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别友人其一教案

时间:2022-10-01 22:55:09 教案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春夜别友人(其一)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夜别友人(其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夜别友人(其一)教案

  春夜别友人(其一)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 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人情感。

  2、 掌握炼字的技巧。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炼字的技巧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过哪些写离别的诗句?你所知道的抒写别离之情的方法有哪些?

  二.知人论世

  1、作者: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有《陈子昂集》。陈子昂主张改革六朝以来绮靡纤弱的诗风,恢复《诗经》的“风、雅”传统,强调比兴寄托,提倡汉魏风骨。存诗100余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和《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进步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

  2、背景:

  武则天光宅元年(684 )春。时年二十六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这首离别之作,就从宴会的情景落笔。 《春夜别友人》共两首 ,课本所选的是第一首。

  三、诵读感知

  1、体裁

  2、题材

  3、大意

  4、感悟性诵读

  四、精读品鉴

  1)首联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对”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

  (2)简要分析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3)最后两句“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道出了什么样的情境

  (4)本诗是一首离别诗,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见教参)

  五、课堂练习

  1、背诵全诗

  2、对比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两首诗歌有何异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六、课外延伸

  积累陈子昂的其它诗文:《感遇》《登幽州台歌》

  附:离别诗鉴赏知识链接

  一、送别习俗

  喝酒送别,折柳送别、古道相送、夕阳挥手、芳草离情

  二、送别诗的意象

  1、长亭、短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

  南浦。

  2、杨柳、杜鹃、鸿雁 、浮萍 。

  3、夕阳。

  4、酒。

  5、秋。

  三、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

  1、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2、体贴入微的宽慰

  3、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4、前途艰险的担忧

  5、坦陈心志的告白

  6、积极奋发的勉励

  四、送别诗常见的表现手法

  1、直接抒情 。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想象联想(虚实结合)。

  4、比喻修辞手法。

  学习小结: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简要概括每联的内容。

  首联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颔联写离情的缠绵,颈联从室内转到户外所见,尾联写友人远去盼望再相聚。

  2、首联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简要分析。

  用了拟人的手法。“吐”“对”分别写出了离别的筵席将结束,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吐”字使人想到亲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凝滞青烟出神的神情,“对”字写除了举杯劝酒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3、颈联两句写什么时间的情景?“隐”“没”两字有何作用?

  颈联两句写的是黎明时分。这两句承上文写把杯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隐”“没”两字表明时间过得太快,似乎在催人分手,从而传达处依依惜别之情。

  春夜别友人(其一)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2、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的抒情风格。

  3、通过揣摩具体词句着重体会诗人于沉静之中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

  教学重点:

  体会沉静之中的深挚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是诗的王国,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丽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杰”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峰的时期。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初唐时期的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首先欣赏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二、介绍作者、作品及创作背景。

  1、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时任侠使气,官终右拾遗,世称陈拾遗。

  2、其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子昂集》。

  3、本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春。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面对金樽美酒,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

  三、朗读,整体感知。

  1、范读,感受诗情。

  2、对照注释自由朗读,理解诗意。

  3、指名朗读。

  4、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诗意。

  四、讨论、鉴赏全诗。

  1、这首离别之作,从眼前宴会的情景落笔。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不但语言富有对称美,而且使眼前的景物形象鲜明,在对比中显出色彩美。

  ⑴这一联用词比较华丽,目的是什么?

  明确:通过对宴会隆重热闹场面的由衷赞美,来烘托出友情的深厚。

  ⑵这两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分手在即的友人怎样的神情?

  明确: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青烟的神情。

  ⑶“对”字又有什么深意?

  明确: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2、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即景传情,承首联而引出离别的主题。这一联出语自然,意境深远,确切的表达出此时此地惜别的情景。

  3、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笔触从室内移向户外。

  ⑴描写了哪儿的景色?这是泛泛写景吗?这里的写景有什么作用?

  明确:描写了夜空的景色。借空间背景的扩展和时间的推移来进一步映衬别情。

  ⑵一个“隐”字、一个“没”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明确:表明宴会从夜晚已延续到拂晓,时间在悄悄逝去,月亮已隐没到高树之后,银河也消失在曙色之中了,而主宾双方却还不愿分离散去。

  ⑶这样的描写暗示了什么?这种写法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明确:这暗示了别情之深。这种写法是以景衬情的含蓄手法,所写之景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这比正面抒写离情更加耐人寻味。

  4、尾联“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是说,此去洛阳的道路十分遥远,这一分手,谁能预期到何年何月才能见面呢?一个“何”字,强调了什么?

  明确:强调了再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5、齐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沉静之中的深挚情感。

  五、总结。

  这首诗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此诗写离情别绪,意态从容而颇合体度,有如琵琶上的淙淙清音,气象至为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六、布置作业。

  思考:本诗是一首离别诗,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

  答案:本诗先写离别时的华筵(室内)的人和物,再写朋友告别时的环境(室外),突出表现了朋友依依惜别之情。诗人是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的,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随着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

  附:板书设计: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空间

  离堂华筵(室内)

  别路山川(户外)

  洛阳古道(遥想)

  景色

  银烛青烟

  金樽绮筵

  明月高树

  长河晓天

  悠悠古道

  情感

  相对无言

  离情缠绵

  时光催人

  难舍难分

  悠悠离情

  此会何年

  春夜别友人(其一)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陈子昂的生平。

  2、理解诗歌表现的内容 、感情。

  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和转换表达离情别意的。

  教学方法:

  点拨与诵读

  教学过程:

  ㈠导入:

  1、由《登幽州台歌》引出诗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请同学讲出此首诗的作者――陈子昂。抒发的感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特点――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2、诗人简介:

  陈子昂(659-700),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年任侠,24岁举进士,擢麟台正字,故世或称陈正字。迁右拾遗,故又称陈拾遗。屡上书言事,辞多直切,颇中世病,但罕为用。曾随武攸宜北征契丹,忤上降职。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诬陷,下狱死。陈子昂所作诗论著作《修竹篇序》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六朝柔靡诗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代诗歌及后代诗歌创作均有积极影响。所作诗歌以《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等为代表,作品指斥时弊,风骨高古,有汉魏风骨,是他的诗歌理论的最好体现。

  3、单读-齐读

  4、释词:绮筵:华丽的宴席。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长河:银河。

  5、解读:⑴理解诗歌内容:

  这首律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怀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源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山川”表示道路遥远,与“琴瑟”作为对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离堂”把臂,伤“琴瑟”之分离;“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这两句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唏嘘。

  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承上文写把臂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这时候,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

  结尾两句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ju)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⑵体味写作特色:

  这首诗中作者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应不温不火。“火”则悲吟太过而感情浅露;“温”则缺乏蕴藉而情致不深。此诗写离情别绪意态从容而颇合体度,有如琵琶弦上的淙淙清音,气象至为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6、准备背诵-检查背诵-默写全诗。

  附:板书设计

  首联:写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颔联:写离堂把臂伤琴瑟,别路遥迢情缠绵。

  颈联:写户外所见,时光无情催人离。 沉静之中见真挚情愫

  尾联:写目送友人赴古道,隐隐哀愁胸中涌。

【春夜别友人其一教案】相关文章:

春夜喜雨古诗教案08-26

别春优秀作文10-05

春夜10-08

春夜喜雨教案(精选5篇)10-07

送友人教案01-23

春夜漫漫散文10-06

春夜喜雨作文01-03

寒冬才别,春息刚致10-06

改写《春夜喜雨》春夜喜雨改写作文400字10-07

《春夜喜雨》教学设计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