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消费

时间:2022-10-07 17:43:55 感悟人生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精神消费

  有时候我在想:精神消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呢为什么我们很难理解精神消费?不是那么“舍得”在精神上消费呢

  我是个闲了喜欢瞎想,然后喜欢看一些哲思文字的人,这让我精神消费有了一点点很皮毛的了解。想把它们写下来。它是相对于物质消费而言的无实物消费;它是相对于传统消费而言的前卫消费;它是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一种等价或者非等价的交换。传统的消费是,你花这么多的钱换去你觉得值这么多钱的东西,实实在在的东西。然后透过使用或者消耗这个实实在在的东西来让自己得到满足,亦或者是让他人感到满足后从而使自己感到满足。比如说你买衣服,你先要觉得他值这个价,然后才会去买。这就是第一步,决定是否值得。然后你会把这个衣服穿上,走在街上,让自己的外形加分。这是第二步,也就是使用或者消耗。再然后从别人的注释和赞许中获得满足。这是第三步,使自己满足。再举个例子给孩子买玩具,同样的,第一步,决定价格与玩具是否值当。然后就是送给孩子,让孩子玩。这也是第二步,对玩具的使用和消耗。然后是第三步,从孩子的满足中使自己的内心得到满足。每次完成这样一个完整的消费都能促使你下一次去进行同样的消费,而每一个不好体验步骤都会阻碍你的下一次消费。

  也很好理解,买衣服感觉自己买得实惠,穿得舒适,带来的满足感和喜悦感;买玩具时的划算,孩子使用时的安全,以及带来的快了与满足。都会让你下次继续这样的消费。当然,不好的体验也会阻碍你的下次消费。

  做了这么久的铺垫,此刻来说说精神消费。精神消费同样也是这样。就是你花这么多的钱,去买让你觉得等价的“无实物”,透过这些“无实物”在精神层面上的使用和消耗,从而带来内心的满足和喜悦。那里就出现了好几个促使精神消费难以普及的点。在说这些点之前,我们先来讨论讨论什么是我所说的“无实物”。简单的来说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那里我要举两个例子,一个是看电影(虽然它看得到)。十分接近于我说的“精神消费”,如果不是严格的说,很多时候我们就已经把它视为“精神消费”,而电影就是“无实物”。看完电影你只能用你的脑子带走它的资料,无法获得实物。再举一个例子,“这是高考状元用的小桌板”,这其实也是一种精神消费,你会愿意多花更多的钱去买一些有噱头物品。很多时候我们也明白他们有很大的利润空间,或许不是那么实惠。但我们确实会花很大一部分钱去买这种“福气”等东西。

  大概了解了什么是“无实物”之后,此刻我们来说说精神消费。首先是等价。我们很难去评估这样的无实物是什么样的一个价位。从刚刚“状元桌板”的例子中,我们明显就发现了一个问题,这种“无实物”很难去定义它的价值,它的价值是因人而异的。可能对于一个很富裕的高考家庭来说他可能值上万元,而对于其他人一些人而言,他可能就是一个小桌板。

  第二个就是使用和消耗过程。这种“无实物”通常是需要伴随一个人或多个人的思想来消耗和使用的。我们同样举个例子来说,在你得到那张“状元桌板”之后,你该如何将它上面的“福气”转化给自己呢?如何将花出去的这么多钱转化成自己内心的满足呢?这都是阻碍精神消费的难题。最后就是满足感,如何让精神消费真正的能够获得精神享受,这可能也是精神消费的一大难题。期望精神消费能更好的普及,让我也有幸享受各种精神消费。(作者:王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