,那种大呼小叫的言情片,是对人精神的摧残;韩国的肥皂剧,剧情不断地重复,看这种片子的确是对人生命的浪费。

  看了几部国外的奥斯卡获奖作品,对经典影视作品的认识也渐渐加深,经典的作品往往极具震撼力,深刻剖析生命的本性,比如《肖申克的救赎》《英国病人》《阿甘正传》……

  今天,终于看完了美国片《与狼共舞》,主人公以他的平和、善良,赢得了野狼“两只白袜”的信任,同样也令印第安人折服,印第安人野蛮、残忍,但是,在友好的邓巴面前,他们也表现出了人性的宽容和友好,他们接纳了邓巴,把他当成朋友、英雄。在他和妻子“握拳而立”决定离开的时候,首领“踢鸟”送给他珍贵的礼物作纪念,“风中散发”这个曾经不太喜欢邓巴的苏族人,也一再的呼唤他:要成为他永远的朋友!看到这里,我哭了,印第安人的友好令人感动,野狼的哀嚎更让人感到邓巴的离去时,整个西部地区的凄凉。但是,战争是残酷的,征服者的野心是残忍的,13年后,苏族人最终失去了他们仅有的`家园。

  邓巴的故事,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人之初,性本善,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只要你友好待人,就可以取得他人的信任,哪怕是你的敌人,甚至是凶恶的野狼也是可以友好相处的。保持你善良友好的本性,你就可以生活愉快,创造和谐。

  《与狼共舞》观后感 篇2

  以前,我总认为,狼是一种凶猛、可怕、无情的杀手。自从我读了《与狼共舞》这个故事后,却改变了我的这种看法。

  故事发生在1941年的春天,美国青年艾尔来到森林里观赏风景,突然看到一只遇难的母狼。艾尔决定帮助它,起初不敢接近它,就找来它的孩子,而后又为它找来一只死鹿给它喂食。渐渐地,他们熟悉了,亲近了起来。最后艾尔又救了母狼。时隔四年后,这只母狼依然认识它。

  看完这个故事后,我深深地意识到动物也是有感情的,更需要我们的保护。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但可以想象出他们在一起有多快乐,没有一丝的`敌意。其实并不是所有动物都天生无情可怕,而是为了生存,由于我们大量捕杀动物,它们就自然把人类当做敌人。一但没有了狼,那么田地里的田鼠、野兔等就能称“大王”了。如今,狼的数量越来越少,现在它们被我国定为国家级保护动物,所以,数量终于逐步增加。

  同学们,只要天下所有的狼都能像这只狼,天下所有的人都能像这个青年,那么天下一定其乐融融,人类和动物都生活在一个欢乐的世界里。人类的生存环境也会越来越好。

  夜已经很深了,我久久不能入睡。保护动物,珍惜动物的呼唤,不断在我耳边回响。

  《与狼共舞》观后感 篇3

  《与狼共舞》1990年作品,在西部片沉默数十年后,它将西部片从一个低谷推向了另一个高点;其一改传统西部片一般模式,运用写实加浪漫的手法获取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超越——新的意识形态指向;亦不再是一味的野蛮与文明的对抗与冲突。

  先前观西部片诸如《火车大劫案》(1905)、《关山飞度》(1939)、《正午》(1952)等,系传统西部片的一般模式:善良的白人移民遭暴力威胁的情节;善恶分明的影片人物;反映某种道德,理想,神话,宣扬“美国精神”的意识形态走向。

  而《与狼共舞》虽有传统西部片的深刻烙印,但其所作实为对其的继承与发展,尤其在意识形态方面已不再是“某种道德,理想,神话,抑或对‘美国精神’的宣扬”,而更侧重于对现实,对真理的追求,对传统意识形态的超越···并且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以往西部片不会有的东西——一幅完整的'印第安部落的生活画卷;我想这就是一种很好的超越,对于整部影片所要表达的也很必要。

  从叙事上来讲,影片叙事主体采用第一人称,这样使得影片更具主观性、灵活性,而不至于那么呆板,抑或产生一定意义上的决定性,从而思想定格。

  在事件和人物上讲的也不再是单一的文明与野蛮的母题,此中亦包含着反战,对文明“开化”的质疑,对野蛮与文明的定位等丰富的主题;在故事(情节)上,环境的铺垫,情节点的设置可谓神来之笔,皆寓于深刻含义。

  再者从另一条线索来说,与狼的关系,这个关系与其与印第安的关系却也如此相似,作为一条并行线索其功用与种种情节点的设置如出一辙,但也高于情节点。

  遇狼→共处→嬉戏→喂食→以生命拯救对方,这个过程同样可以看做是归化自然地一个过程。同样也是影片名字的由来,主题的的深刻影射。随着狼的死去,“与狼共舞”也从此离去,不再会有,也是印第安种族文明被同化结束的预示!

  影片对传统意识形态的超越用片中一句对白来说最具说服力“我想看看边疆,”“趁它未被开化”;但这种超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正如托马斯·沙兹所言:由表现出这个国家充满无限的可能性和远景的形式化理想境界,因而进一步合理化了西部扩张和宿命的政策。

  《与狼共舞》观后感 篇4

  Dance with the wolf 看到这个名字的第一眼想起了《狼图腾》,感觉应该也是借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破坏来反映人性贪婪的电影。四个多小时的长度,当打开“观看”的时候,还在想,导演一定要好好把握着节奏,不然再精彩也会觉得困乏。

  影片以常见的战争开始,厌倦了生活又寻死不成的大兵来到所谓边界。只身一人开始了自己不寻常的人生之旅。与狼图腾不同,狼的出现是一种映射,与狼之间的交流和情感的交汇其实就是反应了他与印第安人之间的由敌视恐惧到和谐融洽。然而会有这样的结果的过程却不是每个白种人都能做到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民族怎么可能与语言信仰价值观不同的民族和谐相处。而当自大的民族又不断的开始杀戮和征服,于是各种惨案也就发生了。原来奥斯维辛之前,人类的发展史上就早已开始了肮脏。

  即使对待同样是白种人的主人公,与自己思想不同便成了“叛国”。一种无奈绝望的感情伴着主人公痛苦的表情深深的围绕在我心里。为什么不能试着理解,彼此接纳。开始看到印第安人的举动还觉得有些血腥粗鲁,但是当看到得剥了皮的野牛,到处杀戮的白种人,才感到现代文明不就是建立在这些血腥基础上,那我们又能称之为“文明”吗。想起了很多这种题材的电影如阿凡达等。我们所谓的.人类的政治,经济,科技发展如果伴随着文化的退后,精神的匮乏,那就是整个人类的退后吧。

  恕我愚钝,才疏学浅,很多比如价值观碰撞,人性等也不能辩证的分析出个所以然来,但是觉得四个小时,真的是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最后的破坏其实很短,影片的大篇幅留给了主人公与印第安人的彼此交流接纳中。人与人之间还不是这样,要做到彼此理解真的需要很长的时间还不一定做到,但是破坏只要一秒钟可能就是锥心刺骨的痛。

  当风中散发在山上高喊“与狼共舞,我是风中散发,你愿意做我一生的朋友吗”好伤感,杀戮之后,白种人占领了美洲大陆。无奈心寒啊……

  就孤独的与狼共舞吧,这个世界终究不会随你翩翩,不是我悲观,而是,在死的生灵面前,连“乐观”两个字都是灰色的。

  最后说一句,中国哪个导演敢用四个小时拍部这样的电影。

【《与狼共舞》观后感】相关文章:

与狼共舞,影评04-18

《88995》观后感12-09

绽放观后感12-01

晚秋观后感04-23

《战马》观后感05-26

《夺冠》观后感06-02

《弱点》观后感05-02

画展观后感04-29

《雷雨》观后感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