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的教案

时间:2022-10-06 09:15:22 教案 投诉 投稿

《母鸡》的教案范文(精选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母鸡》的教案范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母鸡》的教案范文(精选5篇)

  《母鸡》的教案1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 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 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 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

  1 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 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 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 全班交流。

  3 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

  1 思考讨论: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 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 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 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课后小节:

  当我读这一课时,被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因此我并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抓住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为主线,进行交流、体会,最后我还推荐了课外阅读《麻雀》《柱子上的母鸡》。

  《母鸡》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自主积累词语若干个。理解“颤颤巍巍、如泣如诉”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朗读全文,边读边思,了解作者从讨厌母鸡到不敢再讨厌的原因。

  3.通过阅读,能发挥想象,知道母鸡叫声所表达的意思。

  4.从课文中母鸡动作的描写,体会母鸡爱护小鸡雏的那种伟大的母爱。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演示。

  2.课前材料收集。

  教学过程:

  一.通过谈话,揭示课题:

  1.师述:生活中,你们对母鸡的印象如何?

  2.揭题:34.母鸡

  (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出示)读文思考:作者对母鸡是怎样的态度?分别在文中的哪几小节进行了描写?

  2.交流。

  三.学习课文,深入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1.作者为什么讨厌母鸡呢?请同学们默读1----3节,然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2.(出示)理解词语:

  颤颤巍巍,如泣如诉。

  师述:能照着“如泣如诉”的`样子再写两个词语吗?(如火如荼,如痴如醉)

  3.那么想想一下母鸡想用声音告诉人们什么呢?

  (出示)母鸡受了一点惊恐,它由前院咕咕到后院,由后院再咕咕到前院,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第二段:

  过渡:作者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了呢?

  1.四人小组学习,找出有关语句,认真读读,体会体会。

  2.重点指导第五节。

  (1)(出示)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

  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

  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2)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3)(出示)挺着身儿预备作战。()

  看看前,看看后。()

  (4)(出示)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一声,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板书)爱

  4.选一节你最喜欢的小节读读,再次体会伟大的母爱。

  四.领悟中心,情感升华:

  1.引读课文。

  (出示)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3.在动物世界中,人类世界中,这样的母亲还为数不少呢!

  (多媒体展示,情感共鸣)

  4.小组内故事交流,体会母爱。

  《母鸡》的教案3

  【教材分析】

  《母鸡》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作者描写了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前半局部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 ,媚俗的母鸡。后半局部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祥、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作者从讨厌母鸡到喜爱这一思想转变的原因。

  难点:读重点句子,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在热爱生活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淘气的小朋友。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母鸡》。

  板书课题:母鸡

  读题

  二、导读、梳理要点

  1、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2、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3、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认读生字词的情况

  3、找到作者对母鸡两种不同态度的句子,动笔用“~~”画一画。

  据学生回答板书:讨厌——不敢讨厌

  4、学习1—3自然段

  △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这是一只( )的'母鸡。”

  学生品读、谈谈母鸡让作者讨厌的事例。

  △结合第三段的夸张手法,进行说话训练,学一学夸张的表达:

  这道题太简单了,( )。

  去科技馆的路我太熟了,()。

  5、同桌合作读4—10 自然段

  △读第四自然段,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当母亲后的母鸡,作者对它有了什么新的评价?

  △谈话,品读体会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相机进行想象说话:

  (1)母鸡怎样警告自己的鸡雏?

  (2)发现了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叫什么?

  (3)夜间有动静,它放声啼叫,叫什么?

  四、升华主题

  1、出示句子: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个别谈谈)

  2、结合生活说说自己的母亲是怎样的?

  3、再四人小组交流,并思考:全天下的母亲是不是一样的?

  4、小结

  五、比较一下《猫》和《母鸡》的写法各有什么特点?

  《母鸡》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4.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描写,品味本文语言文字的生动性。

  5.了解先贬后褒的这种情感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描写,品味老舍语言文字的生动、幽默。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作业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设计意图:由学生的生活导入,给学生以亲切自然之感,很自然的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验收预习作业。

  2.全班交流自学成果与遗留问题。

  3.教师出示整理的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

  惊恐 可恶 消瘦 凄惨 一撮儿毛

  如怨如诉 颤颤微微 乘其不备

  4.检查词语能否读正确。3号同学读词语。

  5.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

  6.检查课文朗读情况。4号同学在小组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通过小组学习的主要形式验收学生的认读情况,小组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同学都能在团队中负责,都有任务,锻炼、培养了每个学生的能力。

  三、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大意。

  1.默读课文,想想母鸡在作者心中是一种怎样的印象?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为什么发生了变化?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全班交流,理清文章脉络。

  讨厌母鸡(1-3)

  喜欢母鸡(4-10)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可以整体有序的理解文本。概括文章大意,培养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母鸡》这篇课文,了解了老舍先生对母鸡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观察母鸡。

  二、细读课文,品味文本

  出示中心话题:

  细读课文,思考作者对母鸡由“讨厌”转为“不敢讨厌”的原因是什么?在文中找一找,画一画,在旁边做好批注,再和小组同学议一议。

  1.自学,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以一个问题,统领全课。课堂上,教师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学生,促进了学生的.阅读、探究、感悟。学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过程中,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深刻领悟到了母鸡伟大的母爱。

  三、读写结合,学习作者的写作特点

  1.了解先贬后褒的这种情感表达方式。

  2.老舍先生在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之后,融入自己的感受幽默、轻松、亲切的表达出来,找出有关词句读一读。

  3.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小练笔。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拓展阅读

  推荐课外阅读《麻雀》《柱子上的母鸡》。

  设计意图:使学生扩大阅读量,开阔眼界,培养阅读兴趣。

  五、作业

  1.把自己的收获写在小本本上。

  2.抄写课后词句积累。

  《母鸡》的教案5

  教学目的:

  1.认识“疙、瘩”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恶”,会写“讨、厌”等15个字,会写“讨厌、理由”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描写母鸡的词语中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找到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变化的原因。

  4.比较《母鸡》和《猫》在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母鸡图片。提问:大家都见过母鸡,它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

  2.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的另一篇文章——《母鸡》。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先读读这些词语,看看你是否已经通过预习认识了它们。

  出示词语,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再齐读。

  重点指导“疙瘩、侮、撮、啄”的读音和“恶”的多种读音。

  2.重点指导“毒、孵、警、戒、伏”,在田字格中范写。(“孵”左边“卵”的笔顺:撇、竖提、点、撇、横折钩、竖、点,7笔写成。“伏”字不要漏了点。)

  3.词语会读了,相信课文也能读好,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老舍笔下的母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读书,然后交流感受。(讨厌、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

  3.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是不一样的,请用横线画出作者直接表达对母鸡态度的句子。

  4.出示句子:

  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①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②读句子,抓住“一向”“不敢”体会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态度。

  ③从开始的“讨厌”母鸡,到后来的“不敢再讨厌”母鸡,作者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着读出情感的.变化。

  5.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章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讨厌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不讨厌母鸡。

  1~3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

  4~10自然段:写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

  四、课堂小结。

  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作者对母鸡的尊敬、赞颂)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后“资料袋”,了解作者。

  2.找一找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回顾导入。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掌握情况。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老舍对母鸡的态度前后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改变呢?让我们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1~3自然段。

  1.请大家默读第1~3自然段,想想:老舍为什么讨厌母鸡?画出相关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2.学生交流:

  (1)母鸡的叫声。

  ①母鸡的叫声有什么特点?(没完没了、如怨如诉、发了狂)

  ②作者写不同情况下的母鸡的叫声,是为了说明什么?(说明“我”一向讨厌母鸡。)

  ③老舍对母鸡的观察多么细致呀!听到母鸡没完没了、如怨如诉、发了狂的叫声,觉得母鸡很讨厌。谁能读出作者厌烦的情绪?

  (2)母鸡还有哪些方面让人讨厌?

  ①你觉着这是一只什么样的母鸡?(欺软怕硬、喜欢炫耀)

  ②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抓住“不反抗、欺侮、下毒手、狠狠地咬”,体会母鸡的欺软怕硬。抓住“发了狂、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体会写出母鸡的喜欢炫耀所使用的夸张手法。)

  ③读出对母鸡的讨厌之情。

  3.通过刚才的交流,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一下。

  出示:这是一只()的母鸡。(叫声讨厌、欺软怕硬、喜欢炫耀)

  (二)学习第4~10自然段。

  1.因为母鸡叫声讨厌、欺软怕硬、爱炫耀自己,所以作者讨厌母鸡。后来,作者为什么不敢再讨厌它了呢?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明确地告诉我们原因,你找到了吗?

  出示句子: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齐读第9自然段。

  2.老舍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哪些句子写出了母鸡的这些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4~10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在旁边做批注。

  3.学生交流。师小结: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了它确实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4.带着对鸡妈妈的敬佩和喜爱,再读句子。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5.你对这三句话有了哪些新的体会?(这三句话既是在赞颂母鸡,也是对天下所有母亲的赞颂。)

  6.因为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和伟大,所以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试着说说你的体会。(作者用“不敢”来表明自己对母鸡情感的变化。他此时已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尊敬、赞颂,是情感的升华。)

  三、拓展延伸。

  老舍认为“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你是如何理解母爱的?

  四、比较《猫》和《母鸡》的异同。

  1.《猫》和《母鸡》都是老舍的作品,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它们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2.学生交流。

  3.相同之处:①文章结构清晰。《猫》用过渡句将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母鸡》用过渡段将母鸡孵小鸡前后的不同联系在一起,使文章浑然一体。

  ②善用“总—分”结构。《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古怪的表现。《母鸡》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母鸡令人讨厌的三个方面。

  ③都列举具体事例来表现动物的特点。例如,《猫》列举了猫遇到蛇也敢斗一斗的具体事例,来表现猫的勇猛;《母鸡》列举了母鸡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的具体事例,来表现母鸡的不辞辛苦。

  ④语言生活化、口语化。《猫》全文就像“拉家常”一样,如“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母鸡》全文也很口语化,带有浓郁的“京味儿”,如“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咬下一撮儿毛来”。

  不同之处:①写作手法不同。《猫》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猫当作孩子来写。《母鸡》主要运用了对比、夸张的手法。

  ②表达的情感不同。《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母鸡》写了对母鸡由“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态度变化,通过前后的强烈对比,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

  五、布置作业。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2.你的妈妈平时是怎么爱你的?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把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吧。

  母鸡

  讨厌——不敢再讨厌

【《母鸡》的教案】相关文章:

《母鸡》教案08-26

母鸡的教案01-20

母鸡优秀教案09-03

关于母鸡的教案01-28

关于母鸡教案01-09

《母鸡下蛋》教案02-24

老母鸡教案11-28

母鸡下蛋喽教案07-08

小班母鸡生蛋教案01-08

《母鸡》教案(15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