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2-10-09 11:03:19 教案 投诉 投稿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活动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10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尝试开锁,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操作能力。

  2、了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锁。能清楚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

  3、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与合作精神,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各种挂锁、弹子锁、暗锁、抽屉锁、单车锁、摩托车锁及其钥匙。

  2、各类锁的图片各一张,锁宝宝一个。

  3、密码箱、魔术箱、跳舞娃娃各4个,奖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幼儿尝试开锁

  1、出示锁宝宝,引出课题

  小朋友,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它就是锁头宝

  宝。锁宝宝说:“小朋友,你们好!我是锁宝宝。今天我想请你们和我的朋友一起玩游戏,你们愿意吗?”

  2、带幼儿参观各种锁,交待玩锁要求。

  小朋友,你们看,锁宝宝的朋友是谁呀?对了,是各种各样的

  锁头,你们会开吗?我们现在就玩个开锁的游戏吧,大家注意了,待会你们要把自己开的是什么锁,你是怎么把它打开的告诉老师好吗?

  3、幼儿尝试开各种锁。

  二、讲述操作过程,联系生活了解不同类锁的功用

  1、出示各类锁的图片,请小朋友看一看,找一找,把各种车锁和门锁进行分类。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认识的锁?今天学会开哪些锁?自己家里用的是哪些锁?并请部份幼儿示范、讲述开锁过程。

  3、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锁?(如:汽车摇控锁、电子插卡锁、防盗报警锁等)

  三、游戏 开箱取宝

  1、出示密码箱。小朋友,锁宝宝看见大家这么聪明、能干,准备奖励大家,为大家准备了各种礼物,礼物就放在这个箱子里,现在小朋友都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把箱子打开,看看锁宝宝送给我们的.是什么礼物。

  2、提问箱子为什么打不开?

  3、教师讲解并示范开密码箱的方法。

  4、幼儿分组根据密码开启密码箱,取出箱中礼物。

  四、游戏 快快救出小娃娃

  1、小朋友,锁宝宝送给你们的礼物漂亮吗?我们也请锁宝宝来看看我们的礼物吧。咦,锁宝宝怎么了,它为什么哭了?原来呀,锁宝宝的四个好朋友跳舞娃娃想去参加联欢会,可是被魔术师用连环锁分别锁在四个魔箱中,你们愿意帮助锁宝宝救出跳舞娃娃吗?

  2、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和要求。

  3、幼儿分成四队,团结协助,找钥匙开连环锁,营救跳舞娃娃。

  4、请跳舞娃娃跳舞,对小朋友表示感谢。

  5、请全体幼儿与娃娃一起跳舞,然后送娃娃去参加联欢会,结束课题。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迎春花的形状、颜色及名称的含义。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兴趣,教育幼儿爱护花朵。

  活动准备: 几枝开有迎春花和结有花骨朵的实物花枝;迎春花的挂图。

  活动过程:

  1、利用挂图向幼儿介绍迎春花的名字,启发幼儿说出其名称含义。

  2、观察实物,利用多种感官感知和体验迎春花。

  3、讨论:迎春花的颜色、形状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幼儿欣赏教师朗诵儿歌“迎春花”并讨论:如何爱护花朵。

  5、到室外观察迎春花。

  效果分析:

  幼儿园的操场一角盛开的迎春花为孩子们的观察提供了方便。由于每天进行户外活动,有的孩子虽然叫不出其名字,但对此已有印象,在上课进行认识的时候都知道是外面操场上开的花。经过教师的讲解,孩子们大多都了解认识了迎春花的基本特征及名字的含义。有的孩子在到室外观察时主动提醒在后面向前挤的小朋友:“别挤了,别把迎春花碰掉了。”

  教师上课所折的几枝开了的只有六朵花,其余上面满是花骨朵,课后将其插到了花盆里,孩子们每天都来观察、数数,发现:第二天开了十二朵,第三天开了二十二朵,到第四天全部开放,孩子们那细心的.眼神、认真而小心翼翼的点数以及发现每天不同的变化而流露出来了惊喜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这个时候到户外已能寻找到好多春芽了。为了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种种子进行观察得到感性认识,我们组织孩子从家里带来了空酸奶盒和花生、大豆种子,指导孩子通过亲手操作,种上了种子。

  孩子们在种植过程中又学会了种植的基本常识,我们又组织孩子在沙盘中种上了蒜瓣。孩子们那积极性之高、那好奇心之浓是我们所料不及的,之后将其放置到自然角,孩子们每天都来观看,耐心地等待着自己的种子发出小芽芽。终于,在种上种子的第四天,孩子们发现了第一盆刚刚冒出土的小嫩芽——————在观察、等待的过程中,我们顺利地进行了第二个活动,诗歌《钻泥巴》的教学。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我们看看手腕上的表就知道几点了,在我们看表的时候小朋友就很好奇,为什么同样的表,大人们在一会儿说六点了一会儿又说七点了。小朋友对时钟的好奇,加上到了大班的年龄,认识时钟也是必要的,所以设计了这次的滴答滴答转不停的科学活动。本次活动主要通过游戏来让幼儿初步认识时钟,并能读出整点。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钟面的`构造和特点。

  2、学习辨认整点。

  3、体会游戏时的快乐活动重点:能够认识时钟并能初步读出整点活动难点:学习辨认整点活动准备:时钟一只,1——12的数字胸饰活动过程:

  一、引入师:今天,老师带来了12个数字宝宝,一会儿哪位小朋友表现好,我就讲给他一个数字宝宝,有数字宝宝的小朋友可以和老师先玩游戏。师:今天呢,老师让小朋友猜个谜语,听好咯:有方也有圆,指针告时间,时针转两圈,开始新一天。小朋友猜猜这是什么?

  二、了解时钟的特点,学会辨认正点。

  1、对,是时钟,老师今天拿来一个时钟,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老师手上的这个时钟,然后用你们的话告诉老师,时钟是什么样子的?钟面上有什么呢?想好了的小朋友就请你举手回答吧!

  2、学习认识整点。(不懂的小朋友可以举手问老师)

  三、制作作息时间表格老师准备一个统计表格,统计幼儿的作息时间,用时钟来表现。师:我早晨看见有小朋友迟到了,我们制作一个我们丫二班的时间表吧!那样我们就可以避免迟到啦!我们呢也就是一位有时间观念的大朋友了。

  事项 时间(钟表) 时间(数字) 起床 上学 上课 午餐 午睡

  四、游戏:滴答、滴答几点钟

  1、请12名幼儿戴上1—12的数字胸,围成圆圈扮成钟面;教师站在圆心扮指针,并随着幼儿有节奏的“滴答,滴答……”声顺时针旋转。当声音停止时,教师随即伸出两臂指向圈上的两位幼儿(其中一位是12,另一位是券商任意一幼儿)。请大家说说现在几点了。

  2、当幼儿熟悉游戏后,指针的角色可由幼儿来担任。

  《滴答、滴答转不停》活动反思:活动时间要控制

  观察记录

  本次活动,我首先用谜语的方式引入,然后和小朋友探讨钟面的结构特点。大暴雨说:“钟面有12个数字”,宝宝说:“钟面有两个指针(不要求掌握秒针),然后教小朋友认识整点。活动的第一部分就结束了,接下来我们制定了丫二班的时间表,一起讨论几点起床、上学、上课、午睡、午餐,然后指定一个时间表,在制定时间表的时候巩固小朋友对于整点的学习,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游戏活动“滴答、滴答几点钟”,对于整点的学习小朋友基本都学会了。

  分析与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仔细地回想了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的参与程度比较好,可能和老师的奖励有关,我觉得这个环节可以保留。但是在最后的游戏环节,由于时间不够,就玩了一轮,有的小朋友就没有机会在课堂上玩,感觉很失落

  调整思路

  1、将游戏的环节留到接下来的游戏活动时间中

  2、或者调整时间,减少开始的钟面结构的探讨时间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学习听辨各种东西发出的声音并能用语言表达。

  2.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饮料瓶子人手一份,分别装着硬币、木珠、纸屑、米。

  2.打击乐器若干。

  3.四张桌子分别布置成小狗、小兔、小鸡、小鸭家。

  4.录音机一台及有关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引题

  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小动物家去做客,做客时要怎么样?(交代要求: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二、第一次尝试:让幼儿听辨硬币、米、木珠、小纸片在饮料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操作活动一:听辨硬币在旺仔牛奶瓶中发出的声音。

  师:(1)这是谁的家?(小狗的家并提醒幼儿刚、狗问好)小狗家里有什么?(旺仔牛奶)里面装的是不是旺仔牛奶呢,请小朋友们不要打开盖子,去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马上告诉老师,看谁最能干。

  (2)幼儿操作。摇旺仔牛奶瓶,听辨硬币发出的声音。

  提问:你听出来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个别回答,证实正确答案后集体练习句子:这是硬币发出的声音)

  2.操作活动二:听辨米在胖大海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教师带幼儿到“小兔家”。(提醒幼儿向小兔问好)

  提问:小兔家里有什么?(胖大海饮料瓶子)里面会是什么呢?请小朋友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再告诉大家。

  (2)幼儿操作,摇摇听辨米发出的声音。

  师:你听到什么声音,可能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幼儿自由回答,最后请一名幼儿打开盖子,证实里面是米后,集体练习:这是米发出来的声音)

  3.操作活动三:听辨木珠在八宝粥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带幼儿到“小鸡家”。(提醒幼儿向小鸡问好)

  师:小朋友快来,小鸡家到了,小鸡为我们准备了很多礼物,会是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请你们听一听,到底是什么?

  (2)幼儿操作,摇一摇、听一听,木珠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师:这是什么发出来的声音?(个别回答,请一名幼儿证实,集体练习:这是木珠发出来的声音)

  4.操作活动四:听辨纸片在可乐罐中发出的声音。

  (1)带幼儿到“小鸭家”。(提醒幼儿向小鸭问好)

  师:前面是谁的家呀?(小鸭家)小鸭也为我们准备了很多礼物,我们再来听一听,里面是什么?

  (2)幼儿操作。听一听纸片在瓶中发出的声音。

  师:这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里面有没有东西?会是什么? (幼儿如一时难以听出,教师视情况适当加以引导、提示)

  三、第二次尝试:听辨打击乐器的声音

  1.导语:小朋友的小耳朵真灵,把瓶子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都听出来了,现在我们再来听一听,这些是什么声音?

  2.操作:老师在背后分别敲打木鱼、小铃、铃鼓等打击乐器,让幼儿猜,猜中后出示实物,和幼儿一起拍节奏。

  3.小结:这些都是打击乐器,是用来为歌曲伴奏的。

  四、第三次尝试,用饮料瓶为曲子伴奏

  1.师:(指着小动物家里的饮料瓶)这些饮料瓶子里放了东西后也可以作为打击乐器。

  2.(放录音)教师示范为曲子伴奏一次。(用饮料瓶)

  3.幼儿每人到小动物家拿两个饮料瓶,跟老师一起为曲子伴奏一次,伴奏两次后,跟老师边摇瓶子边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很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很高,对于这样的活动孩子十分喜欢,在玩玩、听听、说说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了与耳朵相关的一些知识经验。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意图:让幼儿感受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活动目标:

  1.区分物体斜面滚动和滑动状态。

  2.对滚动和滑动有积极兴趣。

  3.培养尊重事实的态度。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够大胆猜想和验证,通过操作区分滑动与滚动。

  活动难点:用标记记录猜想。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1.有滑滑梯、滚轮胎等游戏经验。

  2.了解斜面,知道物体放在光滑斜面上可以滑下来。

  二、材料准备

  1.滑动宝宝的家和滚动宝宝的家。

  2.操作的玩具宝宝。

  3.使用姓名标记。

  科学知识:

  外形平滑的物体可以滑动,滚动的物体有一个圆形的面,接触斜面,有平滑的底,又有圆形的面,它可以滑动和滚动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

  1.以游戏引出滚动和滑动。

  2.运用动作和语言帮幼儿区分滚动和滑动。

  二、猜一猜、试一试

  1.集体猜想验证。

  用标记记录猜想,感受验证过程,尊重事实。

  2.个人猜想验证。

  猜想与验证是否一致、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尊重事实。

  三、用一用

  1.滚动宝宝的身体什么样?滑动宝宝的身体什么样?

  2.有些宝宝说它既是滚动宝宝又是滑动宝宝,怎么变换?幼儿尝试。

  活动延伸:

  回家与家长一起发现属于“滚动”或“滑动”的生活现象。

  活动反思:

  活动内容取材于幼儿日常生活,从幼儿的游戏中发现其中蕴含了滚动和滑动的'科学原理,培养和保护了幼儿好奇心,设计重视科学探究过程。通过猜想——记录——验证——记录的过程,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态度,丰富了幼儿经验,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会沟通能力。在此基础上,幼儿获得的经验得以归纳、提升。为其树立良好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态度奠定基础,充分体现科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特证,了解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区分各种几何图形,通过情景游戏,能用语言大胆的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感受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用途,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前熟悉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图形的"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做成铺路的石头。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若干4、背景?音乐、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导入捡石头,引起幼儿探索几何图形的兴趣。

  1.教师用神秘的语气告诉幼儿:小朋友,今天老师发现宝贝了,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宝贝?(随音乐进入场地)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大家可以挑自己最喜欢的,进行观察、探索交流。(发现他们的特征)"哇!有这么多五颜六色的石头,我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石头玩一玩、看一看他们有什么特征。"

  3.游戏:按标记举"石头"?。

  小结:圆形,四周是圆滑的,没有棱角;正方形有4条边一样长,4个角一样大;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二、铺小路

  试一试,摆一摆几何图形,感知几何图形的特征。

  1.第一次铺小路: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几何图形的铺法,并交流发现的秘密。

  "我们这里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小路,有一天我看见有个小朋友在上面骑自行车摔倒了,哭的可厉害了。为了不让大家再受伤我们用捡来的石头,来铺一条石头路,好吗?"教师提出要求:请你们把手中图形放进与你手中的图形相同的'坑里,直到把坑全铺平!(边讲解边示范)幼儿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的镶嵌在相应形状的坑里?。

  2.第二次铺小路,探索感知几何图形的特征。

  问:为什么三角形要铺在三角形的坑里?圆形要铺在圆形的坑里?正方形要铺在正方形的坑里?(鼓励幼儿表达出探索过程发现的现象,感知并初步理解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特征。)

  三、踩石头,继续巩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1.小路铺好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吧。

  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幼儿随音乐跳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自己喜欢的石头上,并说说踩到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2.游戏重复两到三次。

  3.小结。

  四、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幼儿了解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在生活中的用途。

  1.在幼儿园里,我们的周围你发现什么东西的形状像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幼儿自由交流回答。)

  2.其实生活中,还有好多东西的形状是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观看课件进一步了解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用途。)

  3.布置任务:生活中还有好多不同形状的东西,咱们回家找一找,回来告诉老师好吗?

  延伸活动:

  带幼儿到户外继续寻找不同形状的东西。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饼干屑、糖、调味品、饭粒等

  2、记录用的纸、笔、

  3、蚂蚁的课件、黑纸、瓶

  活动过程:

  一、投放各种物品,吸引蚂蚁。

  到屋外投放各种物品,吸引蚂蚁。

  二、观察蚂蚁的动态并记录

  1、观察什么地方蚂蚁最多?蚂蚁在干什么?

  2、记录各自的.发现。

  三、交流各自的发现。

  1、交流各自发现蚂蚁的情形。

  2、讨论蚂蚁各自有没有家,他们会把找到的食物怎样搬运?他们怎样通知朋友?

  三、观看课件后了解,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四、延伸活动:小实验“蚂蚁造家”。

  将几只蚂蚁放在装土的瓶子中,先观察瓶中的土是怎样的?然后用黑纸将瓶包住,数天后观察土里的变化?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萝卜,知道萝卜的外形特征。

  2、通过观察萝卜的内部结构,知道萝卜皮和肉的颜色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

  3、初步了解萝卜的食用方法,培养爱吃蔬菜的习惯。

  准备:

  1、事先去萝卜地里观察萝卜的生长环境,并尝试拔萝卜。

  2、几种常见的实物萝卜、PPT课件。

  3、盘子、牙签、萝卜丁若干。

  过程:

  一、出示萝卜实物,幼儿感知。

  ——昨天,我们一起去萝卜地里拔萝卜,拔出来的是什么萝卜?白萝卜是长在哪里的?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白萝卜,白萝卜上面是什么?(绿绿的叶子)下面是它的身体,这是它的根。我们平常吃萝卜是吃萝卜的什么?(根)

  ——这是什么萝卜?(胡萝卜)请小朋友比一比白萝卜和胡萝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比较两种萝卜的'不同之处)

  ——品尝白萝卜丁和胡萝卜丁,比较两种萝卜的不同。

  ——白萝卜的味道比较辣,平时大家都会把白萝卜炒着吃、煮着吃等等(逐一出示PPT图片)萝卜很有营养,对小朋友的身体健康很有好处。引导幼儿爱吃萝卜,养成从小不挑食的好习惯。

  二、出示PPT,认识各种各样的萝卜。

  ——除了这两种萝卜,你还认识什么不一样的萝卜?(逐一出示紫胡萝卜、红萝卜和紫心萝卜)

  三、观察萝卜的内部结构。

  ——根据萝卜的外皮,启发幼儿逐一猜想萝卜里面的肉是什么颜色的。引导幼儿观察哪些萝卜的皮肉颜色是一样的,哪些萝卜的皮肉颜色是不一样的。

  ——观察PPT图片,比较皮肉的颜色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获得有关雨的形成及生动的关系的经验。

  2、对雨的形成产生继续探索的兴趣。

  教学准备:

  此活动最好选择在雨天这后进行。

  教学过程:

  1、第一场雨。

  (1)云是怎么样的?

  (2)有一天云发现了一个什么现象?小草、花朵需要什么?

  (3)云想下去帮忙,成功了吗?

  (4)后来谁来帮助云?

  (5)云变成了雨,动物、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2、神奇的雨。

  (1)引导幼儿海绵注满了水后水滴自然下落的现象。

  (2)引导幼儿发现海绵吸水与雨形成之间的.关系。

  (3)请幼儿总结雨是如何形成的。(云里面聚焦了许多小水珠,当去云里的小水珠越来越多的时候,就形成了雨)

  3、我们欢迎你,雨。

  (1)完整倾听故事,了解雨的重要性。

  (2)雨从空中落下来是什么样子的?(像风筝线、像飞机冲下来)

  (3)雨水有什么用?(可以让树喝水、给花浇水、给滑梯洗澡、冲洗楼房)

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周围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使幼儿感知身边湿的物品与干的物品的不同特性。

  2、培养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盘子、水、树叶、花瓣、小纸片、熊猫纸片、布、毛线、塑料布、地毯、吹塑纸剪成的各种图形、手套、盘子、用布剪成的各种面具、画好的大灰狼等。

  活动过程

  1、试一试:哪张纸片能吹动起来?

  2、方盘子里放干纸片,圆盘子里放湿纸片。

  (1)干的纸片容易被吹起。

  (2)湿的纸片不容易吹起。

  3、探究的'问题。

  (1)熊猫能站在指尖上吗?

  ①在手上蘸点水就能让熊猫纸片站在指尖上。

  ②干的熊猫纸片不能站在指尖上。

  ③手上有唾液、汗水也能让熊猫纸片站在指尖上。

  (2)戴干、湿两种不同手套有什么感受?

  ①湿的手套不易戴也不易脱。

  ②干的手套容易戴也容易脱。

  幼儿讨论:生活中的现象。

  (1)裤子尿湿后不易脱下来。

  (2)下雨淋湿衣服后也不易脱下来。

  (3)洗澡后马上穿衣服会很难穿。

  4、画一画:把自己探索的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拓展思路

  雨后让幼儿做值日生,感知湿的落叶粘在地上不好扫,也不容易吹走,请幼儿提出解决的办法。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8-22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教案06-21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8-02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8-02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8-05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3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07-11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5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