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读后感

时间:2022-10-07 17:31:04 名著读后感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春蚕》读后感(通用5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蚕》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蚕》读后感(通用5篇)

  《春蚕》读后感1

  短篇小说《春蚕》是茅盾著名的“农村三部曲”之一,(其它两篇为《秋收》和《残冬》),写于1932年11月1日。组成“农村三部曲“的三篇作品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生动地反映了30年代初期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农村的破产,指出农民中人有组织起来实行武装斗争才有出路。

  老宝通的形象:相信靠了自己的劳动可以挽回厄运,具有鲜明的爱憎观念,他对劳动有着深沉的爱,对帝国主义及国民党有着无比的憎。这种朴素的阶级意识,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刻苦和反抗压迫的精神。思想落后保守。对现实的急剧变化无法理解,他便求之于菩萨鬼神。反映出了小生产者的思想的局限。老宝通的形象的深刻性在于说明了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重重压迫下,小生产者希冀以自己诚实的劳动换取生存是不可能的。

  多多头的形象:具有反抗性格的农民形象。他没有老宝通那样忧愁、固执、和迷信,他对生活充满兴味,他是样那快活,爽朗。在《秋收》和《残冬》中,多多头反抗性格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终于走一了武装斗争的道路。多多头的形象意义在于表明了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旧中国农村中的贫苦农民从灾难中觉醒过来,走向反抗斗争,暗示着在国统区崛起的农民的自发武装斗争必定走向自觉的斗争道路。

  《春蚕》则从容不迫而且相当简练地展示了众多的人物和曲折的情节,揭示了深广了社会风貌,表现了斗争的主题。

  《春蚕》读后感2

  上周拜读了矛盾的《春蚕》,内心感慨万千。

  《春蚕》讲述了老通宝一家经过一个春天勤勤恳恳的养蚕,收获的茧子也颇丰。但由于战事的影响。茧厂的大门紧锁,老通宝一家不得不吧茧子送到无锡去卖。但市价压得很低,以致他家不得不赔本卖了那些上好的茧子。到最后,还赔了一块桑田。揭露了帝国主义反动派,资本家以及地主重重压榨农民的罪恶。指出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势力压迫下中国农村加剧破产以及农民反抗性日益增长的.过程。同时,又明确指出造成丰收灾难这一现象的极流是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反动统治。

  老通宝是小说的重要人物,他忠厚倔强,有发家的志气。相信勤劳就有生路,因此卖尽力气,拼命挣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养蚕事业中去。为买桑叶,他抵押了最后的田产。为了照顾好“宝宝”,他们全家忍饿失眠几日几日得守侯在蚕房。然而“丰收或灾”,带来的并不是富裕和幸福。而是更可怕的贫困和灾难。蚕丝跌价,债务加重。他因此气得生了重病。老通宝身上又有落后保守的一面,他相信命运和鬼神虔诚得遵守养蚕的的一切禁忌,这使他跟不上时代的变化,终于成为悲剧性的人物。作者通过他的悲剧命运,说明了单靠劳动要想摆脱穷困生活在旧社会是绝对不可能的。

  老通宝固执的认为茧厂能开,说明了旧时代农民的顽固心理和对现实的盲目、不了解,对国家未来的不关心,是典型的封建农民形象,他对“陈老爷”家的败认为是“长毛鬼”在阴间告了状,说明了封建农民阶级的封建迷信思想浓厚,对社会现实没有深刻的认识,这也就是旧社会农民的可悲之处,令人痛心。

  小说反映了30年代初期农村经济凋敝、农民丰收成灾的残酷社会现实。作品不但有真实的现实描写,也通过老通宝对自己过去的回忆,从一个老农民的视角展示了中国近代农村的衰败史。

  《春蚕》读后感3

  今天,我读了《春蚕》,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巴金利用小时候母亲养蚕的事情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不过近千字,却令每一个读过的人感慨万千。

  母亲是那样伟大,她能陪育出一个个博学渊深的儿女。《春蚕》这篇课文详细记述了“我”的母亲辛苦养蚕供“我”和姐姐上学的'事,母亲一夜要起来两次,累得他腰酸背痛。看了这样的描写,我感到文章这位中“我”的母亲有多么的伟大啊,“我”家那么穷,可母亲为了让“我们”长大有出息,无论自己多么艰辛,也要供“我们”读书。

  读了这篇文章“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文章中的母亲让我想到了自己的母亲,虽然我家的经济条件和文章中描写的“我”的家庭相比要好得多,但我的母亲同样也像文章中的那位母亲一样,为了我长大有出息付出了很多。我的母亲是一位教师,工作很忙,但无论多晚回到家中,都要认真检查我的作业,辅导我学习。而我们应该怎样报答母亲对我们的爱呢?

  首先要学习好。因为在父母的眼里,孩子的学习成绩总是遥遥领先地排在最前面。

  其次是身体好。因为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我们只要做到上面两点就够了。但有些人却丝毫不关心父母的安危。这正是证明了这句话:“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万里儿不愁。”

  所有的话化成一句话:“妈妈,您辛苦了!”我暗暗下了决心,要用优异的成绩回报我的妈妈。

  《春蚕》读后感4

  茅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名伟大的文学巨匠。他善于择取和概括当时风云变幻的丰富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宏大而又精细的艺术构思,中篇小说《蚀》三部曲和《虹》、长篇小说《子夜》和《腐蚀》、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和《春蚕》,都可以说是这方面相当出色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引人入胜,读他所写的内容经常能够使我融入其中,感受他所描绘世界里的点点滴滴。我曾读过他的“农村三部曲”,令我尤为感触。

  《春蚕》是矛盾短篇小说方面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名篇。作品以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收成灾”的鲜明主题享誉文坛。作者成功地塑造了老通宝这一代农民的典型。他勤劳、刻苦、倔强,是养蚕能手,也是一般农事、木工活儿的老前辈。但他思想保守,传统观念很重,只相信天命和自家祖上发家的老经验,怀恋过去劳动发家的日子,幻想靠养蚕还债,恢复家业。他一切按老规矩行事,拒绝接受新事物,为换洋蚕种之事同儿媳吵架。他直觉地感到外国洋货的危害,于是便产生了一种盲目排洋的心理。他也很封建迷信,譬如歧视邻家妇女荷花,骂她是“白虎星”,怕她冲了养蚕的好运,禁止家里人和她接近。他心惊胆战地用泥糊的大葱去占卜蚕花的吉凶,虔诚地在菩萨面前烧香拜佛。作者通过春蚕的生产过程,以丰富的生活细节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出色地塑造了老通宝的典型性格。除了他,作者还塑造了一个和他形成鲜明对比的青年农民多多头。他是老通宝的小儿子。他乐观、开朗、单纯,充满活力。文章中对这方面也进行了多次描写,比如他头顶五六个“团扁”,学镇上的女人走路的样子,引得妇女们一片嬉笑。他完全没有老通宝的那种忧愁烦恼。他也不封建迷信,没有老通宝所谓的禁忌。相反的,他很同情荷花,以宽容友好的态度对待这个受村里人歧视的妇女,这是很难得的。更可贵的是他不像老通宝那样保守落后、心存幻想,他“永不相信靠一次好蚕花的好收成,或田里的好丰收就可以还清了所有的债”。他知道单靠勤俭工作,即使做到死也是不可能翻身的。他比他父亲老通宝要清醒地多。在那个年代,他可以称得上是个先进分子。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的细腻描写,反映了当时倍受剥削的社会,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给农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春蚕》以其生动的人物形象、鲜明的题材主题和精细的艺术特色,为三十年代“丰收成灾”的创作拓展了新的领域。通篇文章以细腻的.文字,分析描写了各个人物的心理活动,这也是《春蚕》作品中在人物塑造上的一大特色。作者不仅注意大的时代背景的点染,也很重视小的环境气氛的烘托,精心布局个别和一般的关系。作品始终把老通宝一家的养蚕活动放在全村的养蚕活动中来描写,从准备蚕具、收蚕、“窝种”,直到蚕茧丰收成灾整个过程都互相呼应、悲喜相通、甘苦与共,从而更加突出了老通宝及其一家悲剧的普遍意义。总的来说,这一篇文章非常的赏心悦目,栩栩如生,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这篇文章我在中学时就读过了。不仅是《春蚕》,还有《秋收》、《残冬》,他的农村三部曲我都反复的看了好几遍。当时非常喜欢茅盾的作品,因为读起来很舒服。不过当时读得感觉就像在读格林童话,更像是去看一个故事。到了现在,重新回味的时候,确实有了很多的不同。从这个故事背后,我看到了更多的东西,有了更多的感触。运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就是“从字缝中看出了字”,有得于心。

  《春蚕》读后感5

  夜晚,群星闪烁,月光皎洁。我仰望深蓝色的天空,回味着刚刚读完的一篇散文——《春蚕的歌》,感到回味无穷。

  在《春蚕的歌》这篇散文中,描绘了作者小时候喜欢养蚕,喜欢看蚕从小小的卵到幼虫,变为蛹,最后破茧而出成为蛾的过程。蚕终其一生都在辛勤劳作,它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要做实实在在的人,不要华而不实,要学习“春蚕到死丝方尽”而无私奉献,所求甚少的高贵品质。

  春蚕的一生是不声不响的。它没有彩蝶那样的美丽外衣,没有知了那样嘹亮的歌声,也没有蝗虫那样飞得远,跳得高……春蚕只是默默地把一生光辉的结晶奉献给人类。

  是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所求甚少,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品质啊!我不禁想起那小小的蜡烛。它也没有婀娜多姿的风采,只有细细长长的身躯,平日里它总是静静地躺在某个黑暗的角落里,几乎被人们遗忘了。但只要停电了,它就会挺身而出,小小的火焰快乐地跳动着,驱散了黑暗,给人们带来了光明。而它的身躯却一点一点地缩小,渐渐地,渐渐地,桌上只剩下一滩光滑的烛油,哦,不!是蜡烛流下的眼泪。这不是悲伤的泪水,而是幸福的泪水,因为它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给人们一片光明。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李商隐的千古佳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和春蚕一样,给人间增添了真、善、美。

  这又使我想起了数不胜数的像蚕一样的人。清洁工人每天不到六点钟便拿着笨重的扫帚,拉着臭烘烘的垃圾车,打扫街面,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清新、美好;老师们为了把一株株幼苗培育成参天大树,日夜操劳,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还在伏案写教案,却不喊一声累、一声苦;丛飞—一个年轻的歌手,就在他身患绝症时,还伸出一双援助之手,拿出两万元化疗费捎往贫困山区,在十一年里,他共救济了178个贫困的孩子,共捐款300多万元……

  吃下的桑叶,都吐成洁白的丝。死去了,给世界留下一片光洁,一片华丽。我也要学习蚕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所求甚少的可贵精神。

【《春蚕》读后感】相关文章:

春蚕观察日记10-07

关于春蚕作文05-22

春蚕优秀作文03-07

春蚕作文400字10-05

春蚕的作文300字10-20

我愿做春蚕作文10-06

实用的春蚕的作文300字12-04

实用的春蚕作文300字08-02

春蚕的作文300字五篇07-01

【精选】春蚕作文300字四篇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