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读后感

时间:2022-10-10 00:47:33 专题读后感 投诉 投稿

我与地坛读后感精选

  人生就是一种不可捉摸的命运造就的,命运的造就也就决定了角色的分配和承担的方式,在苦难中默默的忍受命运的重压正如作者史铁生的母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我与地坛读后感,欢迎阅读!

我与地坛读后感精选

  我与地坛读后感1

  这几天在看史铁生写的《我与地坛》,读这本书的契机还是因为这本书位列我上初二的弟弟的必读书单中(但本命年的我到现在也没读过这本书,可能因为这本书太出名了,写读后感的人一波又一波,不用看这本书,就知道是一本励志故事。而世间的惨痛如此多,为什么别人没有如此出书,难道是因为没住在地坛边上吗?我带着这种疑问,打开了这本书。

  第一页映入眼帘的就是作者本人,有点秃顶,笑容朴实,刚开始的印象。书中的`第一章就提到了他自己断腿是如何让母亲受苦,自己又是如何每天跑去地坛排解此种心情,其中有几段写的挺好,是写他在地坛呆坐或者懒躺了一天所看到听到的东西,如果我还在念中学写作的时候把他摘录进去肯定可以多得几分

  但是今天写这个我也不是为了学习他什么东西,也不是为了赞美他如此坚强,也不是为了感叹生命如何生生不息。

  我完全,就是忽然觉得,我和史铁生很像。但区别是:他在双腿都断的了那段时间天天跑到地坛感悟人生,还有一个挂念他的母亲去偷偷看望他,而我,虽然人好好的,心态最近已经崩了,我的地坛就是商场、烧烤店、ktv等这种东西,没有挂念我的家人去看我,这个时候朋友显得尤为珍贵,在身边互相开导一句。

  但是人生呢,大家都是懵懵懂懂才刚踏入,没法一句话切中要害,更没法预知未来帮你做决定,最后,还是要自己往下走,艰难地去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我与地坛读后感2

  苦难给予人的不仅仅是痛苦,对于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来说,苦难有时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具有独特的价值。

  几乎每个人都会受到挫折。因为对意义的寻求是人最基本的需要。当这种需要找不到明确的指向时,人就会感到精神空虚,当这种需要有明确的指向却不可能实现时,人就会由受挫之感。所以,承受苦难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又该怎样看待生命的苦难呢?倘若一个人落入了某种不幸境遇,基本上失去了积极创造和正面体验的能力,他的生命是否还有意义呢?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一般是靠希望活着的,及相信或至少说服自己相信厄运终将过去,然后,又能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即使一个人处在最恶劣的境遇中,它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既可以选择承受苦难的方式。这就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命的苦难。人生就是一种不可捉摸的命运造就的,命运的造就也就决定了角色的分配和承担的方式,在苦难中默默的忍受命运的重压正如作者史铁生的母亲,他自己的不幸在母亲那里是加倍的,而母亲却用碱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为所爱的人承受一切苦难,为所爱的人献出了一切,坚定的生活下去。母亲对待苦难的态度,母亲对儿子的爱,让作者明白了面对苦难应该怎样活下去。

  就命运而言,我们无法去论公道。这是一个音克难而充满着差别的世界,如果你被选择去充任那苦难的角色,那么你还能有什么别的方式来度过你的人生呢?看来只好接受苦难,这样看来事情似乎变得非常绝望了,但实际不然,我们接受苦难并不代表我们要做苦难的'牺牲品。如果我们像是铁生那样弄明白生死不是由自己决定的,人活着就应顺应自然,苦难是人生中要遇到的,肯定苦难本身在人生中的意义,就能获得顽强活下去的信心,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如果允许选择,人们宁愿要平安的生活,但克难的确是人生必含的内容,一旦遭遇。他也的确提供了一种机会,人的某些特质,唯有借此机会才能得以考验和提高,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是一笔特殊的财富,由于它来之不易,也就不会轻易丧失。

  我与地坛读后感3

  看了《我与地坛》一文,我感受到了我与地坛的缘分,以及母亲的苦难与伟大。

  崇高母爱之美子女若似山边草,在母亲心中也象珠宝。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里是加倍了的。母亲对儿子是理解和尊重的。她理解儿子在特殊境遇中的烦躁、任性,用宽恕、顺从给儿子以尊重,心里却承受着超过儿子百倍的痛苦。她兼有痛苦与惊恐,祷求儿子能好好地活下去。

  然而,母亲内心的斗争是何等的激烈,“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母亲是矛盾的,从感情上讲,她不放心儿子到地坛去,那是一个脱离了她视线让她力不能及的地方。“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了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从理智上,她感到儿子需要地坛,需要一处可以在独处中完成人生再认识的地方。“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母亲的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祷告”。

  所以,她一方面有心忡忡,一方面深明大义。她需要反复说服自己才能看着儿子隐入地坛。母亲作对了选择,使儿子得以在地坛治愈了灵魂,然而母亲却为此押上了她最大的下注:“如果他真的要在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作者在《秋天的怀念》中也说到,当作者暴躁砸东西时,“母亲这时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地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她隐藏着内心的痛苦,鼓励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母亲完全是在这种苦难中度完了自己的余生。

  母亲的爱是一种艰难、坚韧而毫不张扬的爱,也正是这种沉默和深厚的爱使作者读懂了母亲,使作者有了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和经验储备。

【我与地坛读后感】相关文章:

我与地坛教案09-17

《我与地坛》教案01-26

我与地坛好词佳句07-17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03-22

《我与地坛》优秀教案10-27

《我与地坛》教学反思04-02

《我与地坛 》教学设计06-02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11-09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11-10

《我与地坛》教案 15篇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