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只狍子读后感

时间:2021-04-08 13:51:36 读后感 投诉 投稿

最后一只狍子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后一只狍子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一只狍子读后感

  《最后一只狍子》里有很多精彩篇章,最发人深省的是“关于偷的对话”。

  这一片涨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和他的同伴想吃隔壁崔大嫂家的梨,冒着被抓的危险先摘了两个梨,他们吃完后,觉得很美味,忍不住又去摘了一次,本来说好摘两个,可最后却摘了七八个。过了一会儿,他们听见了崔大嫂在哭,伤心梨子只剩这么少了。他们俩本来很紧张,后来听到有人敲锣打鼓的喊着:“晚上有免费的电影可看喽!”他俩就往电影院奔去,刚坐下,没等电影开始,村长就走过来说:“崔大嫂家的梨被偷了,大家商议一下看看是谁干的。”村里顿时有人七嘴八舌的说,肯定是田宝干的,这些年村里的坏事哪一件都少不了他。

  第二天上午,他俩碰到了田宝,问他干什么去,他回答:“我要到外面去,直到我不像个贼我再回来。”说完田宝往村子外面走去。又到了晚上,村里又讨论起这件事,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将田宝赶出村子。这时,主人公再也忍不住了,和同伴承认了错误。

  转眼几年过去了,主人公长大后在村里建了一个梨园,有一天有个年轻人从果园经过,村长看到了说:“田宝回来了”。主人公说:“不,他不是田宝,是田成业!”他的伙伴说:“不,他是田成业,不是田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勿以恶小而为之”,一开始,主人公和同伴只是打算摘点梨尝尝味就算了,可在美味的引诱下就忍不住又摘了一次,而且胃口越来越大,一开始是两个,后来是七八个。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克制住自己,如果心里想着不过一次而已,就放松自己的底线,欲望的闸门一旦开始,就很难关上。许多贪官贪污几个亿,一开始可能不过仅收了几百块钱而已。还有吸毒的人,一开始可能是基于应酬被迫的吸食,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至死方休。所以,有些事是绝对不能去干的。

  可如果是好事,就要不断地从小事做起。比如有人胆小害羞,不敢举手发言,他就可以先试着在好朋友面前发言,再在小组发言,最后发现,当众发言也并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慢慢的就有了勇气。这样的事,就要多做,“勿以善小而不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还有,为什么有了坏事,人们先想到了是田宝干的?这是因为人们有惯性思维,田宝以前干了不少坏事,人们也习惯性地怀疑他,尽管实际上可能不是他。再比如一个地方一直很干净,人么不会往哪儿扔垃圾,可若果哪天有人扔了一片垃圾,人们就会发现垃圾会越来越多,这就是“破窗效应”,这也说明环境对人诱导性或者暗示性,如果一个人每天认真学习,成绩很好只有一次考得很差,他很容易被人理解为发挥不好,但是如果一个学生一直成绩不好,有一次真的因生病而没考好,人么就会说他本来如此。这说明平时的'形象多么重要啊。我们要积极树立正面形象,当然,在侦查犯罪活动中,我们可不能受惯性思维的蒙蔽。

  后来田宝回来了,主人公和同伴认为是田成业回来了,田宝和田成业是一个人,又不是一个人,因为他女里改变自己,不再像个贼了,他在面对大家指责的时候,没有愤怒的站起来反驳,尽管很委屈,还是从自己找原因,知道自己以前的恶习使人们误解他的原因,所以痛改前非,焕然新生了。如果他这次只是反驳不是自己干的,而没有反省改变自己,那么下一次更大的误解说不准就又落到了自己的头上了。“吾日三省吾身”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一只狍子读后感】相关文章:

《林间最后的小孩》读后感06-26

《探寻最后的犀牛》读后感500字11-29

《一只猎雕的遭遇》读后感08-25

小说《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03-21

《最后的古寺神佛》读后感200字04-02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000字03-18

最后一课的读后感(通用7篇)04-28

最后的混沌06-13

一只猎雕的遭遇读后感15篇01-21

《最后的獒王》读后感500字(精选3篇)07-30