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

时间:2022-10-02 20:53:53 教案 投诉 投稿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范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范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范文1

  知识和技能

  1.理解、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文言文的能力,感知文章大意,感受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入体会古人家庭生活的雅趣,感受人物的聪颖机智。

  教材分析

  《世说新语两则》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文章都是以家庭、亲情为主题。而《世说新语.咏雪》一文虽是文言,但浅显易懂,词意隽永。勾画了古人家庭的生活画面,两代人在妇幼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生活的乐趣。学习时,联系自身情景及文化背景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能做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已经充分感受到家庭生活的美好,能深刻体会到家庭中亲人之间那种人情美。但因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在其认识作品时会停留在表面,会被故事所吸引,却很难关注语言背后的深意,所以,应通过教师情境的创设和适时的引导把学生领进语言的殿堂,深刻体味文章的情感和意蕴,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感知文章大意,感受人物形象。

  难点

  深入体会古人家庭生活的雅趣,感受人物的聪颖机智。

  教学媒体

  朗诵配乐:

  音乐放送:《塞北的雪》

  教学方法

  情境设置法:运用谈话和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感受雪之美。

  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生在朗读中感受理解亲情美,欣赏语言美。

  语文活动式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激发想象

  播放生歌曲《塞北的雪》

  提问:歌曲中如何描写塞北的雪?用了那些修辞?

  朗读课文——理解读

  1.请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做出朗读评价。(准确、流利、注意停顿、节奏及情感的把握)

  2.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学之间互听互评。

  3.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疏通文意——积累读

  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重点字词,并理解。

  2.找出文中描写雪的句子,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何时、何地、何人发生何事。)

  圈点评注——品味读

  语文活动设计:我为他们来颁奖。

  题目:如果让你为这次家庭聚会中的人物颁奖,你将会为谁颁发什么奖,为什么?

  (运用圈点评注法,抓住文章关键词句。)

  想象联想——创造读

  我们来咏雪:

  再读课文,说说你能联想到那些描写雪的诗句,也可发挥自己的想象,自己来咏雪。

  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结合音乐,谈一谈。

  听读,朗读,点评。

  自由朗读。

  学生齐读。

  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把不理解的地方标出,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间合作,感受文中洋溢着家的庭温馨,人物的聪颖机制

  拓展思维,诗意表达

  情境的创设,唤起学生对白雪的想象,激趣将学生引入课堂。

  教师朗读,学生诵读,三位一体,将文中情感融入课题。

  通过学生的交流、思考,初步感知文章内涵。

  深入理解课文,把握文章脉络,品味文章大意,感受人物形象。

  深化文章理解,提升学生阅读与创新能力。

  板书设计

  外在之形(形似)温馨和睦

  内在之神(神似)聪颖机智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在理念上有学生意识,涉及的问题都是在学生精神需要的基础上引导、发现。有语文意识,有语文味道,深入发现语言美感。找到了学习语文的大规律:从整体感知到局部深入、从内容到语言的方式,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和层进性。为了更好地在课堂上,体现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模式的实效性;我把全班分成了九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中六名同学。这样,在进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一组内组长发挥带动作用。

  本课的设计还有很多的不足:本堂课课堂的容量不小,课堂时间不足。学生没有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课堂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的时候应该有明确的指导,学生该做什么,怎么做,让学生心里有数;课堂环节环环相扣,教师对课堂的掌握过于细致,交流品读语言的方式有些单一,这样显的太过于理智,感性不足,要弱化对课堂的掌控;解析课文和指导朗读时经历牵掣过多,时间分配欠佳,导致后面的诗文拓展无时间解决,也就没有了效用,这个地方的处理也欠妥当,没有时间处理,也完全可让学生记诵岑参《白雪歌》中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上这些都是在今后教学中值得注意和探究的问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范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了解通过观察表现总体印象的记叙方法。掌握屹、露、耿、穆、谗等5个字。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章中的材料取舍和详略安排,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场面的词语。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艺术家热爱人民和人民爱戴艺术家的动人情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材料的取舍和详略的安排。记叙要围绕中心,这个道理不难理解,但同学们往往不懂得记的中心一定要通过文章的材料取舍和详略安排才能得到落实,体现。忽视了材料取舍和详略安排,记叙的中心就有可能被芜杂的内容,繁冗的语句所掩役或冲淡。恰当地根据记叙的中心处理好详略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材料为什么这样取舍,详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这一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时间:共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l.明确本单元教学重点。

  2.检查预习字词掌握情况释词正音

  3 据预习题切入课文,理解内容,掌握教学重点。

  (二)教学过程

  1 启发提问:

  (1)已学过的二个记叙文单元,这两个单元的侧重点是什么?(记叙的中心;记叙的顺序。)

  (2)记叙的中心与材料的关系如何?

  (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反 映,都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一定看法。文章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 对生活的理解、感受,就是记叙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中心思 想是依靠人、事、景、物这些材料来表现的,因此,记叙文的材

  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做到记叙的中心明确、集中。)

  (3)记叙的顺序一般有哪些?

  (记叙文的写作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插叙。)

  上述三个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时各举~例。

  2 指导学生学习单元说明并思考。

  (1)处理记叙的材料详与略的依据是什么?

  3.检查课前字词掌握情观.释词正音

  (l)检查

  (2)出示小黑板,释词正音:

  屹 凝 蜃 谗 耿 穆 沛 屏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

  好谗:好险的,挑拨离间的人。

  圆润:饱满而润泽。

  铿锵:这里形容声音有节奏而响亮。

  充沛:充足而旺盛。

  4导人新课。

  同学们看过戏吗,假如老师要你写一篇关于看戏的记叙文你想写那些较合适

  肯定种种构思。并和课文比较,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5 听课文录音.了解内容

  要求学生通读课文

  明确 谁看戏?什么地方看戏?看社么戏?谁演? 演的什么戏?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

  简介梅兰芳。

  6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结合预习题2.(1)分段。(2)写出文章中心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组一部分(第1-2段)启幕前氛围。

  第二部分(第3-6段)写看演出的情景

  名各三部分(第7段),写现后的感受。

  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因而看戏有三个阶段:看戏前一看戏中一看戏后。

  (Z)中心是什么?结合练习题(三),应选择B。

  (3),哪些内容详写?为什么这些内容要详写?

  条合练习题(二),讨论。小结: 2、 4、 5、属于详写,因为这些内容正是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内容。

  (4)归纳中心与记叙材料的一些规律?

  值得注意的是材料取舍和详略安排。本文详细描述了观众在演出前、演出中、演出后的感受和激情。而正是这些材料表现文章的中心。可见儿能充分表达中心的材料应样写。反之则应写。总结归纳串讲分析学生作文详略处理上存在的问题。

  7.课堂练习。理解掌握记叙的详略有关概念;掌握有关字词。

  8作业:朗读课文。完成作业本练习一、二、三、四、五。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了解本文对材料的取舍和详略的安排。

  (二)教学过程

  一、听写字词。

  二、1.朗读课文第一节。问:第一节与写看戏有什么联系?先简洁交代了看戏的时间和地点。并以两个没有、三个静静地着意渲染了露天剧场的静溢气氛。

  2.学生朗读第二节,要求学生找一句比喻句?这简直像一个人海这指代什么?这里以整段文字写观众之多(像 一个人悔),写场内天气热 :(如他们所发散出来的热力和 空气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写观众之静(如海在屏住呼 吸)

  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写剧场里人多、天热、人静,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预示这次看戏非同一般。从而激起读者的'悬念。

  4学生个别朗读第2部分(3-6段)

  思考:(1)人海随着剧情的变化有哪些变化?在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平静--膨胀--平静--膨胀)

  (2)介绍剧情的重点在哪里?

  课文以四个有··,也有的排比句简介演员所表演的 剧情内容。

  (3)第四一六节从哪些方面写了演员表情?划出有关词语。观众有何反应?

  这里课文细致地描写女主角穆桂英扮演者的精彩表演和观众的强烈反应。作者从台步、唱腔、表情、动作等几方面描述 :

  台步--轻盈而矫健;

  演员表演 唱腔--圆润、柔和、铿锵

  表情--一笑一颦

  动作--优雅

  观众反响: 雷轰般的掌声;狂暴的掌声;

  着魔一样,鸦雀无声;不约而同立起来.

  部分是全文的核心,也是作者描写场是最精彩的物表演和观众的反响充分地表达了文章的中心。

  (4)学生再读第四节。进行背诵比赛。要求全体学生根据板书提示集体背诵。

  5.齐声朗读第三部分(第七节)

  问,写这一节是否画蛇添足?

  文章在此点明艺术家的名字,并简要说明这是一个奇迹,这奇迹又是怎样产生的。把对艺术家和观众的赞叹上升到对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的由衷赞美,使主题得到了升华。

  三、小结全文提问,由学生回答教师评析。

  1.记叙的详略由什么决定?2.本文哪些评写?3.哪些路写?中心是什么?(略)

  四、课堂练习:课后练习六。作业本练习七。作业本八--

  · 四 课外作业。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设计09-25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步》教案设计10-06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设计10-06

语文上册《春》教案设计10-06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趣教案设计10-06

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10-06

七年级上册语文《伤仲永》教案设计10-06

七年级上册语文《伤仲永》教案设计范文10-06

七年级语文上册《紫藤萝瀑布》教案设计10-06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伤仲永》教案设计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