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线》观后感

时间:2022-08-23 14:39:57 观后感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青藏线》观后感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青藏线》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青藏线》观后感

  《青藏线》观后感 篇1

  十一月四日,刚考完试的我们来到了七宝中学看电影——《青藏线》

  五十年前,在那中国遥远的一望无垠的青藏高原上,你可曾想象到一条雄伟的天路将从此在这里崛起?

  故事中一群充满着理想的年轻人,在将木桩打入冰雪的时刻,开始了一个在那高原上修建铁路的梦想!在形势十分恶劣的情况下,一位又一位的年轻人永远地被留在了雪山之中。白茫茫的大地上,用手托起的那部金属小火车,你可曾想过它所代表的梦想呢?二十年后,他的遗子于明远带着他父亲的遗物来到了这片雪地,向青藏铁路发起了冲击!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那条铺到昆仑山的铁路。却不得不停了下来。昆仑山的一次地震,吞噬了他的.战友们。时光飞逝,他率领千军万马再次来到了这里。进行了可怕的战斗。他们克服种种困难,经过种种磨难,把每座塔建的十分牢固,虽然有人受伤,虽然有人离去,但最终他们胜利了,地震没有将他们的建筑物吞噬!藏族人民为他们鼓掌,藏羚羊为他们自豪,他们毫无损伤!完成了1160公里的青藏铁路!

  你又曾想过在高压,缺氧,地震,天气情况恶劣的情况下,在5000多米中国最高方,他们完成了他们的理想,为中国人民铺上了这条世上最高的铁路,那是多么的伟大!

  在电影胶片运转的一百一十分钟里,我潮湿的眼睛和绷紧的心弦一直追随着剧中主人公于明远、初冉冉们的沐雨栉风、喜怒哀乐……

  什么是毅力?这就是毅力;坚不可摧的毅力;因梦想而奋发的毅力!只有坚持才能胜利,没有坚持就没有胜利。

  旌旗猎猎,冰雪茫茫;祈祷声声,温情暖暖。

  一条洁白的哈达飞翔在喜玛拉雅山上,在这片干净的土地上尽情地讴歌。

  《青藏线》观后感 篇2

  五十年前,在那中国遥远的青藏高原上,一群充满着理想的年轻人,将木桩打入冰雪,开始了一个在那高原上修建铁路的梦想!在形势十分恶劣的情况下,一位年轻人永远地被留在了雪山之中,青藏线观后感。二十年后,他的遗子带着他父亲的遗物来到了这片雪地,向青藏铁路发起了冲击!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那条铺到昆仑山的铁路。却不得不停了下来。昆仑山的一次地震,吞噬了他的战友与初恋。时光飞逝,他率领千军万马再次来到了这里。进行了可怕的战斗。他们克服种种困难,经过种种磨难,把每座塔建的十分牢固,虽然有人受伤,虽然有人离去,但最终他们胜利了!,地震没有将他们的建筑物吞噬!藏族人民为他们鼓掌,藏羚羊为他们自豪,他们毫无损伤!完成了1160公里的青藏铁路!

  高压,缺氧,地震,天气情况恶劣,在5000多米中国最高方,他们完成了他们的理想。为中国人民铺上了这条世上最高的`铁路。

  去年期中大考,我考砸了,仔细一想,这是我自己的问题,上课没有认真听,做作业只求速度不求质量,回家只知道玩电脑,这样你的学习成绩怎么会好呢?电视里,罗尼·奥沙利文从一个斯诺克小将,成为一个世界第一的高手,因为他有理想 !他战胜了自己!我在全年期中考后仔细反思,认真复习,刻苦学习,终于在期末获得良的成绩。虽然没有全部成功,但是这个学习我会加倍努力,努力超越自己,这就是我的理想。

  《青藏线》这部电影拍的让我们感动,更让我们学习,我们学习他们永不放弃,去征服所有的困难!

  《青藏线》观后感 篇3

  我与作者应该说是老朋友了,与作者的认识纯属偶然,也得好好的感谢下“强军论坛”这个温馨的交流平台让我们相识。虽然是老朋友,但交往也只限于论坛、论坛短信,我们一次面没见,一个电话没打。我只是一名平凡的士官,而他现在应该是驻青藏线某部的副政委吧(这个情况也是从论坛了解到的)。记得读他的第一篇作品是《女兵小熊》,而后他又推出了女兵……一系列女兵。那时我还在论坛里面笑话他说:“你带的女兵还真多,下步准备再写下哪个女兵啦?”也是从那时起,让我从论坛的众多网友中关注到他,以后只要是他的帖子我必看。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好像也感受到我这个朋友的关注,不知不觉中我们也成为朋友了。我有事经常会发论坛短信给他,他也是只要能帮助的肯定帮助,这也给我的写作带来了极大的推动。我现在写作,可以说是受了他很大的感染吧。前段时间他又推出了《当兵在青藏线》共计十二个章节,由于自己也要上班,刚推出时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关注。近几天稍闲点,终于全部看完了,这一次的拜读,让我再次的领略了作者的文笔功底,真是深深的佩服。

  在读完以后,我个人认为如果要是我写作这样的作品,肯定会选择以连载小说的方式,而他却是选择生活纪实,后来细想,觉得还是这样更贴近于生活吧。在文中有很多地方其实语言用得也很平凡,但是恰到好处。特别是对当地的民风民俗了解之深、对有关资料的收集之多令人敬佩,可以说他为了写这个《当兵在青藏线》系列还是花了不少精力的。通过这篇作品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到青藏线官兵的生活环境之艰苦,而他却没有半点说自己感觉艰苦,却以“习惯”二字概括了。“习惯”这二个字也是我们脱口而出的,但是要我们在那么艰苦的地方,谁能说习惯那里的生活,而他一呆就是12年半(也算13年),他的这种扎根青藏线的精神真的是值得我们全军官兵学习。

  在文中还时不时的看到他说几句藏语(但会用汉语加以解释),这更加说明了他已通过十多年在军旅的生活,已完全把自己融入到青藏高原中去了。在我们内地办公室是根本不允许养花的,因为我们养花真的是太容易,而在青藏线上却大力推广养花。我以前曾也在海岛上生活过,其艰苦条件也是刻骨铭心的,但能养花。相比之下,真是小乌见大乌,真的不难想象条件是多么的艰苦。战士们为了养花,自己把21金维他舍不得吃,而拿去养花,可见要是能在青藏线上见到一点点青绿是多么的不易。想起在海岛的日子,军营里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这也是形容海岛生活的艰苦程度吧。海岛都如此艰苦,青藏线呢?我真的不敢想象。在海岛上我们虽然也缺少淡水,但还是马虎够用,而青藏线上的水里面有(仅在五道梁地区)小红虫子,他们也知道喝了对人的身体不好,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埋怨,而且还乐观的把这种水称之为“肉汤”。我没去过高原,也不知道高原反应是怎么样的感觉,会出现什么状况。但从他介绍的气候条件以及地理状况,我知道他说的'绝对丝毫不夸张。由于气压的因素,睡觉都流鼻血了,这还算轻的。里面还提到过一个排长,因为高原反应,得了“高原肺栓塞”而牺牲了。让人最心疼的是,有一个家属在山下等待着丈夫下山,好让一家团聚。可一等再等,由于工作丈夫而走不开身,最后他只好带着年仅2岁的孩子“小龙”上山。“小龙”由于高原反应而献出了年仅2岁的小生命,我读到这里的时候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了,让我再次的陷入其中。

  在12篇文章里面,我看到的最低海拨是3670米(拉萨),最高的是唐古拉(5231),“唐古拉哨所”大家并不会感到陌生吧。我在没当兵之前就听说过的,来部队以后也是经常听到其环境的艰苦程度,包括到现在还时不时与战友开玩笑说“想锻炼自己,去‘唐古拉哨所’准没错”。在西藏的条件是艰苦的,但也有着一个世界上最具特色、最富魅力的城市拉萨。布达拉宫是整个西藏的象征,那个地方也是我一直很向往的,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去,作者生动的语言描述着布达拉宫,让人感觉好似曾经去过那个地方,只可惜没看到他传几张布达拉宫的相片上来让我们饱饱眼福。想想那海拨3670米,如果以后有机会去那里,不知道会不会有高原反应,再想想作者笔下的官兵们,长期生活在那里,此时,我只想立正站好,向他们致以军礼,向他们致敬。

  《青藏线》观后感 篇4

  西藏,这是一片高贵安详,天人合一的土地。 湛蓝的天空空灵高远,平静俯视着它虔诚的子民。从皑皑白雪和冥冥波光的暗示中,从山湖之间的庙宇传出的喃喃诵经声中,我们将领悟到山神水灵和哲人智者的启迪。

  在雄浑古朴的古格王朝遗迹钱,逝去的`时光在缓缓回流;在万马奔腾的草原上,听那粗犷彪悍的嘶吼,是人油然发出对质朴民风的仰慕。由特殊的地理,民族历史文化以及信仰所成就的博大精深、神圣纯净的西藏,是离天堂和太阳最近的地方。

  充满神奇色彩的喜马拉雅山,亿万年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圣洁的羊卓雍错、纳木错、玛旁雍错,历史久远的布达拉宫,雪域江南林芝……西藏,因其湖光山、风土人情而为观光者所梦想,因其丰厚遗迹而为学着所追寻,因其神灵保佑而成为朝圣者得天堂!

  西藏,我来了!

【《青藏线》观后感】相关文章:

绽放观后感12-01

《弱点》观后感05-02

画展观后感04-29

《88995》观后感12-09

《战马》观后感05-26

《夺冠》观后感06-02

晚秋观后感04-23

观后感作文03-02

《代价》观后感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