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时间:2020-12-05 14:42:11 教案 投诉 投稿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一):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朗读,能背诵并能正确默写,培养对古诗的兴趣。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媒体运用: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

  默读第九课课文《推敲》,了解贾岛“推敲”的故事及其生平。

  板书:唐·贾岛

  小结:唐代诗人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他的诗自然质朴,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这天我们一齐来学习他的一首五言绝句《寻隐者不遇》。

  二、读题、释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讨论:寻?隐者?遇?

  3、想想题目的意思。

  4、引导质疑。

  三、精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反复朗读,读准音,读通句。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3、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

  松下?童子?只?深?不知处?

  4、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大意。提问,看谁对诗句的理解更正确。

  5、背一背。

  四、观看投影,练习对话,体会感情

  1、出示答句: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想问句,同桌练习。

  3、观看投影图片,练习对话。

  4、体会作者感情变化。

  满怀期望—失望—一线期望—彻底失望

  五、总结全诗,背诵感悟

  1、总结:这首诗采用问答体,一问一答,寓问于答。是透过寻访者(贾岛)向童子打听师傅的去向,童子作了相应的回答写的,这三次问答,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语言朴实自然,读来却令人寻味。

  2、有感情的背诵《寻隐者不遇》,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六、补充阅读

  贾岛《题诗后》

  七、作业

  1、填诗,练字

  寻()者不遇

  ()下问童子,

  言师采()去。

  只在此山中,

  云()不知处。

  2、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画下来。

  八、板书设计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言师采药去。失望

  只在此山中,一线期望

  云深不知处。彻底失望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培养对古诗的兴趣。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插图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隐者的高洁品格以及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隐者的高洁品格以及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揭示课题

  1.讲贾岛《推敲》的故事

  2这天,我们就来学习贾岛写的一首古诗,齐读课题。

  3.寻,寻访。“隐者”是什么样的人?(古代隐居山林的人,一般都是有学问的贤士。)遇,遇到,碰到。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

  4你对贾岛还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古诗

  1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此诗就是一个例证。首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懂诗歌的大意。

  2点名读。

  3初读了古诗,你明白诗中涉及了哪些人物?

  三、精读古诗

  1(出示插图)那么,图上画的这两个人是谁?(诗人和童子)

  2诗人是在哪里碰到这个童子的?从诗中的哪个词能够看出来。

  “松下”指出了事情发生的地点,也是隐者的隐居之地。我们明白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古人写松树大多与表现孤傲高洁的品质有关,诗中是为了突出隐士远离尘俗的高洁。

  3这个童子与隐者是什么关系?从哪能够看出来?

  4理解“云深”,“不知处”,说说诗意。

  5请同学们默读古诗,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他们说什么?请你试着填一填右边的方框。

  6你怎样明白贾岛这样问?

  小结:透过童子的回答,能推测出贾岛在问什么。明明三番问答,贾岛采用了以答含问的手法,把诗精简为二十字。可见他在谋篇布局上的“推敲”。

  7体会《寻隐者不遇》一诗所描绘的情景,再写下来。

  8这首诗的`成功,不仅仅在于简炼,还贵在善于抒情。让我们再细细品读这首诗,从中你还能读出诗人在问答中的情感变化。(点名读)

  “松下问童子”时,情绪轻快,满怀期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期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板书(满怀期望——失望——一线期望——再次失望)

  9一般访友,问知其出去了,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体现了诗人对隐者什么样的情感?

  10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四、拓展延伸

  1贾岛的诗有像我们这天学习的这样很安静,置身世外寻访隐者的诗,也有豪情万丈的诗。

  2教师相机出示诗

  (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3总结:贾岛作诗爱推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一齐来背一背《寻隐者不遇》。

  教后记: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因此,上课时我以贾岛作诗爱推荐为主线,贯穿整堂课。

  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那里把问话省略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之后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我首先请学生默读古诗,想象当时的情景。为了降低难度,我出示课件:出示古诗,并请让学生试着填一填右边的方框中诗人与童子的对话。

  然而,这首诗的成功,不仅仅在于简炼,还贵在善于抒情。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情绪轻快,满怀期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期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但是,我在引导学生揣摩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时,显得有些生硬。要是能注意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用心去感悟就更好了。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三):

  《寻隐者不遇》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第一首古诗,我在教学本课时,做了如下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学前,我使用多媒体制作出以前所学过的一些古诗的画面,让学生观图吟颂其诗句,谁背得多,谁最棒。精美的图画一下子就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我适时启发学生“你是怎样学会这些古诗的?”让学生回忆,总结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进入下一阶段。

  二、读写结合,扩展思维

  读写结合是本课重点环节,我做了如下安排:

  读:范读、初读、细读、赏读、诵读。

  写:写字词意、画简笔画、默写古诗。

  (一)范读:我出示古诗插图,配着优扬的轻音乐范读古诗。

  (二)初读: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画出难点字,要求读准字音,再由我简介诗人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然后把难点字词写一写。

  (三)细读:学生读通每行诗句,并借助字典理解字词在诗句中的真正含义,配合画面展开想象,串说句意。

  (四)赏读:学生读通整首古诗,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串说诗意。

  (五)诵读:在优扬的轻音乐声中,学生闭上眼睛背诵整首古诗,之后想象其诗景,结合诗意,把自己所想到的情景用简笔画板书在黑板上,最后再次伴着轻音乐默写古诗。

  三、剧本表演,感悟诗意

  到此环节,学生已完成了本课的学习资料,但是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继续学习,主动发展的潜力,在学生吟颂、板画、默写的基础上,又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将整首诗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上台表演,这样发挥他们相互合作、协作的精神。在讨论、表演的过程中,使学生对诗意有更深一层的了解。在各小组汇报表演后注意从学生的评价中引导全班学生进一步理解诗人当时起伏的情绪。

  透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单一的知识注入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联想与想象,分析与综合思维等活动的用心性,根据教学目的要求,设计好教学活动,使学生学得愉快,记得牢固,得到全面发展。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四):

  教学目标:

  1、有表情的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含义,学会松童药深4个生字。

  教学重点:有表情的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含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研题

  1、寻?隐?遇?

  2、想想题目的意思

  3、引导质疑

  二、研读课文

  1、反复读

  读准音,读通句。

  2、哪些词不懂?

  3、议:什么意思?

  回到句中读读。

  4、背背

  三、探究问句

  1、出示答句

  2、想问句

  3、分组汇报

  4、对话

  5、体会古诗用词的精炼:言、此、云深、处

  四、书写指导

  重点指导药、深

  五、填诗,练字。

  ()下问童子,

  言师采()去。

  六、课外作业

  给古诗题画

  板书:

  19、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五):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1.认生字。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

  寻隐者遇

  2.释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明白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

  二、自学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三、读诗句,认生字

  1.检查课文朗读状况。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

  (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样没遇上他师父呢?

  相机识字:言采药深

  (4)朗读课文。

  四、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椵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情绪,把这种情绪读出来。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期望)

  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

  五、识字、写字指导

  松:用学过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记字形。组词:松树、放松。

  童:上下结构。上面是"立",下面是"里"。这个字横画多,但长短不一。首横最短,次横最长,最后一横又比它上面一横长些。组词训练:童话、儿童、童年。

  言:发言、说话的意思。首横最长,中间两短横。

  师:左边是一短竖和一撇右边是横下一个"巾"。组词:师父、老师。

  采:上面是爪字头,表示手,下面"木"表示树,手伸到树上表示采摘的动作。第一笔为平撇,下面的三笔间隔要匀。

  深:左右结构。右边上面不要写成穴宝盖儿。组词巩固:深山、深海、深浅。

  六、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开火车读卡片(包括认识的字并用要求会的字口头组词。

  2.读拼音填空(先独立完成再当堂订正)略

  二、朗读、背诵课文

  1.个别、群众等多形式朗读。

  2.练习背诵。指导:诗从问了童子后,童子先后告诉他师父采药,之后告诉诗人,师父就在这座山里,但是山高云深,我不知他在何处。

  3.指名背诵。群众背诵。

  三、巩固练习

  1.口头选词填空。

  师父童子诗人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2.完成课后练习3。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六):

  教材分析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貌似平常,仔细品味,却曲折多姿、波澜迭起地道出了寻访“隐者”、或“遇”或“不遇”的三种状况。“言师采药去”——无法得遇;“只在此山中”——能够得遇;“云深不知处”——难以相遇。简短的三行诗,写出了三层意思,三次转折,既富于变化,又句句出新,耐人寻味。诗贵善于抒情。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教学中易抓住诗人的情感线索,组织教学。

  【资料链接】

  贾岛(779~843年),字浪仙,唐代诗人。早年出家为僧,其诗精于雕琢,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人称“苦吟诗人”。

  隐者:古代多指品格高洁,不肯做官,隐居山野的贤士。这些人有才能、有学问、能够做官而不去做官也不作此努力的人,大都离群索居,遁迹山林,如晋代陶渊明。

  【教学目标】

  1.默写古诗,理解古诗意思。

  2.能写出古诗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品读诗句,并借助图能揣摩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品读诗句,能揣摩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寻: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遇: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深:_____________________。只: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研讨

  (一)师:艺术是相通的,一首诗也是一幅画,咱们来看看这些图,你会想到哪首古诗,想到了就一齐念出来。(课件出示图,静夜思等六首古诗,学生吟诵。)

  出示书中的图,你会想到哪首诗呢。(学生吟诵,教师出示古诗)

  (二)读诗背诵,检查预习。

  1.诵读古诗讲究节奏韵味,谁来试一试。

  2.不看板书你能吟诵出来吗?(能够摇头晃脑)

  3.检查预习导学:大家都预习过了,谁告诉大家,这些词语在诗中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寻——寻访,寻找,不遇——没有遇到,云深——云雾缭绕。云雾弥漫。云雾迷茫。只——就。)

  4.题目是什么意思。

  5.师:这首五言绝句,语言清新,简练,平白。能试着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吗。(自由练说,再指名说一说)

  (三)重点领略诗句对话。

  1.师:这首诗,讲述了诗人贾岛寻访隐者却没有遇到,与其他古诗不同的是,这首诗,没有写景状物,而是抓住了人物的对话来写的,你明白,是哪两个人的对话吗?(贾岛和童子)

  2.从古诗的资料上看,他们有几次对话,读一读想一想。

  3.能试着和你的同桌来练习这三次对话吗?(学生自由练习)

  4.指名上来练习对话。

  5.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情绪,感受。

  (教师扮作记者采访“诗人”)

  (1)教师:贾岛先生,你对这位隐者必须是仰慕已久了吧?为了找到他,你有没有四处打听?这天你不辞辛劳,最后找到了隐者的住处,此时,你什么情绪。(板书:满怀期望)对这童子说两句,表达你兴奋之情吧!……

  (2)教师:贾岛先生,当你听童子说,隐者不在家中,上山采药了。此刻你什么感受?(学生说,教师引导,板书:失望)于是你又迫切的追问了……

  (3)教师:童子告诉你,他师父就在这座山中,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你觉得还有期望?板书:一线期望)

  (4)教师:最后一次采访你,请问你,此刻你情绪如何?(学生说,板书:彻底失望)表达一下自己的情绪吧,(能够是语言,动作,如:叹气,无奈地望望高山)

  (5)此刻你们完整地演一演。(学生评价)

  (四)小结:这首诗语言明白如话,简明直白,能流传千古,并入选我们教材,不仅仅在于它的精炼,还在于诗中融入诗人的情感。(手指板书)“松下问童子”此时诗人——满怀期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转而失望,“只在此山中”——又萌生一线期望,及至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失望而归。

  1.读到这儿,老师不禁对那位不曾谋面的隐者产生了好奇,究竟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们来观察一下他的住处,从层面来了解一下隐者吧?你能用什么四字词,来概括一下那里的环境吗?(学生说:……世外桃源……板书:品格高洁)猜测一下他采药干什么用呢?

  2.教师小结:这位隐者,远离喧嚣的尘世,与青山绿树为伴,与童子相依,采药卫生,济世救人。必须是具有着高洁品格的世外高人呀!让我们带着对他的仰慕,一齐朗诵这首诗。

  三、当堂训练:

  课件出示要求,将《寻》一诗描绘的情景写下来。要求:1.注意抓住特点描述环境。2.分段写对话,合理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情和心理。

  四.交流评价。

  指名当堂读一读,评价,并修改。

  板书设计:

  寻隐者不遇高洁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言师采药去。失望

  只在此山中,一线期望

  云深不知处。彻望而归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七):

  教学要求

  1.理解古诗资料,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以《寻隐者不遇》为例,学习并初步运用读懂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3.训练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抽象思维变成生动画面的形象思维。

  4.背诵、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指导学法

  (一)抓字眼、明诗意。

  1.自读古诗《寻隐者不遇》。

  2.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句。

  3.逐字逐词逐句弄懂诗的字面意思。(能够透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的方法,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4.指名说说这首诗的字面意思。

  (二)提问题、想诗境。

  以“松下问童子”这一句为例。

  1.就诗句逐字逐词提出问题。(能够提“什么样”、“怎样样”的问题。)

  (1)什么样的松树下面?

  (2)谁怎样样问童子?

  (3)问什么?

  2.根据所提问题想象画面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鼓励求异思维,说说你头脑中的画面是什么。

  (三)悟诗情,咏诗句。

  1.根据你所描述的画面,体会诗人当时是怎样的感情。(同学讨论,板书:兴奋)

  2.根据你所体会的感情,吟诵诗句。

  三、总结学法

  出示复合遮挡的文字投影片,师生一齐总结归纳学法。

  四、迁移巩固学法

  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下,运用学法学习古诗后三句。

  (一)抓字眼、明诗意。

  (二)提问题、想诗境。

  学生针对诗中字词提“什么样”和“怎样样”的问题

  (三)悟诗情,咏诗句。

  五、配乐吟诵。

  教师播放古曲,学生配乐吟诗,从而进入到广阔而幽深的山中境界,体会诗人羡慕隐者这种与世隔绝,甘与大自然为伍,自得其乐的采药生活和神往之情。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八):

  教学目标

  1.能朗读,背诵并能正确默写古诗,培养对古诗的兴趣。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初读得其韵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寻隐者不遇》。那里的“不遇”就是(没有遇到。)寻隐者不遇就是(寻访隐者没有遇到。)(板书:寻隐者不遇)这天我们就和诗人贾岛一齐去寻访隐者。

  过渡:诗人为什么没有遇到隐者呢?让我们先读一读再说一说。

  要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标出停顿、重音符号)注意读出五言绝句的节奏美,要读出诗的韵味。(初步体会平仄的音步)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人在寻访隐者的过程中遇到了——(童子),童子说——(师傅采药去了),诗人追问在哪里采药呢?——(就在这座山中。)在山里什么地方呢?——(山中云雾很多,我也不明白在哪里。)

  这一问一答,很有意思,谁来给大家再读一读,让我们体会体会?

  设计意图:读是为了读得字正腔圆,停顿合理,读出诗的韵脚,韵味;说是为了理解诗意,这首诗没有生字,诗意浅显易懂,透过回答问题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诗的意思。再读出自己的理解。

  再读悟其情

  师:贾岛被称为“苦吟诗人”,他的苦吟不仅仅体此刻字斟句酌上,还体此刻谋篇布局上,这首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首诗是采用问答的方式来写的,读一读相关诗句,想一想,谁问?谁答?根据人物的问答,谁来把“贾岛”“童子”“师傅”这三个词语填写到故事前的括号中,指一名学生填写,写后读一读。

  第一问,怎样问?(童子,你师父哪里去了?)

  第二问,怎样问?(童子,你师傅在哪里采药?)

  第三问,怎样问?(童子,你师父具体在山中什么地方采药?)

  小结:三问三答就应为六句话,可诗人却浓缩为四句二十个字,这种句与句之间的省略叫做跳脱,由此可见诗人语言的凝练。

  请学生上台来表演三问三答。(点评)

  问“贾岛”,当你不辞辛苦地来拜访隐者,在与童子的问答中,你的情绪起了怎样的变化?

  (板书:期望——失望——一线期望——彻底失望)

  体会诗人的感情,试试透过朗读把诗人的这种情感变化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填人物是为了让学生认识跳脱这种特殊的句式,一问三答并不是童子饶舌,而是在来人一再询问之下才应答的,只但是囿于篇幅省略了。每一句诗都体现了诗人的感情变化,这种变化只有在潜心涵咏中方能体会。

  三读会其意

  师: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隐者,令诗人的情感如此跌宕起伏隐者始终没有出现,但他的神态、他的气息、他的品格我们在诗句中能够找到蛛丝马迹。

  过渡: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诗,找一找每句诗描述了哪些景物。(松、药、山、云)

  1.松有什么特点?(郁郁葱葱、苍翠、挺拔)

  点评:“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隐者就像松树,是真君子,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

  2.山有什么特点?伟岸、巍峨、险峻

  点评:隐者就像大山,有着山一样的脊梁——伟岸,令人高山仰止。更揭示了他得其所哉的避世环境。

  3.隐者采药干什么呢?

  点评:悬壶济世、救助苍生,隐含了他行为的超凡脱俗。

  4.云有什么特点?洁白、飘飘悠悠

  点评:隐者就像白云一样有高洁的品性,如闲云野鹤,来无影,去无踪,神秘不可测。

  过渡:作者用松、药、山、云来比喻隐者的品性。让我们一齐读一读,品味隐者的高洁。

  (指导朗读,重点品味松、药、山、云)

  诗人为什么要寻访隐者呢?只有走近诗人,才能更了解诗的意境。

  出示贾岛的背景介绍:

  贾岛出生于平民家庭,门第寒微,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得韩愈赏识,但时运不济,曾数次应举,都不得志,甚为失意。贾岛作诗在炼字、炼句上苦下功夫,为“苦吟诗人”代表,与孟郊合称“郊寒岛瘦”。师:读了这个介绍,你对诗人贾岛的内心又有了哪些了解?因为诗人科场失意,正所谓“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虽然隐士生活清苦,但能如此自在悠闲,倒也乐在其中呀!所以贾岛十分仰慕。

  这才是贾岛的内心所想,读出这种仰慕。(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记住了每一句诗的意象——松、药、山、云,就记住了诗;了解了景物的意象,就理解了什么是隐士;读出了诗人对高风亮节的隐士的仰慕,就走进了诗人的内心,就能理解诗的意。

  内化与表达

  同学们,山中树木葱茏,野花绽放,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听着悦耳的清脆鸟鸣,沿着潺潺流淌的清澈溪流,作者来到了大山深处。他与童子进行了三番问答,(注意人物神态、语言、动作),当寻访不遇的时候,他应对着悠悠白云,巍巍青山,郁郁青松,会怎样想,怎样说?下面,请同学们对照书上的这幅画,练习改写。

  改写反馈交流。

  设计意图:读古诗需要想象力。反过来古诗也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媒介。将有画面感、有情节的古诗改写成小故事。这样,学生的想象力、表达潜力都会得到提高。

  板书设计

  寻隐者不遇

  期望——失望——一线期望——彻底失望

  松

  药仰慕

  山

  云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争吵教学设计05-20

《针》教学设计12-25

教学设计模型10-26

《白鹅》教学设计10-19

跳水教学设计02-21

《插秧》教学设计02-18

动物教学设计02-15

《孔乙己》教学设计12-19

枣儿教学设计11-02

随缘寻爱情感美文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